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本科论文),经济危机论文

  题目: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1. 引言 
  
  2.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2.1. 美国房地产泡沫为危机埋下种子 
  2.2. 次级抵押贷款审核标准的放松推动次贷市场非理性扩张 
  
  3.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1. 正面影响 
  3.2. 负面影响 

  4.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选择     
  
  5. 结论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  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 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次贷危机是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在美国次贷风波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业已经感受到了次贷风波带来的震动。本文从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和对中国经济不同层面的影响为基础,分析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我国应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和政策选择。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对策研究 
  
  1. 引言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2007年夏天爆发的次贷风波用一种特殊形式向世人展示了金融领域风险积聚、风险传染和风险释放对实体经济的深远影响。对于以信用为支点的现代金融而言,风险和收益永远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次贷风波的发生、扩展和发展表明,经济主体对高收益的多度追求无异于在风险的刀尖上翩翩起舞,随时可能由于风险的集中爆发而感受切肤之痛。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场危机,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势头,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2.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 
  
  2.1.  美国房地产泡沫为危机埋下种子 
  
  危机在爆发的时候通常显得十分突然,但是引发危机的潜因却是在繁荣阶段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的。2001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市场的财富效应扩大了消费开支,而消费支出的扩大就意味着房贷市场的繁荣,所以房地产的繁荣催生了较严重的泡沫现象,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升掩盖了市场运行中的一系列深层问题,也恰恰成为危机潜伏的温床。次级抵押贷款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扬和市场利率保持较低水平的前提假设之上,然而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同时出现,将自动引发这个市场的内部危机的爆发。 
  
  2.2. 次级抵押贷款审核标准的放松推动次贷市场非理性扩张 
  
  2.2.1. 放贷机构放松对次贷的审查标准及程序,放大市场风险  次级抵押贷款本身就具有高风险的特征,所以其审贷程序和标准的宽松甚至低下就为次贷风波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的信用得分和审贷文件的完整性通常较低,而贷款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以贷款经纪人和客户代理为主的销售模式也加剧了审贷管理的松懈。其中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抵押贷款经纪人为谋取私利。在次级抵押贷款销售模式中,当贷款人按高于最低可接受利率出售贷款时,有时会向抵押贷款经纪人支付所谓“利差溢价”,而某些抵押贷款经纪人也可能因出售带有提高还贷罚款特征的抵押贷款赚取更多的收入。进而言之,由于借款人违约时,抵押贷款经纪人根本不承担风险或者只承担些许风险,因此抵押贷款经纪人对于营销那些具有长期偿付能力的客户没有任何的利益冲动。因此最常见的做法莫过于大量受理无任何资质证明文件的次级贷款,借款人虽然看起来具备偿付能力,但实际上往往已是资不抵债。  二是贷款发放标准随着次贷市场扩张而不断降低。贷款机构为实现利润对贷款人的偿付能力和担保程序往往降低标准,不对贷款人的信用进行审查,所有这些不规范的程序导致了很多坏账和呆账。其结果就是,次贷市场扩大了,市场风险也扩大了,次贷危机就这样被扩张到浮出水面并终于演变成了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家的危机。 
  
  2.2.2. 次贷市场在违规放贷推动下非理性扩张,风险急剧累积  由于贷款产品自身的高风险性,以及攻击者为提高收益而忽视操作风险的倾向,这个庞大市场的风险在业务扩张中不断积累,次级贷款的贷款拖欠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率普遍高于优质贷款。拖欠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率作为贷款质量的风向标并没有暴露出刺激抵押贷款潜伏的巨大风险隐患,双双下降的指标走势反而为危机四伏的次贷市场蒙上了欣欣向荣的假象,纵容了更多放贷者铤而走险降低贷款标准,放大贷款规模,危机越来越近。 
  
  3.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1. 正面影响 
  
  正面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企业购并、做大做强;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以下是对这几个方面的具体介绍:
  
  3.1.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来拉动,而国内消费比例呈下降趋势。但目前国外需求疲软,国内投资周期步入下行阶段,我国这种以出口和投资为主的增长模式就难以为继,迫使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变到投资、消费、出口三者共同拉动,特别是要重点促进国内消费增长,从而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由出口和投资导向型转变以国内消费为主的出 口、投资、消费三者共同拉动的模式。
  
  3.1.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我国的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竞争力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市场环境下,一批产品科技含量低、服务水平弱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难以立足。在市场机制下,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层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面临衰退或衰退的边缘,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一些产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加速转移以对冲本土经济的不景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机遇。 
  
  3.1.3. 促进企业购并、做大做强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一些国家大幅降低外资进入门槛,一些公司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进行海外投资和收购国外优良资产创造了机会。同样,在国内,经济下行和实体经济“消肿”的过程中,很多行业会出现一大批资产质量尚好,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营困难,难以生存的企业,从而为优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3.1.4.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比如能源的稀缺,原材料的稀缺,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加迫切。由于金融危机促使全球经济衰退,许多重要资源的国际价格大幅度回落,大大缓解了全球及我国的通胀压力,并且大大缓解了我国进口稀缺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压力,这为我国加快和完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契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出台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将会直接推动和深化公共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投资体制、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改革。 
  
  3.2. 负面影响 
  
  虽然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也给经济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下面将具体介绍金融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3.2.1.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0 % ,为2003 年以来最低水平。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0.6 %、10.1 %、9.0%和6.8 % ,其中第四季度增速创近六年来新低。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