【美术教育论文】美术教育研究(10篇)(共28161字)
第一篇: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改革策略
摘要:实践性很强的绘画种类——综合版画对培养少年儿童认知能力、创造性思维、兴趣与完善人格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综合版画的制作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眼、脑、手协调能力,增设综合版画课程刻不容缓。
关键词:义务教育;综合版画;艺术;课堂教学;学生
艺术与艺术教育都是人类社会逐渐进步中发展起来的,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文化形式。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发现美创造美,如果脱离了美就可以说与艺术相背离。美术是通过实践而产生的视觉艺术创作,在构图布局、色彩搭配、整体的和谐等多方面,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快乐、理智上的满足和视觉上的舒适。在美术作品的熏染下,人们陶冶了情操,升华了灵魂,感受到了美究竟是什么。一直以来,认识、教育、审美三者在美术的教育活动中是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综合版画是绘画的一种,也是多年来版画新发展出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它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通过综合版机器印刷出来的图画作品。随着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制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综合版画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推进。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版种的建立健全到今日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试验性、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这些都使其被广大艺术爱好者们所接受。沿海一些城市学校已经把综合版画教学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绘画和手工实践的综合运用,对培养与提升同学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相当重要。因为综合版画不仅包括绘画技能技巧上的应用,还需要熟悉各种材料包括雕刻、化学、物理与印刷的材料特性。其制作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眼、脑、手协调能力。
中国版画历史渊源虽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版画艺术创作却始于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当时受柯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世界著名版画家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影响。版画创作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都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即重在对社会现状的写照。在作品中往往表现的是深刻的对社会与人性情感的反思和对广大劳动者们的无限同情。综合版画的创作过程,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作者构思的新异性,然后再进行草图的创作,与版面的制作,直至最后进行印版完成。版画的教育功能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是不尽相同的,如国画、壁画与音乐等。制作版画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中开设的综合版画课程,比如木材与纸的混合材料版画,在表现上就有着可变化的布局、创意性造型手段、质感细腻的印痕等艺术特色,和少年儿童们率真活泼的性格相符合。可以说,综合版画以纯朴、童趣、可爱而又富于激情的视觉艺术语言,反映出孩子的内心。版画教学非常容易唤起学生们绘画的灵感,发挥他们的个性,让其大胆构思,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且版画课程实践更能满足学生们好奇的心理,还能锻炼他们擅长边动手边动脑的能力。十分有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的版画教育发展有着不平衡的特点。在新课标的大力倡导下,版画课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有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积极推进版画教育的发展,还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版画作品的展览与交流等教学成果汇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硕果。然而,有部分家长对版画所带来的诸多好处知之甚少,繁复的制作程序使得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高、任课者的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为部分学校综合版画教育的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限制,最终难以达到课程所预期的效果。
综合版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应当因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多样性、灵活性与方便性。准备材料困难是难以推进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教学中版画机可以购置小型的,价格低廉又很实用。油墨、木蘑菇、滚筒与手工纸等材料往往比较稀缺,这时就可以采用性能相似的东西予以替代,有些材料实在难以配备齐全,教师可以自制或厂里定制等,总之务必要克服重重困难。例如印画或修画时使用的木蘑菇就可以用大金属勺子予以代替,纸张方面可以用国画多层夹宣纸或铜版纸代替,印出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还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版画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师应重视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活动,力图让所教授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对低年级学生还要重视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活动都得到原有学习层次上的提升;如果教学时“一锅煮、一刀切”不加以区分对待,极有可能造成低年级学生产生理解障碍,丧失学习兴趣。让各年级学生都能够认识与读懂版画,喜欢去制作版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版画,鼓励其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综合版画语言加以创造性表现,同时,教师在综合版画课堂中重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充分意识到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因素对于综合版画的开展与大力推进是十分有益的。有些学生很喜欢看宫崎骏的动画片,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仪的动漫形象以综合版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经过装裱后还可以举办课程作品展览,让同学们在欣赏展览时能进一步认识版画在审美意义上的独特体现。笔者通过对综合版画的介绍,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版画这门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现状的分析和美术基础教育实践中策略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后认:综合版画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整体而言已有了不错的成果,只要教学方法合理,义务教育阶段版画课程的教学终将在日后结出累累硕果。
当代版画艺术蓬勃发展,版画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们都在为了将版画艺术基础化普及化,做着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作品创作观念上还是技法的完善上,甚至于是在国内外市场上,以及版画、艺术、设计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上这些教育家们都在全方位地进行着努力,让师生们迈开双腿,振奋精神,放开视野,去迎接中国现代艺术事业新的艺术高峰!
参考文献
[1]曾润.综合材料在架上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2013年4月.
[2]杨劲松.《肌理重叠》[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
[3]曾润.综合与丝网[J].美术观察.2015年5月.
[4]曾润.学生可以接受上交手机的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12月.
[5]殷福军.中国首位动画专家杨左匋生卒年考[J].电影艺术2014年11月.
作者:郑适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第二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美术教育要想在儿童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清楚地认识问题并及时的进行调整。本文就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问题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政策的实施,美术教育也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它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社会在进步,所以在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理念和策略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如何把握的恰到好处成为当老师深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学前美术教育中说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开展学前儿童教育的意义
儿童美术家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说过:“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通过造型训练,促进健康成长。”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只仅限于对儿童美术知识的传递,让他们学会欣赏世界美好的东西,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地发展。
1、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
美术教育属于一种艺术教育,能够引导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所以对幼儿的审美观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虽然幼儿对外界事物不是很了解,但他们也具备了最基本的审美观。他们喜欢一些色彩鲜艳、造型特别的事物,对于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启发幼儿对美的欣赏。比如说让孩子感受一些不同季节的室外活动,利用大自然让孩子感受美的存在,再让孩子们将美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他们在成长中感受美。
2、培养幼儿个性施展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展示幼儿的心里过程,同时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通过各种美术教育形式让幼儿感到生活中的美,同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的思维不受外界的束缚,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所以,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多进行美术方面的创造。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美术教育目的不是要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要培养他们发现美和创在美的能力。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可以从几方面入手:一、积累经验,总结素材;二、创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三、鼓励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四、教师在幼儿创作时尽量不要干涉太多。
4、完善幼儿人格
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给幼儿的创作提供积极的环境。在他们绘画的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毛会出来,这种感情的宣泄方式可以调整好他们的心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教育现状
对于美术教育目的而言,存在两个误区:一方面只把美术教育当做传授技艺的一种教育,认为儿童完成一幅画就当成完成任务,太过于注重对于对儿童技艺的培养,把技巧当成主要任务,不能过早地把孩子束缚在技巧的笼子中。另一方面就是美术教育没有形成单独的教育体系,同时忽略美术教育的本质。美术教育属于多面功能的教育系统,对儿童实施教育是一个方面,但不能忽视其本质功能,既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儿童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对动物和人物的形象,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出模仿倾向。当然在儿童把认识的事物转化到画面上来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往往会起到阻碍的作用,通过语言等方式把他们的想象打破,让他们按照成人的方向发展,这样他们的模仿能力增加了,但他们的思想却被禁锢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授课的灌输教育还是占主要地位。在美术教育授课过程中,教师总是陈列出图形让幼儿模仿,最后导致孩子们的思维模式都是一样的,没有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就使孩子慢慢丧失一种创造意识。
三、探索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
1、全面培养儿童的审美心理
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为儿童提供充分的审美体验,能够完善他们心理审美结构。美术教育可以锻炼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能够更好地熏陶他们的艺术情操,在审美的氛围中来完善审美的心理结构,让孩子成为一个创造美的人。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塑造美、创造美的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科学的、系统的设计美术教育活动
美术教育在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中往往美发挥到它应有的功能,原因是在于对于教育的实质没有认识充分。通常都是把美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割离来,比如说我们通常只关注绘画的内容与主题是否明确,而忽视了教学手法的重要性,常常把模仿教学放在主要地位,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造成儿童思维模式没办法更好地展开。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认知感和创造力,注意要把以形状、颜色、结构为中心,从而才增加他们对绘画的经验。
综上所述,教会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是孩子能够全面地发展,这就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目前,我国儿童教育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有些会阻碍儿童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如果教师只针对孩子绘画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创作,那么对于孩子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发展就会起到阻碍的作用。教师应采用正确引导、积极评价的美术教育方式从而进一步完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为学前儿童营造一个更加放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真正地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得到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珍有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J】.幼儿教育,2000
[2]张育文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袁芳芳基于幼儿园健康教学的教师有效提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白杨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第三篇:儿童美术教育现状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美术作为一门人文类社会性学科在儿童受教育过程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对比,提出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儿童兴趣以及创造力的方法。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兴趣;创造力
中国儿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对比,以及儿童美术教育工作的实践,我发现兴趣与创造力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我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现状
因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等原因,现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影响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问题。
1.1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在日常生活中,美术一直被大多数学校、教师、家长排在次要位置。中小学的美术课大多形同虚设,成了语数英等主要科目的“候补队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逐渐提高,美术教育在九十年代开始被逐渐重视,社会上开始涌现出一大批美术兴趣班,但是在学校中美术这一科目作为“候补队员”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许多孩子因此错失了接受良好美术教育的机会。
1.2教育者的观点陈旧
许多的教育者仍旧采用凯洛夫的教学思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过分注重教师以及教材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美术作为一门感性学科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
1.3美术兴趣班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功利性过强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美术兴趣班大多数为了迎合家长认为孩子画的像就是画的好的心理,采取简笔画教学,依赖市面上公式化的简笔画教材,课堂中孩子只需要对着老师的范画进行摹写,生搬硬套,毫无创造力可言。家长、教师进行评判的方式也是以谁的作品跟老师画的更像。长期的模仿不但抹煞了孩子自身的创造力,也因枯燥乏味的绘画过程而失去对美术的兴趣。
1.4美术教育的选材上过于成人化
市面上的儿童美术教育书籍八成被简笔画占领,从水果到动物再到人物一应俱全,充分满足了家长认为孩子会画现实中存在的东西就是学会了画画的心理。细看这些书籍,造型色彩如同流水线生产出的一般,毫无生气、童趣可言,更无法引起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只重视画面本身,而完全忽略了画面背后应传达出的儿童心理感受。因为上述这些问题使看起来欣欣向荣的当代儿童美术教育事业陷入了难以进步创新的尴尬局面。
2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2.1兴趣的培养
2.1.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中国的教育中,师生关系时常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学生对于教师总存在着敬畏的心理不能产生良好的沟通,从而使课堂产生隔阂,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每况愈下。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1.2营造具有艺术气氛的教学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环境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1.3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社会日益发展进步,教育教学中可以使用的设施也不仅限于传统的黑板粉笔。因此在当代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计算机,投影仪等。
2.1.4进行室外美术教学
让美术课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让孩子们发现不同的美。美丽的事物源自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在自然的光线下,一草一木熠熠生辉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组织室外写生,带领他们去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绘画创作活动。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积极主动的发现美,感受美,独立的进行审美创作。
2.1.5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
美术的魅力在于其非凡独特,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因此在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让孩子可以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呼吸。在自由的环境下,使绘画成为孩子和外界沟通,展示自己的新方式,这样定会使儿童对美术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
2.1.6重视对作品的评价
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需要更多的重视和表扬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孩子的作品务必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挖苦。
2.2创造力的激发
2.2.1注重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也可以称之为扩散性思维,或是说求异思维,这是一种方向、途径、角度都不同的一种设想,主要是为了能够探求各种不同的答案,从而使问题最终能够获得比较圆满的解决方法,这是一种比较具有一定特色的思维方法。
2.2.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开阔的眼界,闭门造车无疑是创造力的死敌。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强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第一,组织户外写生。通过户外写生,让孩子们找到不同的角度,利用自己喜爱的绘画技法与风格描绘出独特的作品,拒绝摹写和雷同,鼓励和主张进行具有个人特色的创作。第二,组织课后小组活动。通过课后兴趣小组进行游戏性的美术活动,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不再局限于画纸画笔和个人单独进行的创作。第三,组织学生画展。在校园能组织学生画展可以让孩子之间互相沟通交流,通过欣赏身边同学的作品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互相之间信息的交换不失为擦出创意火花的好办法。
2.3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当代教育的不断进步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素质,要做到坚持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为核心的理念,同时丰富知识结构,带给孩子更多有益的信息。作为教育的传递者,必须时时对自我进行提升和丰富,教师所具备的的创新精神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起着唤醒的作用。美术作为一门社会人文学科,在儿童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虽然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事业不够先进,但我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学习,改善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兴趣和创造力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定当取得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葛莱云.创造力开发与培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何旭明.学习兴趣的唤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5]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梁克隆.西方哲人论儿童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刘淑新.幼儿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刘洋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第四篇:多元化下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在众多的文化教育中,儿童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类。其特点是开放与发展性,而且在落实美术教育时,还应当遵循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促进儿童、家长与老师三方不断沟通与交流。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与了解美术教育,本篇文章从多个方面研究与探讨了在多元化背景下儿童美术教育。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多元文化背景;研究与探讨
0引言
在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中,一般运用老师讲解,儿童听课的模式。进而导致美术技能的相关教育流程的缺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对于当今的美术教育教学来说,应该更加重视儿童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即通过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不断吸取不同的文化精髓。
1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教育基本情况
文化的多元化,一般都是在西方文学运用中较多出现的术语,受到西方主流思想的影响,近年来才在我国开始应用起来。多元文化主要是结合当前文化与西方思潮组合的一种呈现方式,西方思潮的成分较多。儿童美术教学课程内容极为丰富,大多事物均可成为其所学内容,将这些事物采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事物也会对广大儿童产生长期的影响,也因为传统美术教育理念的局限,学习过程往往过于枯燥,进而很难专注的学习。所以,在多元化背景下,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应该在学习兴趣培养方面多做研究,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儿童对美术课程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语言和音乐教学等达到辅助效果,然后将一些多元化文化元素加入到课堂之中,促进儿童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2当前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三大误区:倾向经典主义、倾向名族主义、倾向西方中心主义。由于人们对于经典艺术的过于重视,从而导致了儿童对于其他艺术文化的关注程度降低。这也是由于他们对自己民族的崇拜以及民族艺术的优越感,也导致对其他艺术的关注度不高。而且在西方的先锋艺术潮流影响下,多数人对自身传统和民族艺术缺乏重视。这三大误区,都不符合艺术化教育的本质理念。所以,应该在多元化背景下,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脱离出这三大误区,全面利用教育资源,实现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3儿童美术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首先应当遵循人道主义的原则。儿童美术课程的设计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智力、思维模式来进行安排。通过儿童对美术的认知和喜好,进行有效的美术教育指导。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理念仍是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方式却忽视了教育的人文特征,其内容比较乏味,没有从他们的角度出来进行美术教育。基于多元文化背景,儿童美术教育应考虑到他们的智力、心理水平等多方面外因,进而针对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他们的教学课程计划,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彻底的将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完善与改革,特别是在教育方式、目的、理念及内容等方面的改革。其次要遵循美术教育与其他科目相结合的原则。艺术科目与其他科目都有一定的关联,将其与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相结合,进行创新与实践。有利于儿童对美术及其他艺术的认识。另外,美术艺术与语文、数学等其他非艺术科目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结合。美术的思维形式与语文的思维模式之间融合,很容易创新出新的思维模式。能够使儿童的美术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4改进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
4.1提高儿童对美术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为儿童的年纪较低,理解和解决能力的不足,教师需要采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利用相关图像、资料、文字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和诱导,当儿童遇到解决不了或理解不了的情况时,教师以自身的艺术感悟和经验进行详细的指导,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美术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中,鼓励儿童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儿童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担当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
4.2将儿童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激发儿童审美情感
在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应将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出来。特别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世界的美术文化进行学习。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引发探索的欲望,进而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接受世界美术文化。比如,在进行绘画等活动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著作,给他们观看。然后在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情方面进行生动讲解。尽量将作品的画面所体现出来的美感融入到儿童的脑海中去。最后让他们进行讨论与交流,让他们将其自身感受描绘出来。这种方法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与学习不同的世界文化艺术,提高他们在多元文化下对美术文化的学习能力。
4.3与儿童兴趣相结合,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可以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出发进行美术教育,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孩子日常生活的相关素材作为切入点,进而整合出有效教学资源,即如通过观察儿童所感兴趣的事物,将其作为题材,设计出与之对应的教学活动,这样能够让他们主动进行学习。结合当前新颖的视觉文化,使儿童的艺术品味不断提高。所以儿童都具有共同的天性,即活泼好动,喜爱玩耍,所以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根据他们的特征,将美术教育融入到儿童玩的过程中去,让其在玩中学习。另一方面,针对儿童美术认知的培养。教师则可以将美术课程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如带领他们进行写生,去领悟自然,去植物园观察实物等等有关美术活动。让他们对美术充满激情,从而得到健康的成长。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应依据他们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其教育内容要加以重视。首要目标是要先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好奇心。其次,进行教育教学的老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老师之间可以多进行讨论与交流,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进而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倩.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关术教育[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3.05(15):75-84
[2]柳红波.浅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关术教育[J]设计艺术,2014.08(25):125-136
作者:程鹏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现代教育逐渐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也越来越表现出它在学生建立审美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但是由于教育观念和升学压力等因素,小学美术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视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本文对农村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目的在于推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小学美术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整体社会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追求都有一定的提高,所以要从小学开始重视孩子的美术学习。教师和学校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等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
1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育基础设施不足,教学资源条件恶劣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相关的教育部门还有学校和教师对美术教育都存在偏见,将小学美术视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导致其对小学美术的基础设施投入匮乏。由美术学科性质特点决定,美术的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教学辅助的工具,例如在上素描课需要素描纸、各种型号的铅笔;上一些手工美术课时会用到彩泥、彩色纸,胶棒等等。但是在很多小学学校会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不足,有些是由于重视度不够,在美术教育上的投入不足,有些是由于学校资金匮乏,不仅仅是在美术教学缺乏教学设施,其他科目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以上问题都对小学美术教学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自从课改以来政府加大了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设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相较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2师资力量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中最现实,紧迫的问题也是与美术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最相关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学校资金或者环境条件等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师中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美术教师较少,教师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不够,而且很多学校一般一个美术教师要担任十几个班级的美术课程,大大降低了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许多专业的美术教师由于薪金待遇低不乐意到小学任教,还有原因是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其地位置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后,对很多专业的美术人士从事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并且相应的美术教学技能和方法不能满足现在美术教学的要求,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
1.3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僵化,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育需求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小学教学模式还不健全。小学美术还没有做到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认知出发,按照小学美术的教育规律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来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当前我国小学美术的教学仍然是旧三步:美术入门、专业技能教受、重复训练。在美术入门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将相关的画图构型固定化,使得学生对图画构型的记忆模式化,在练习的过程中只要进行绘画就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绘画思维的拓展,在接下来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学生的绘画认知已经受到限制,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挥。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学生绘画能力的强化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2提高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对策
2.1加大小学美术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要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需要政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对小学美术的充分重视,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增强对美术教育的扶持力度,系统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基础教育设施和良好的环境。而学校和教师方面则要将美术课程很好地结合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建立美术课程教室和活动室,充实教学内容,使得美术教学形式内容多样化,并且充分挖掘学校周边地区的教学资源,扩大美术教育范围,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美术教学,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多接触美术。
2.2加强师资队伍交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导者,要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首先要建立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学校要招收专业的美术人士并且定期组织美术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或者业务培训,也可以邀请美术教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深其对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开展教师美术教学能力评估,建立奖励机制,对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励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创新教育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心理,遵循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思维认知规律,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布置雨的绘画作业给学生,不一定非要在下雨天通过视觉观察让学生来画,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听到的雨声、鸟声、人声充分想象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心理,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或者活动来教授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作品欣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3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性格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新时期,学校、教师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充分重视美术教学,加大对美术教学的资金、建设投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真正从美术教学中获得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观念,陶冶自我情操。
参考文献
[1]孙学军.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美术教育简史.[J]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9
作者:任桂华 单位:四川省阆中市宝台乡中心学校
第六篇: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美术:“‘美’是审美,‘术’是技术”,美术不仅仅只是教会我们绘画技术的一门课,它也是培养和提升我们审美情趣的。美术不仅是研究技能,其美术的博大精深是紧跟这一个国家、民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沉淀和累积下来的。所以美术的涵养与一个国家的审美都和其国家所经历的历史有关。美术也是反映一个民族状态和意识的标志。
关键词:审美能力;培养
罗丹:“天地之间到处都有美,关键是人们是否有发现美的眼睛”,美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的形成是离不开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审美关系。所以我们要要在主体上不断的提升,培养我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认知和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了我们对美的灵敏度,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对美的内化,提高审美的能力。
一、审美培养的内容
1、审美的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就要让学生知道那些是构成美的要素,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和知道美术中艺术表达的有那些简单形式。在美术教学中,一件艺术作品我们怎么让学生去理解它美在什么地方。就得从这件艺术作品它的构图、色彩、线条、明暗、点、面、肌理等去观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去了解和学习这些表现形式,除了了解这些表现的形式,还要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去表现这些元素在画面里恰到好处。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教学中一般学生的绘画是把我们眼睛里直观所见的物体表现出来。虽然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成就了很多艺术品,但是这些艺术品也少的可怜。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让学生绘画自己眼见的物还是风景,都是欠缺艺术美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把直观的事物与美术的美学理论相结合的来创作和评价作品。
2、艺术修养
艺术家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家其自身的艺术修养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每个艺术家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思想、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都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可以从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中读出其表达的情感、思想以及蕴含的艺术修养。而他们的艺术修养除了自身先天的条件也要加上后天的不断努力才能培养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美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了理论知识我们就要把它用于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加强生活修养、艺术修养、思想修养与道德修养。除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还应该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才能使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二、审美培养的目标
美术教育所要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不单单只是教会学生掌握绘画的技术,也要使学生在精神学习上有所提升。在当下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术教育就成了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学生更好的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不要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还要让学生知道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社会意义,同时要让学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让学生懂得分辨出来什么是美、丑、善、恶。
三、审美培养的价值取向
审美的价值观是什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从审美的家督做出的有价值的判断评价”。审美的价值包括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而每个人的的审美标准都是不同的,因为它受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教育学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抓住个体发展的的关键期”。美术审美的培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对学生进行美术培养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学生审美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然后在关键时期,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来锻炼和提高审美的能力,要学生多留意、观察、体验生活。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作和欣赏作品的时候能跟随着艺术家所传递的情感,融入画面中。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要能分辨的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值得学习的、那些是要避免的。这也会影响我们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所以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去感受真正的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
四、审美培养的方式
1、开展写生课程
“艺术来源与生活”教学可以开展室外写生的课程,让学生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学生创作的内容为什么都大同小异,是因为他们所知道和了解的素材过于单一,让学生参加室外的写生除了可以让我们好好感受大自然的美,还可以让学生多收集一些创作的素材。写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自己所描绘的对象。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最后所变现出来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但在开展户外艺术写生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
2、进行优秀作品欣赏
我们可以在校园、教室、过道展出一些名家的优秀作品,在学校的环境里创设一些艺术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无意识中培养审美能力。名家的优秀作品就是很好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经常观看可以激发起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也可以丰富知识。就如现在很多的学校都会在教室、走廊上挂着名人名言,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都还是能记住几句,他们可以把这些名言运用在作文和日常生活中,这就是无意中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知识。而展出名家的优秀作品也是相同的道理,在无意识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在平常假期的时候或是有画展举行的时候,可以去参观画展。欣赏来自不同国家、画派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作品欣赏来了解作者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所处的时代背景。
3、举办学生作品展
学校可以定期在学校举办学生优秀作品展,可以及时反映学生画面中所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把优秀的学生作品展出来,供学生观摩和学习,每个人的作品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化,其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乐于观赏,在其他人的作品中寻找不同的优点,来完善自己的作品。而且都是学校的学生,如果在绘画上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找到作者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美术教学不仅是传授技法,审美教育才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采用各种有效的途径,能力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我们也要随时随地的给学生创造出艺术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去感受艺术的神奇之处,使学生产生兴趣。也要让学生通过审美的培养去观察生活、了解自然,然后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作者:邱慧玲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第七篇:美术教育中美术理论的作用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美术在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美术教育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美术方面的人才,而在美术教育中,美术理论是对美术技法实践的总结与概括,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创作虽然强调的是个性与激情,但是,最基本的却是规律与准则,也就是美术理论。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起着一个支撑骨架的作用,所有的美术创作都必须以美术理论为根基。没有美术理论的教学就不能被称为美术教育。本文就美术理论在美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美术理论;美术教育;美术传承;重要性
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在美术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出我们自己的闪光点一直是美术教学的重要问题。美术理论对美术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把技法的练习作为成绩进步的方法,却把美术理论作为无关紧要的知识。绘画不仅仅是操作,美术理论对绘画的支撑作用是再多遍的练习都换不回的。就连有些老师也存在着对美术理论认知的误区,认为只有教不会学生绘画的老师才应该去任职美术理论的教学。如果没有美术理论的指导,再多的美术操作也是盲目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美术教学中美术理论的重要作用。
一、美术理论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美术理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开始形成一种热潮,出现了一大批颇有价值的美术史论著作。在这之前,流入我国的美术史论大多是苏联美术学家的作品。在某一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苏联美术史论,才促使我国的美术理论开始步入一个辉煌的新生期。但是后来,文革导致我国的美术理论发展陷入了一时的绝境,直到改革开放,才真正迎来了美术史论的发展高潮。美术史论在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程之后,被许多学者所重视,这也是美术理论能够与技法练习相提并论的源头。近些年来,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却不被重视。许多学生甚至是老师们也认为技法的练习操作才是美术教学的唯一渠道。这种扭曲的观念非常不利于美术教育的进步。而技法学习的过程恰好是美术理论落实的过程,没有理论的美术教育又怎么能谈得上美术创作?
二、美术理论在美术传承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中国美术中,美术理论是一条把中国文化、哲学观念、美学思想串到一起的主线。而今,在教改的洪流中,多得是追求创意和新颖,许多人已经不再理会枯燥而乏味的美术理论。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我们的传统美术正在失去昔日的光辉。所以在美术传承的过程中,美术理论发挥着必不能少的作用。美术理论将民族文化与造型艺术相结合,使传统的美术理论焕发出新的光彩,将中国传统的美术文化发扬光大。所以,在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们要充分尊重民族美术的传统理论和传统的思维方式。
三、美术教育中美术理论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和敏锐性
美术创作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息息相关,一个人的美术理论掌握的程度也关系到本身的美术素养。如果说,艺术家需要的是灵感,可要是没有理论知识的沉淀,又何来灵感而言?相反地,如果学生对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创作出什么样的美术作品,然后能够迅速地反应出操作中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那么,他在美术方面的敏锐性就会提高。所以说,在美术教育中,掌握美术理论可以很好地帮助一个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和敏锐性。
2、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就我国目前美术教育的状况来说,高等美术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是很少能够注意到对学生们在美术理论方面的课程设置。以至于招进来的学生只懂技法而对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这就造成了所谓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单一化等许多问题。现实情况反映了高等美术院校在招收美术人才的不完善和不平衡。美术理论包括美术鉴赏和美术批评,如果不懂美术理论,那么就无法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估。那么美术教育在教改的洪流中就很难有大的进步。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起到一个理论指导的作用,贯穿着美术教育。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而不是把穷练技法放在第一位,才能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从而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
3、利于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欲望,光在美术技法上苦练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只会照样画葫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创造的信心和兴趣。相反的,如果在学生掌握了美术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教师们的鼓励,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学生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只要有趣,扫除了学生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美术理论的正确指导下,让学生们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四、结论
在现下美术教育依然存在缺点的情况下,美术理论可以在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上有很大的效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和敏锐性、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在自我创造的灵感下,促进个人的美术方面的素养。美术教育理论有深厚的理论内涵,能够促进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值得我们给予美术理论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岳敬霞谈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09(01)pp.108.
[2]沈利加强高校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的重要性[J]美术界2009(09)pp75.
[3]赵湘学专业理论课在艺术类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以美术和设计史论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pp155_156
作者:阿不都哈力力 ·吉 单位: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篇:幼儿非智力因素中美术教育的作用分析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非智力因素;作用
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它是智力因素以外对智力活动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气质、情感、意志以及勤奋程度、良好习惯等。美术教育对幼儿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此仅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美术教育能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信念
幼儿还说不上有道德信念,只能说有初步的信念因素,这时候的幼儿会表现出对真理的渴望,但对一些事情缺乏正确的判断。通过美术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艺术作品一般都具有高尚健康的情感,积极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很好材料。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道德信念途径主要有:第一,通过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幼儿的思想素质,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可以通过欣赏表现革命传统、革命理想的美术作品,使幼儿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让幼儿直接地感知爱国主义的澎湃激情,由此产生为国家奋斗的爱国热情。例如,在欣赏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生动讲述,重点突出五壮士将敌人引入绝路,出色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纵身跳崖的壮举,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画面,体会五壮士当时的心境,启迪幼儿学习革命先烈为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高尚品格,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也可以通过欣赏表现热爱劳动,美化、创造生活的作品,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第二,通过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性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分享、友爱的积极道德信念。在合作性美术活动中,合作小组共享经验,共同构思,共同完成作品,共同整理材料与工具。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分析自己的合作行为,同时通过树立榜样帮助幼儿提高合作水平;第三,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讲述自身的体验,并进行创作和评价。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丰富幼儿的道德体验,可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
二、美术教育能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有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通过美术教育活动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可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首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对绘画内容感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在绘画时能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而当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时,幼儿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在教学活动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保持积极情绪,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情绪,让教学活动变得轻松。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线条、形状、色彩描述身边的景物,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其次,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美术欣赏教育是培育幼儿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幼儿能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就能更快提高审美水平,从而开阔艺术视野、陶冶情操,获得积极的情感。在作品的选择上,形式感强的美术作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色彩方面,应选择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作品。从造型看,应选择构图简单,富于节奏、韵律的作品。从线条看,应选择大胆夸张、富有特色的作品。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山水花鸟、风景静物作品,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主动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情感。再次,读懂幼儿的作品,正面评价,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回应。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当活动结束后,给幼儿时间讲述自己创作的意图,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情感。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评价时要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点评,找出幼儿成功或比较突出的地方进行表扬鼓励。对于还存在的问题用建议的方式引导幼儿修改,让每位幼儿都能在积极的评价中获得快乐的情感。正确的美术教育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完整的心理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勇于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非智力能力,让所有的幼儿都能在美的教育、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者:周琳 单位:兰州市城关区保育院
第九篇: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分析
摘要:针对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我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一、运用美术教育使幼儿了解生活常识;二、通过美术教育让幼儿学会深入细致的观察周围事物;三、培养幼儿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四、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并用一个真实的案例冉冉的故事讲述了通过我的学习方法幼儿能得到的进步。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
前言: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在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你在那所大学、那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老者沉思了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自己观察大自然等。”由此可见幼儿园期间幼儿受到的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1运用美术教育使幼儿了解生活常识
前几天幼儿园的美术班来了一个帅气的小男孩小名冉冉,今年6岁。家长给孩子起这个名字是想他像冉冉升起的太阳一样充满着朝气和希望。可是冉冉是很有朝气却让家长头疼,家长常说这孩子太调皮在家里的大人已经管不了他了,到了幼儿园倒是老实听话了很多但是做起作业来不是马虎就是坐不住像屁股上长了钉子动来动去不注意听讲。于是家长把冉冉送到了美术班一是想孩子多一门特长;二是想让孩子练一练定力。处于这个目的来美术班的幼儿还有一些,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从常识课开始上起,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总是能让幼儿感兴趣,幼儿感兴趣了才会喜欢上美术课。带孩子们集体去一次公园野炊。去公园的路上幼儿要自己付钱做公交车到达选定地点进行野炊,当然家长和老师一定是在后面跟着,但只是起到观察和辅助的作用。野炊的食物都是孩子们从家里自己带来的,老师教会孩子们要懂得分享还有合作。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当然在野炊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周围环境,回到美术班最重要的是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和提问整个野炊过程吃了什么?有谁参加?玩了那些游戏等。最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画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2通过美术教育让幼儿学会深入细致的观察周围事物
参加了几次户外活动冉冉爱上了来美术班,就连感冒了也要坚持来上课。因为这里有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和每天都不一样的游戏。对美术课有了兴趣画起画来也老实了许多,他不在顽皮的捉弄同桌的小女生或满教室的走来走去了。因为他知道那些不是好孩子应该有的行为更主要的是他可能会失去参加户外活动的机会。见到孩子们都能安静下来了老师就会引导幼儿学会细致观察周围事物,教师主要运用引导提问的方法。来促进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他们非常积极的回答问题,但同样的问题不易提问过多适度即可。孩子们总是能看到成人看不到的地方,这时教师要给予肯定。经过长期的训练幼儿不但能够习惯性的细致观察,更能增加自信获得心理营养。能得到这样的效果跟家长的配合密不可分,每个月美术班都要开一到两次的家长会说是家长会,其实更像是家长培训课。主要内容就是家长应该如何与教师保持一致和默契配合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培养幼儿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爱护动物和保护自然都是近些年比较热的话题,虐猫、虐狗、过度捕捞、猎杀是我们在新闻中常看到的标题。由于近些年的空气污染、臭氧空洞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健康问题所以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实很多人喜欢把爱护动物跟保护自然分开讨论,可我却喜欢把它们放在一起因为我认为爱护动物就是保护自然,保护自然才是爱护动物。这种意识其实是小时候养成的一种习惯。通过调查我们得出很少有老年人虐待动物,往往虐待动物的都是年轻人。我想找到原因于是我询问了一些老人。主要是那个年代家家住的都是平房生活朴素家里都会养一些小动物来补贴家用或是看家护院。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跟动物接触的机会也少了对动物缺少感情。遇到一些不舒心就想拿更弱小的事物出气。可怜的小动物就成了发泄目标。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珍惜现有的资源我在美术班养了一些小兔子和鱼。孩子们需要轮流给它们喂食物和换水,还要求每个孩子都要从家里带来一盆专属于自己的植物按时给它们浇水。这个练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感、爱心和自信心。这些是我参考了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采取的措施。当然做这些更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可观察的实物,带着爱心去绘画的作品总是能给老师很多惊喜。
4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我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1.利用游戏刺激联想产生发散性思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而游戏足以使得岁幼儿对美术感兴趣,教师利用美术游戏刺激联想产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大师作品连一连》这一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几百张大师作品中选择一张加以简要描述,幼儿通过联想在其他作品中找到另一张与这张作品有联系的画并说出原因,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游戏的刺激产生发散性思维。
2.运用声音塑造画面培养发散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使幼儿学会通过声音在恼中绘制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并表现在画面上,从中培养幼儿的发善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农夫和蛇》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讲述《寓言故事》,幼儿闭上眼睛享受故事的同时并把声音通过发散性思维转换成情景。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把片段的和不完整的情景加以整合,得到一个完整的充满想象的画面。幼儿通过声音能够描绘出千变万化完全不同的画面,比起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教师给予具体的画面让幼儿临摹,这种方法支持了幼儿的原创性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3、通过材料引发联想展开发散性思维。通过材料引起联想展开发散性思维其中的材料所指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使材料经过处理产生随机的和不规则的形。幼儿就是通过各种不规则的形展开联想,主要是根据形和色的相似来判断所要绘画的内容。在美术拓展课中用调色油稀释多种颜色的油画颜料一一倒入盛满水的盆中,将油画纸平放在水面上当再次拿起纸的时候。纸上已经沾满了五彩缤纷的油画颜料,形成了随机的不规则的形,提问幼儿展开想像回答形状像什么并展开绘画。通过这种方法引起联想不但展开了发散性思维更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鹤霏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第十篇:小学素质教育中美术教育的作用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及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美育在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备受关注,美术教育亦是如此。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一、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与美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重视的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及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美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性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学,通过这些美育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美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美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一种基于情感方面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塑造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净化心灵以及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基于这些特征,美育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美术教育也是如此。美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尽管美术教育不能与其同日而语,但是美术教育是培养及引导学生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和认识许多“美”,如大自然之美、绘画之美、雕塑之美等,通过对这些美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感知及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美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1.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及思想。目前,基于应试教育体制各种弊端,使得不少学生厌烦枯燥的校园学习生活,这种紧张而沉闷的环境,对学生甚至老师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施行美育、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能够通过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颜色等进行制作,使学生对于不同事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及理解,同时使视觉和触觉更加丰富,增加了其审美经验,从而体会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乐趣。通过这些美术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影响学生文化、修养、品味及情绪,完善其人格。因此美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及思想的产生。
2.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人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行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情感与其经历的人生实践之间的关系密切。美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育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教育形态,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的事物,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这样才能将美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及生活中,使灵魂更加丰富而充实,从而净化人的心灵,美之所以具有这么强大的功能,是因为人的心灵与美是相通的,美架起了道德与情感之间的桥梁。美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活动,更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因此,美育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3.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类认识事物时有两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思维形式在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形成非常密切的关系,即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就没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对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较为浅显的认知,而这种形象思维却是审美活动中重要特征之一。美育是一种美感教育,是利用人们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对学生的审美进行一定影响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在较为浅显的、低级的表象和感觉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艺术审美及形象思维特征的认知,因此,美育是直观和感官的结合体。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教授学生关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目的,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造力,而且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因此,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过程中,美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在美术的绘画或欣赏过程中,人们通常处于安静的环境,全身心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及创作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消解紧张、负面的情绪,还可以使全身心得到放松,这样有助于调节学生心态,促进健康身心的形成。因此,美育可以在不断调节学生情绪的同时,使其社会交际、适应环境能力及受挫等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德智体劳等教育活动中。要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就要将其五种教育结合在一起。如上所述,美育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教育形态,它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但却渗透到其他教育形态中,并与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愈加显著,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美育教育,将美育教育深入到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各个学科。此外,老师也应重视美育教学,深入研究美育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举措,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整个教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毅.谈美术教育中美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J].科技资讯,2010.
[2]蒋冰梅.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0.
作者:郑文霞 单位:黑龙江省拜泉县龙泉镇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