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与当代启示,军事思想论文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546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华夏与周边民族冲突与融合不断发生。 公元前546年---公元前476年,“尊王攘夷”的旗帜已经黯淡,中原大国争霸战争进入尾声,出现陪臣执国命。 所以说,《孙子兵法》的产生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定阶级社会发展的产物。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中华民族文化演进到一定阶段在军事理论方面的结晶。 春秋时期是人才辈出、学术兴盛的一个重要阶段。 管子、孔子、老子等都是春秋时代着名的思想家。 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他们之间既共同学习与探讨、 又相互攻击与批判。 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得治”和“仁政”来保持国家的稳定。 所以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春秋时期长期战争和军事实践孕育的结果。“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
根据史书记载,在春秋时期,共有200多个国家,春秋时期前后长达240多年,这个时期,各国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在这240多年中,就有483次大的军事行动,平均每年两次以上。 任何一种重要的军事理论,都是来自最现实的战争实践之中。 因此,《孙子兵法》这种非凡的历史巨着的产生,与当时的那种极其频繁的兼并战争实践是分不开的。
一、《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一)重战、备战、慎战的战争观
战争决定着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政治、民心对战争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段话既是《计》篇的纲领,也是《孙子兵法》全书的纲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孙子同样把战争看成国家大事,把战争看成是是国家行为,是政治行为,不是个人行为,不是国君、更不是将领的个人行为。 “兵着,国之大事”决不能把战争看成个人行为, 战争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决不可不慎重,“不可不察”.对于战争的发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做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敌我双方状况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和准确无误的判断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的基本条件,总之,孙子提倡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倡重战、备战、慎战,要求明君、良将时时刻刻将“国家安危”、兵民生死系于心上,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二)战略与战术思想
在战略上, 孙子主张 “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部顿而利可全” 是 “善之善者也”.谋求先胜, 实现全胜的手段包括 “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危加于敌”, 全胜思想的真谛在于其一把政治斗争 (包括外交斗争) 与军事斗争相结合, 而突出政治斗争的战争指导思想, 其二全胜思想强调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是一种注重战争效益的军事思维方式, 其三 “不战” 须以善战为基础, “善战” 思想在 《孙子兵法》 中占有主导地位, “兵以诈立, 以立动, 以分和为变” 是孙子兵学实用理性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见孙子的 “全胜思想”, 实际上仍然是其慎战和备战思想在作战上的反映, 是在追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战争中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最大限度地避免战火对人类的危害, 最大限度地追求 “上战无与战” 的军事指挥艺术。
在战术上,“兵着,诡道也”,就是要求出敌不意,灵活机动,以石击卵。要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着的敌我情势采取积极的措施,牢牢把握战争的主动权。从根本上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一切战术的灵魂,这是由他的兵行诡道的战争观决定的。
(三)治军思想
孙子治军理论中第一个特色的观点就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这在夏商西周时是不可想象的,不过夏商西周君主率军亲征是常事,军令就是君令,所以当时的战争实质就是要求君主选择优良者任将帅。 第二个观点就是善待俘虏,将其转化为战斗力,从而“胜敌而益强”,把敌人的不卒与战车混编进自己军队中,从而壮大自己的军队力量。 第三个观点就是“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这个观点暴露出了他的剥削阶级的本质,没有突破剥削阶级的局限性。 孙子强调依法治军是对古代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他把军队坚决执行法令这一纪律看做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只有军队在严格的治理下才能实现依法治军的思想。
(四)建军思想
军队建设,说到底是对将帅 、各级官员的选拔培养任用和对士兵的管理教育训练的问题,孙子认为将领应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素质。从孙子的角度看,在战争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将帅处于主导地位,肩负重大的责任,所以将帅在考虑问题方面应该兼顾到事情的方方面面, 睿智的将帅要协助配合国君预先创造不可战胜的条件,尤其要使政治修明,知人善任,善用兵者,善于避实击虚,执行法令彻底有效,最终使民众满意,民心所向。
(五)军事哲学
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力的衰落,神权也跟着衰落,在人们心中,鬼神地位逐渐下降,人的作用大大提高,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孙子体现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提出了战争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对立的范畴:主客,攻守,强弱,奇正,进退,劳逸,虚实,动静,生死等,孙子还认识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奇正相生”“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更可贵的是他特别强调人在矛盾转化中的主导作用。 所以说孙子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军事上是普遍的真理,在政治、外交、企业管理、商业营销、体育竞技等方面也是普遍的真理。
(六)情报间谍思想
情报间谍是与战争相伴而来的。 主张 “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空前地强调情报间谍的重要性, 孙子根据当时的实践, 也提出了五间: 乡间、 内间、 反间、 生间、 死间。 他说: “五间俱起, 莫知其道, 是谓神纪” 因此要从多方面建立间谍网络, 了解敌情的重要信息, 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做好前提准备。 孙子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军事情报理论的人, 这既是对以前军事侦察和经验总结的升华, 也是对国内外政治、 军事、 经济活动中广泛使用间谍起了推动和指导作用。
二、《孙子兵法》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借鉴
(一) 《孙子兵法》在商战中的运用
当今世界进入21世纪, 两极世界的格局已有很大改变,逐步走向多极化世界。 首先要根据市场容量及供求变化来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产品的运行中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企业经营措施, 并逐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最终达到生机勃发, 立不败于长远。 其次, 利用孙子诡道的思想, 对企业的方案采取逆向思维, 在产品的构思和宣传方面上积极做到一方面满足大众需求, 另一方面出奇取胜地经营谋略, 又要做到标新立异, 与众不同, 引导新的时尚消费观念。 最后选用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 无论是军队治理, 还是企业经营, 都需要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者, 他能把手中的资源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之中, 作为一个企业家 “智, 信,仁, 勇, 乎” 五德必须兼备, 只有管理者才能在商业竞争中做到以人为本, 整合资源, 为企业的发展担当重任。
(二)《孙子兵法》在文化产业上的影响
首先,促进了军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由于孙子的活动轨迹为“由齐奔吴”,因此其活动遗址以及与遗迹相关的历史传说在山东、江苏的分布数量较多,山东省与孙子和孙腆有关联的孙子兵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滨州惠民县以外,在滨州、东营、临淄、临沂、聊城、日照、菏泽等市也有广泛分布。这就为弘扬中国古代兵学文化, 开发孙子军事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由于《孙子兵法》影响广泛,研究和应用也逐步深入, 在文化艺术出版领域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例如:书法、绘画、邮票、雕塑等反映了孙子兵法思想,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不同兵学文化产品的需求。
(三)《孙子兵法》在教育战略的运用
教育虽然不是战争,但同样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去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因此,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包括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多样化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
《孙子兵法》说“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借鉴作用。所谓“文”,就是“仁”,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感召、启发、奖惩等文“的方法进行柔性管理,所以说将《孙子兵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能够使大学生们感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言之有物,行之有效,内容丰满而充实,真正与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 《孙子兵法》在竞争情报中的运用
现代竞争情报是市场竞争激化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是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体现。”多算胜,少算不胜“,竞争情报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产品。
因此,”知彼知己,知天知地“是竞争情报分析的着重点,即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才能获胜而没有危险;既懂得天时,又懂得地利,克敌制胜才能万无一失,从各方面加强对竞争情报的分析,对企业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传·襄公十四年[M].刘利,纪凌云,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182.
[2]孙武·孙子兵法·谋权篇[M].陈曦,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52.
[3]郭吉安,李学静。情报研究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9.
[4]包昌火,加强竞争情报工作,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J].中国信息导报,1998(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