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的几点建议
【中学德育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文从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提高学生兴趣等方面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173-01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1 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活动课《智慧游乐场》的导入,我将学校门口的景物和公共汽车拍摄下来,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1.2 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在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组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找 数学, 想 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2.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2.1 做一做。 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学习了 普通计时法 和 24 时计时法 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2 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 找 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 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 学生乐在其中。
3.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3.1 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 直观 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 直观 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 立体图形的认识 时,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物体,通过分类,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另外,我使用适当的教具辅助教学,也能将枯燥的数学寓于情景之中,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3.2 加强操作,让学生感受知识地形成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 足可见操作的重要性。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和学习兴趣的低下,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即死记硬背。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进行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有了多个模式学习方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我在传授知识、技能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我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173-01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1 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活动课《智慧游乐场》的导入,我将学校门口的景物和公共汽车拍摄下来,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1.2 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在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组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找 数学, 想 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2.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2.1 做一做。 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学习了 普通计时法 和 24 时计时法 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2 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 找 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 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 学生乐在其中。
3.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3.1 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真正看到、听到。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 直观 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 直观 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 立体图形的认识 时,我让学生带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物体,通过分类,找出共同点以及不同点,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的特征了,另外,我使用适当的教具辅助教学,也能将枯燥的数学寓于情景之中,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3.2 加强操作,让学生感受知识地形成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 足可见操作的重要性。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和学习兴趣的低下,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即死记硬背。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进行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有了多个模式学习方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我在传授知识、技能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我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