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主业,以实施“三大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为抓手,以开展“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新时代“温县精神”,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区发展新跨越。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有效防控新冠疫情。联合黄河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企业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成立疫情防控联合巡查组,下设5个片区24个督导组48名督导人员,推行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内235家企业开展了拉网式督导巡查,做到无死角、无缝隙,确保了区内无疫情发生。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指导企业科学复工,做到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产复工两不误、两促进,企业复工率达100%。向全区企业发出倡议,鼓励企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奉献爱心。经统计,产业集聚区企业共捐赠资金150余万元,捐赠食品及消毒液、酒精、口罩等物资价值近50余万元,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二)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对全区经济形势进行动态跟踪、分析研判,随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对影响经济运行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今年1-9月份,集聚区8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6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61%;税收3.4亿元,同比增长13.3%;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74.6;从业人员6980人,同比增长-70.9%。
(三)招商引资求实创新。牢牢把握“去哪招、招什么、怎么招”,紧盯郑州企业外迁和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围绕装备制造、食品、智能定制家居3大主导产业,通过“飞地经济”、“集群招商”等招商模式,积极引进“高、大、上、强”(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国内500强企业)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逐步形成了“一区多园”的产业布局。今年1-10月份,共备案项目68个,总投资34.614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正在洽谈项目11个,总投资59.1亿元(其中:十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
(四)项目建设成效凸显。突出“项目为王”工作主基调,在项目推进上,实行“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即坚持每月洽谈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做到成熟一个,签约一个,开工一个。在项目服务上,实行“五大战区”工作机制,落实副主任分包战区、班子成员分包项目责任制,每天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持续开展项目攻坚活动。今年1-10月份,累计出让土地10宗计620.6353亩,出让金总额5279万元,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共实施项目132个,总投资156.8865亿元(其中:十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42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
(五)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纬二路示范街,对两侧企业门前绿化美化进行提升,共铺设2.5米宽彩色透水砖人行道6.4公里,新铺设天然气主管网2公里、自来水管网1.78公里,新架设110kv供电线路1公里,建成投用垃圾中转站及公厕2处,产业区面貌焕然一新,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首席服务官”活动,把全区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一个片区“首席服务官”和若干个企业“首席服务官”,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帮助企业化解问题,为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和县人社局结合,对缴纳养老保险金(单位缴纳部分)实行减免一年、半年等优惠,惠及企业120家;结合县供电公司,对电费满100万元企业给予5万元减免优惠,惠及企业40家;积极帮助红田、天香、大咖、恒昌、郑耐、怀山堂等6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工作,每家企业奖励30万元;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荣获河南省粮食行业十大标杆企业、河南省第八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获得补助资金68万元。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疫情期间,利用县大数据、县融媒体中心等网络平台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同县人社局联合利用组织企业参加全省人才招聘、举办全县人才招聘会等形式为企业服务,方便企业招工用工,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共招聘3600余人。开展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活动,联合自然资源局、税务局、法院、金融办、信用社、律师事务所等部门按照“摸清现状,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分类处置”的总体步骤,对低效用地启动依法处置程序。共排查产业集聚区范围内232宗土地,已对涉嫌低效利用土地的21家企业建立了详细的“病历”档案。河南祥曌精密薄板有限公司242亩闲置用地和焦作市永坤实业有限公司217亩闲置用地依法处置程序正在进行。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们将围绕“如何建”、“如何管”、“如何优”这三个课题,坚持规划引领,实施“三大创新”,推进二次创业,实现产业集聚区发展新跨越。力争引进10个以上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项目,建设10个以上有支撑能力的重点项目,盘活10个以上僵尸企业的腾笼换鸟项目,落实10个以上技术改造提升项目,建成10个以上在建项目。
(一)规划引领。①优化产的布局。按照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对园区内企业布局进行整治和规范,解决布局混乱的问题。②增加城的功能。针对产业集聚区城市功能缺失、满足不了企业公共服务需求的问题,在规划中增加城市服务功能的内容,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产城融合。③完善多规合一。在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五规合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方方面面的规划,强化规划引领性和约束力,促进集聚区形象提升,水平提升。④深化“一区多园”。总结我们在“一区多园”方面探索的成功经验,把这种模式持续推向深入。在巩固提升金水产业园、银港产业园、高端食品药品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的基础上,开建佳海产业新城和苏州光电产业园,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产业发展的集聚度。
(二)体制创新。①改革管理体制,解决“如何管”的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意见》,结合温县实际,拟推行“管委会(工委)+公司”改革。强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规划、决策、监管、服务的职能;剥离开发建设及运营等适宜企业化运作的职能,由产业集聚区发展公司负责;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统一交属地乡镇(街道)承担。②畅通投融资体制,解决“如何建”的问题。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加强专项债、小微贷、担保公司等金融平台建设,汇集政策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参与集聚区建设。③建立准入清退机制,解决“如何优”的问题。严把准入关,创新招商模式,加强项目评估,保证项目质量。敞开退出关,依法对僵尸、死滞、低效项目和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破产、清退等方式,腾笼换鸟,盘活资源。
(三)管理创新。①完善制度建设。根据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职能设定、承担任务,拉出管理事项清单,逐条逐项建章立制,促进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②推行专业管理。深化县直部门进驻产业集聚区,赋予县级管理职能和审批权限,简化行政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③强化政策调控。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优惠政策的指挥棒作用,重点考核项目的投资强度、亩均税收额度、土地集约程度和合同履约率等质量指标,与政策奖惩挂钩,以优惠政策来提高项目质量,靠项目质量来享受政策优惠。
(四)产业创新。①招优选强。模式上,采取“园区+集群”、“龙头带龙身”等模式,提高集聚度,拉长产业链。区域上,对接好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和郑州的溢出产业承接。业态上,瞄准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②三大板块。聚焦产业集聚区承担县域经济的三大板块(高端食品药品、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定制家居),做出优势,做出特色,做成百亿产业集群。③转型升级。传统基础产业,在三大改造(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上下功夫,实现技术升级,产品换代,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