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人后做事的名言【要作文,先做人】
一 人们常说:“要作文,先做人;不做人,莫作文。”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缺乏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就不能写出健康向上、反映时代新风尚的作品。
作品具有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作品存在歌颂与揭露的问题,但无论歌颂还是揭露,作者的心理感受却是不可抹杀的。但作者的信念有正确、错误之分,是非观念有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别。文如其人,人品决定文品,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苏东坡在《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着。”意思是说古往今来的那些英雄豪杰,体现出了超常的情操和人格。可见一千多年前的苏东坡也十分注重高尚人格的重要性,这亦是他自己能够写出流芳千古的文章的原因所在。古今中外的大师级人物身上无不体现着这条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原则。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父亲司马谈之职担任太史令,三年后开始写作《史记》。后因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为他辩解,被处宫刑。尽管司马迁身心遭受严重戕害,处于卑贱地位,但他仍然依照史实发愤著书,终于在54岁时完成了《史记》这部彪炳千秋的伟大名著。东晋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二
那么,写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活动?这种活动又有什么特点呢?写作是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来表达主张、观点,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有目的的精神生产活动。这种精神生产活动有三个特点。
1.它是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即目的性
孔子认为写作的目的和作用是“兴”“观”“群”“怨”。“兴”是启发、鼓舞人;“观”是观察;“群”是指互相切磋交流研究;“怨”是发泄个人怨恨,是“刺上政”。曹魏时期的曹丕则说写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有人说,文学是人学,是百科全书,不无道理。
2.写作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即综合性
当今社会,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成为衡量人才优劣的标准之一。写作恰恰是最能体现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促进公民道德与社会和谐的催化剂,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提倡人人都要学会写作的理念,以期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3.写作要在实践中提高,即实践性
要提高写作水平,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文中的思想,正是作者社会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反映。作文即做人,作文思想、作文立意与作者的思想认识有关。文章有没有时代感,能否联系实际,也与作者的认识有关。二要学习理论,把握规律。文无定法,贵在得法,文章写作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我们还是主张写作要“开门见山”,不能“两只黄鹂鸣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