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新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再思考

 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同志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反复阐述的突出重点。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目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是,伴随着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多元化的倾向,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信心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某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还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一)“理想信念”是一个综合性的新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确认并突出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里所指的“理想信念”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首先,“理想”和“信念”属于同一类精神现象,密不可分。理想的确立是信念形成的基础,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其次,由于我国特定的语言语意习惯,在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往往不特意加以区分。 

 (二)对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层次区分的理解。《意见》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区别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二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 大学生今天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勤奋学习和工作,就是在为实现远大理想创造条件;决心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就必须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奉献。
(三)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意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作了新的概括,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

二、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挑战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社会构成、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也日趋明显,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包括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如腐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

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社会大众理想信念迷失, 这使得大学生产生疑惑,进而信念动摇。 

(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加了难度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依存,互为载体,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观、人权观、金钱观等将不可避免地“侵袭”、“毒化”和影响人们的思想,使部分人理想淡化、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也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加了难度。
( 三)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负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通讯、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和不易操控性使各种各样不良信息有了广阔天地。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主、自由和人权以及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广大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都产生一定影响,各种反动色情等垃圾信息充斥于一些媒体的角落。  加上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散布反动言论,甚至对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新闻进行炒作,误导舆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冲击很大,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遭到“不良信息”的“侵袭”。

 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略
(一) 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中的困难、矛盾或者个人抱负的波折,往往对理想信念产生困惑,失望甚至抛弃理想信念而随波逐流。这充分说明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与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进行。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1、从教育观念和体制上看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大学生思想实际,逐步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寓教于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构建高素质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队伍,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合力。从校风、党风、社会风气等方面共同营造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环境,多角度、全方位共同推动,形成学校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与其他管理和服务人员相互沟通与配合的模式;建立地方与高校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工作的机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

2、从教育内容上看   

   一是突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三观”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构筑青年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二是广泛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在青年学生中弘扬爱国、爱党的主流精神;三是加强以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青年学子的道德意识;四是明确以青年责任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增强青年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构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机制和大学生自我教育模式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多样化要求。用新思路、新机制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个性差异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2、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效帮助。 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学金、学校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相结合的贫困生助学体系,确保贫困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其次是将对大学生的经济助困与精神帮扶相结合,并针对学生学习及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救助机制,服务学生健康成长 。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建立大学生心理教育咨询体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模式。

(4)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模式。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