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蜡染纹样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丹寨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东临雷山县,南接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都匀市,北靠凯里市、麻江县。自古以来,苗、汉、水、侗、布依、彝等族长期在此居住,其中苗族人口占多数。

  当地的苗族自称“嘎闹”,“嘎”即语气词,“闹”即鸟,“嘎闹”即“鸟的部族”之意。他们是上古蚩尤集团中以鸟为图腾的“羽族”之一,后来几经迁徒,聚居于此。在苗族神话中,远古时期枫树生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下十二个蛋,十二个蛋由脊宇鸟孵化成自然万物,孵化的万物中就有苗族的祖先姜央。他们认为鸟对于苗族是有恩的,所以把鸟作为氏族的图腾。

  蜡染技艺主要分布在丹寨县东南面,处于乌滩河、基加河、排调河的中部区域,以排调镇、扬武乡两地最为集中。蜡染,又称蜡缬,即苗族人使用蜂蜡作防染剂,从蓝靛中提取汁液作染料,并使用自织的白色土布,“绘花于布,染之,去蜡则见花”[1].蜡染工具主要有铜刀、大针、骨针、瓷碗、染缸、炭炉、稻草等,制作工序主要有点蜡、画蜡、浸染、去蜡等步骤。

  一、苗族蜡染的传统纹样

  蜡染纹样变化多样,生动朴实,其原型主要来自于自然事物,但又与之区别。苗族人经过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加工、创造,并融入自我的审美喜好,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蜡染纹样。蜡染纹样的形制、数目、大小、排列位置均有严格的规定,苗族人在绘制时不能随意改变。本文将蜡染纹样①分为动物纹、花草纹和几何纹三类:

  ( 一) 动物纹

  1. 鸟纹。作为蜡染的主要纹饰,其原型来源于锦鸡、麻雀、喜鹊、鹦鹉、燕子、鹭鸶等。苗族人结合多种动物的样貌特征,绘制出的鸟纹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栩栩如生,且可爱传神,或大张开嘴,或窃窃私语,或昂首挺立,或展翅高翔,其动作神态类似于人的生活写照。苗族把鸟视为氏族的祖先,为了报答鸟类的恩情,最好的方式是将鸟纹绘制在蜡染衣物上,以此缅怀祖先。

  2. 蝴蝶纹。源于对“蝴蝶妈妈”的纪念。苗族对“蝴蝶妈妈”存有一份敬意,认为“蝴蝶妈妈”不仅是万物的始祖,同时也是人、神、兽的共同母亲,是她孕育了子孙后代,孕育了。但是,蝴蝶纹饰又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蝴蝶样貌,它甚至是蝴蝶的变型,更具人格化特征。由于苗族人对万事万物的认知差异,进行加工创作的蝴蝶纹呈现出造型各异,或飞舞,或爬行,或具体、抽象,或寓意、写实。

  3. 鱼纹。苗族通过对生活的观察,知晓鱼腹多卵,产子多。他们对鱼纹的喜爱,源于期望拥有鱼那般旺盛的生殖能力,繁衍后代。鱼纹大都躯体肥硕,无足,生动有趣。有的在鱼腹内绘有小鱼,有的则在鱼腹内绘有鱼卵似的繁密斑点,这表达了苗族对生殖能力的祈求。

  4. 龙纹。龙在苗族意识形态中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不仅可以降风雨,主管理山川河流、而且可以守家护寨,兼具多重职责。龙在现实生活中虽不存在,但苗族先民通过臆想,并结合多种动物的外部形象和生理机能创造出龙纹。龙纹经过抽象、夸张、变形,常与鸟纹、鱼纹、牛纹等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似龙非龙,简练优美,温驯可爱的龙形象。

  5. 蛙纹。其原型源于青蛙,由于青蛙属于水陆两栖动物,既可以战胜洪水灾害,又拥有强大的生殖能力,因而被苗族所崇拜。苗族将蛙纹绘制在衣物中渴望多子多孙,并祈求平安。蛙纹造型多样,有的呈菱形,有的呈蹬地状,有的呈起跳状,突显青蛙的姿势和形态。蛙纹与其他纹饰搭配,相得益彰。蛙纹具有较强的抽象感,形似孕妇的腹部,体现了母蛙孕育小蛙的特征。

  ( 二) 花草纹

  1. 石榴纹。由于石榴外形独特,皮内百籽同房,籽粒晶莹,寓意多子多孙、家庭兴旺、繁荣和睦。石榴纹多以茁壮缠枝型的图案呈现,枝叶繁茂,构图硕大、饱满、对称,疏密大小安排适当,色彩丰富,细节精致,纹样简洁而生动。苗族对石榴纹的喜爱,表明其追求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

  2. 其他花纹,如荞花、蕨花、梅花、杏花、桃花等。这些纹饰在百鸟衣中随处可见。丹寨苗族通过想象模仿,描绘出极富生命活力和山野情趣的花草画面。这是苗族先民在历史迁徙中,将沿途花草描绘在自己的衣物上,并流传至今。这些纹样既寄托了苗族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也从侧面反映了苗族先民的不同经历。

  ( 三) 几何纹

  1. 螺旋纹。它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几何纹样,当地苗族称其为“哥涡”,此图案固定在女性盛装的肩背、衣领、衣袖之处。有学者认为,此纹样源于苗族人对自然中具有漩涡形物象的认知,多是双线螺旋纹,不同于单线螺旋纹。纹样的整体造型由八个漩涡纹有规律地组合,领背处是完整的图案,而八个圆形螺纹围着中心的一个铜鼓纹,左右袖口合在一起才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完整图像的八个螺旋纹又分为四组,每一组均从中心圆向四周辐射,再由四个支干伸出后向左右旋转,成为两个圆形漩涡,四组一正一反的漩涡组合成八个漩涡纹,造型独特而优美。

  2. 其他纹样,如太阳纹、星辰文、水波纹、山川纹、湖泊纹等。苗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不断与日月星辰、自然山水相接触,在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的同时,并把她们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记录在服饰上,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当地老人去世后使用的葬单,均为马蹄花、梨花、铜鼓花等庄重的几何纹样,说明苗族对这些纹样十分迷恋。这些纹饰多是对自然的局部模仿,苗族在模仿自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抽象与概括,大多具有超越实物的意象色彩。

  二、蜡染纹样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蜡染的传统纹样之丰富,不仅体现在衣物外观之中,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苗族传承了此技艺,经过长期发展创新,以特定形式保存在衣物中,不仅记录了苗族迁徙途中所见所闻,而且传达了苗族对事物的深刻认知。

  ( 一) 反映了审美意义

  蜡染纹的审美意义是最直观的体现。苗族通过对其生存环境的观察、模仿、创造,将自然中存在的动植物纹饰按照一定的构图规律描绘在衣物上。在绘图时,苗族将特定纹饰安排在特定位置,有的居于主要位置,有的居于次要位置,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展示一种和谐的美感。这是苗族审美观念的物态反映,突显了其心灵深处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趣味。一方面,传统纹饰是苗族创造的物质文化,是技能与经验的折射;另一方面,纹样的组合呈现的平衡状态,凝聚了哲学与美学的深层意蕴,显示了苗族与万事万物和谐共存的哲学智慧。

  ( 二) 反映了宗教意义

  “宗教属于一种世界观和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以虚幻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化体系,总是附着在某种文化实体上,影响人们的思想情趣”[2].从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中可以看出,苗族信奉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三种形式。生殖崇拜表明苗族对人口繁衍的重视,由于远古时期苗族受自然灾害、生存环境、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人口存活率较低,严重影响了生产力发展与氏族延续,因而产生生殖崇拜。图腾崇拜是远古氏族和部落认为自身与某种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血缘关系,于是将这些动植物视为本族的图腾,这是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仰。苗族将脊宇鸟视为本民族的保护神,是典型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表明祖先死后灵魂依旧存在,并影响子孙后代,而子孙后代需要以特定方式缅怀或祭祀祖先才能得到他的庇佑。苗族把姜央视为祖先,是因为“蝴蝶妈妈”孕育了姜央。丹寨苗族通过绘制蝴蝶纹,不仅纪念“蝴蝶妈妈”,更是追思祖先姜央,祈求得到祖先的庇佑。

  ( 三) 反映了历史意义

  苗族衣物历来被视为“穿在身上的史书”.由于古代苗族没有(或已失传)文字,只能通过口述方式与形象化的符号来传承历史,于是传统纹饰成为保留史实的物质载体之一,这侧面印证了苗族古歌、故事、传说中涉及的相关史实。丹寨苗族将族源史转化为鸟纹、蝴蝶纹,又将迁徙史转换成花草、山川河流与日月星辰纹,并将其绘制在蜡染衣物上,既形象又深刻。这些纹样大多源于现实生活,是苗族先民经过细心观察,喜好感悟,加工模仿、创造出来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图案。这些纹样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从中可以找到苗族有关的历史和迁徙的脉络。

  ( 四) 反映了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指某一民族成员将自己和他人视为同一民族,并对这一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持有一种较近态度”[3].它不仅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与情感寄托,而且是一个民族对自我身份的肯定,影响着该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延续。民族认同涉及到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心理认同、地域认同四方面的内容。其一,文化认同。丹寨苗族对传统纹样的喜爱是他们在长期生活中对自身文化的肯定,拥有共同的祖先、宗教信仰、历史信息等内容,成为凝聚本民族的精神纽带。其二,身份认同。它是苗族对自我身份的描述和认知,以自我为核心,强调自我的身体和心理体验。在传统纹样中,丹寨苗族将这些纹样图案视为这是族群的标志。其三,心理认同。苗族对本民族文化持相同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如他们对蛙纹的喜好,不仅表明战胜自然灾害,还渴望多子多福。其四,地域认同。苗族居住于同一地域而产生的共同认知心理,熟悉相同的生态环境,拥有相同的风俗习惯,而传统纹样体现这一地域特征,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 五) 反映了象征意义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意念的文化现象,是对文化意义进行探索和解释。有学者认为,象征意义实际上是服务于社会现实秩序和道德秩序的一种建构,象征符号不仅是意义的载体,而且直接参与或促成社会行动。据此,传统纹样除了作为装饰图案之外,还作为本民族的一种象征符号,建构本民族的社会秩序。苗族人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以维护和巩固社会的平衡有序状态。丹寨苗族根据自身的传统习俗,选择本民族熟知的事物作为装饰纹样,表达特定的象征意义,并获得丹寨苗族人的认可而延用至今。例如,鸟纹象征祖先,蛙纹象征旺盛的生殖能力,石榴纹象征多子多孙,等等,这些纹样除了具有浅显的装饰作用之外,还具有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三、结语

  丹寨县苗族蜡染纹样多,造型独特。除了作为装饰之用,还记载了苗族人的族源史、迁徙史、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等文化信息。透过这些约定俗成的传统蜡染纹样,对了解苗族思维模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当地苗族蜡染纹样保存较完好。由于受到当地政府、本土学者、相关公司的重视,其中扬武乡苗族蜡染合作社、阿勇苗族蜡染文化公司、宁杭蜡染有限公司在保护苗族蜡染技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公司或合作社吸纳当地苗族妇女的纯手工蜡染产品加工,并按期付给工资,不仅促进了蜡染技艺的传承,保护了苗族传统的蜡染技艺,同时还为当地苗族提供了就业机会。

  但从长远来看,苗族蜡染的传承与保护依旧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传承人缺失。当地 20 岁左右的苗族人大多外出务工或学习,而拥有精湛技艺的苗族妇女年龄均偏大,造成了蜡染技艺传承危机。任何一种文化,传承主体一旦缺失,文化则失去延续保障。

  另一方面,异文化的影响。由于蜡染制作工序复杂,费时费力,部分苗族人为了迎合市场的喜好,不仅用料做工也由手工制作变为了机械生产,而且也改变了蜡染的传统纹样。蜡染技艺从形式上、内涵上逐渐发生了改变,其承载的文化信息也趋于淡化。可见,丹寨苗族蜡染技艺的保护刻不容缓。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艺传承人、公司负责人,只有携起手来共同保护蜡染技艺,才能够促进丹寨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一文,覃东平。 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141 -142.

  [2]林耀华。 民族学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455.

  [3]迈尔威利·斯徒沃德。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M]. 周伟驰,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2.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