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金属材料学》教学反思

《金属材料学》教学反思

  如何深入思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传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等一系列问题,在专业课程中做实落靠“课程思政”,应该厘清下面三个基本问题。

《金属材料学》教学反思

  一、“课程思政”在高校专业课程育人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

  “课程思政”绝不是“思政课程”的简单文字顺序重组,更不是从“思政课程”中发展而来的,不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化,而是要实现其本身的思政育人功能。这里的课程就是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在尊重原有的专业课本身学术框架和学理体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学术推动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业人才。“课程思政”是专业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与任务

  在整个“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各自承担的角色应予以明确定位,从而保证在“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中各自应该承担的任务的达成。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最佳配角”,成为辅助者、支持者和“思政理论”指导者。在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目的的设定、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思政教育案例的选取过程中专业教师提供思政理论指导,把握价值引领的方向正确。必要时可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编写相关的《课程思政建设参考方案》,以专业课程为单位,帮助专业教师梳理课程及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整理可选择的思政教育教学案例。

  专业课教师应该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最佳主角”。作为责任人应积极思考研究如何在专业课原有的学术框架内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专业发展的中国问题?如何在专业学术前沿的国际比较中彰显中国智慧凝聚专业发展的中国力量?等问题。以达到用学术推动价值引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质性目标。

  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架构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应解决好目标设定、价值遵循和融入方式三个基本问题。

  (一)精准设定课程教学思政目标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架构的首要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是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教学目标除了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外,应该包括思政目标。例如: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行业法规教育的专业精神培养和行业法规教育。思政目标要明确写入课程教学大纲,同时也应该细化分解至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这样才能使“课程思政”建设有的放矢。

  (二)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价值遵循是贯穿“课程思政”的主线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首先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古今中外爱国科学家的故事、专业领域重大科研攻关过程中的感动瞬间等素材,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筑牢职业道德防线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

  2.“四个自信”教育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领域重大科学研究突破、技术成果实现以及由此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等元素,培养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又一重要价值遵循。

  3.科学精神培育

  科学精神培育应该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教育元素挖掘的基本价值遵循。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科学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在专业课教学中应该巧妙用专业学术领军人物、爱国科学家的成长故事、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4.工匠精神培育

  在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元素,通过大国工匠故事、传统工艺传承等素材,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巧妙的融入方式是“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实现途径

  如果把“课程思政”建设比喻成为学生烹制一道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思想大餐的话,至此我们已经明确了菜系、选好了厨师、营养师、准备了丰富的原料。最后这道大餐是否让食者食之有味、回味无穷便要取决于烹饪方式了。因此巧妙地融入方式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至关重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