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改论文精选(9),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九:
题目:新课改理念下要重视语文教辅资料的使用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辅资料的使用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达不到高考的要求,而泛滥、不好的资料将对学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教辅资料的产生和蓬勃兴起,无论是对语文教学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促进,其作用都是不容置疑的。它立足于教材,对教材提供的知识信息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是对教材信息的必要总结和有益补充。
教辅的正面作用已无须赘言,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使得它比其他学科更多地借助于教辅的补充功能。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和学生却因此过分迷信教辅资料的作用,忽视了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不负责任的教师,会完全依靠教辅资料代替作业,对教辅资料不加选择完全被动地接受和利用;学生也相信利用教辅资料就能够解决所有知识问题,对教辅提供的答案,单纯利用并依靠它代替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自主学习”的二期课改精神,学生主动地位的肯定,更呼唤着我们在教辅资料的使用上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从盲目地被动使用变为有目标性地主动利用。那么,语文教辅资料的使用究竟需要注意哪些原则呢?
一、需要提倡适用性、多样化原则
经营教辅资料是一种商业行为而非教育行为,商家组织编写、发行教辅资料,更多的是考虑市场利益,而不是教育本身。为了经营品牌,他们总是找名牌学校的精英教师编写,并以此为标志证明自己品牌的质量。名牌学校的精英教师,在知识教学和学习指导方面具有较多的经验,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教育本身具有许多特殊性,学生使用教辅资料的根本目的是辅助自己学习知识,而我国各地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就是同一地区也有一般学校和重点学校的差别,同一学校也有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异。新课程改革,就要求在教育不平衡的基础上承认学生的差异,使各种学生都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它首先承认了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其次承认了学生自身的差异带来的教育服务的差异,在此思想指导下,努力为各类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因此,学校统一征订教辅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它既违背了“因材施教、因生施教”的原则,也有悖于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对于原有的统一征订的教辅资料,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使之能够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相适应。有条件的学校、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开发适合自己学生学习实际的多层次、高水平的教辅资料。
二、坚持适时性、适度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课前的预习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取得更好的预习效果就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追求。如果教师此时难以自我总结、提炼相关方法,就可以借助教辅资料。如有的教辅资料就设计了“经典提问”版块,将本课时的重点内容以生动的提问方式表现出来,既符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又便于学生快捷地掌握所学内容,这就是适时性原则的体现。
学好语文,阅读和作文技巧的掌握是两个关键性的版块,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更是注重这两方面。而要想轻松顺利地完成这两个部分的学习,不依靠课外的教辅资料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经典文章、采集一定数量的写作素材,训练解答相关的阅读习题。这里面就有一个量的把握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指导、适度规定相关数量。
三、要求检测性与提升性并重
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知识的积累重在平时,社会现象和人的生活现实就是一个大语文,因此,语文知识的检测是随时都在进行的。当然,教辅资料所提供的系统性的、规范性的检测也必不可少,它是应对各式各级考试的必备技能,这和新课标理念本身也是不矛盾的。考试也是一种技能,只是学习不能完全为了应付考试。教辅中还有不少对课本知识的提升内容,毕竟教材里涵盖的内容有限,教材选取的范文也因各种时间和其他取向上的限制,很难满足语文教学各层次的需求,学生只有在掌握好语文教材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更轻松地面对今后的学习。教师需要不断地通过教辅提供的相关提升训练,努力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们要的还不是一桶不变的死水,而是不断更新的活水,语文教师尤其如此,因为我们不仅传授着知识,也传承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