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建议 爬天都峰名师视频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写的是,一位老爷爷和一个小朋友在登山中都从对方身上汲取勇气和力量,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文本赞扬了他们勇于攀登、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智慧。课文的叙述顺序为:天都峰险峻,“我”望而生畏不敢爬→遇到老爷爷,信心倍增奋力爬→峰顶上留影,真心诚意表感谢。教学中,可以“爬”为线索指导阅读,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艺术,感悟文章内涵,受到思想启迪,获得精神的提升和语言的发展。
一、唤醒生活,由“爬”字初步感悟
1?郾再现生活,引导感悟。在生活中,不少学生已有爬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叙谈感受,可为语言解读,内涵感悟奠定基础。可这样导入:①(板书:爬)同学们,由“爬”字,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画面,你有亲身经历的事情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爬树、爬坡、爬山的情景,再现“爬”的过程,展示“爬”的不易。②无论爬树、爬坡还是爬山,要能够成功,你觉得需要什么?——引导叙谈感受,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明白:要能够“爬”成功,要有勇气,要有力气,要有毅力……
2?郾联系课文,诱发兴趣。想象叙述后,可这样引导:这里“爬”的是天都峰(板书:天都峰),你了解天都峰吗?向大家介绍介绍。——引导介绍,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出示并指名朗读“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了解天都峰在景色绮丽的黄山的位置,体会她神奇的魅力。进而引导:是啊,黄山景色优美,驰名天下,而天都峰是黄山一景,她魅力无限,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这不,一位老爷爷和一个小朋友也想来爬天都峰,能行吗?他们“爬”的结果怎样呢?——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二、精读课文,由“爬”字深度感悟
老爷爷和小朋友从“不敢爬”到“奋力爬”,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可见,蕴涵于“爬山”之中的道理便是: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也是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动力。
在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后,可抓住重点指导精读,弄清“爬山”的前后联系,促使学生深度感悟。
1?郾感受天都峰的险峻。为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领会“我”面对这样的山峰心中的胆怯,可分以下几步指导:
一是描述插图,感受特点。让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边看边想象:①来到天都峰脚下,出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一座山峰,看到这样的山峰,你想到了哪些成语?(高耸入云、九霄云外、高不可攀、耸入云天……)——借用成语,概括特点。②请选择合适的成语,运用“你看_____,简直是_____”的句式,说说你眼中的天都峰。——借助成语,展示特点。
二是品读语言,感受特点。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天都峰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细读深思,重点体会:由“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山峰的“高”;由“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体会作者的胆怯,并体会这样描述的具体、形象和真切。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三是显化心理,感受特点。可这样引导:天都峰实在是太高、太陡了,如果你就是来爬天都峰的小朋友,看到这样的山峰,会想些什么,会怎样“发颤”?——充当角色,移情体验,显化心理。使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我”面对天都峰的“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加深对天都峰特点的感受,为老爷爷的出场做好铺垫。
2?郾感受相互间的影响。面对险峻的天都峰,一老一少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这是阅读重点。可这样引导:
(1)品读“语言”,揣摩内心。老爷爷和小朋友刚见面时的话语内涵丰富,可谓话中有话。为让学生凭借语言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语言对“伙伴”的影响,可这样引导:请读读下面两句话,弄清老爷爷和小朋友的位置关系,再联系句子想一想:从句中的“也”字你读出了什么?(出示句子)
①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②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学生自读后引导交流,相机点拨,促使学生从老爷爷和小朋友的位置关系以及句中的“也”字去透视句子的丰富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也”字蕴含的是惊异:老爷爷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这么小的女孩子也来爬,而且走在我前面,真是难以置信!小朋友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老爷爷年龄这么大,他也来爬,而且跟在我身后,真是不可思议!
“也”字蕴含的是赞叹:老爷爷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这么小的女孩子也来爬,而且走在我前面,真是令人赞叹!小朋友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老爷爷年龄这么大,他也来爬,而且跟在我身后,实在令人敬佩!
“也”字蕴含的是自勉:老爷爷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这么小的女孩子也来爬,而且走在我前面,她能行,难道我不行吗?我得向她学习!小朋友可能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老爷爷年龄这么大,他也来爬,而且跟在我身后。他能爬,难道我不能吗?我得向他学习!
当然,“也”字还蕴含着“疑问”、“感动”等,可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在叙谈感受的同时,指导朗读,读出惊异、赞叹、自勉、疑问、感动等不同感受,让学生既得到语言的训练,又受到思想的熏陶。
(2)品读“行动”,感受勇气。对爬山,课文简而言之,且只写“我”攀爬的情景,其间丰富的形象须引导学生阅读探究。
一是读中感受。让学生自读第6、7两个自然段,画出反映爬天都峰不容易的词语。学生圈画出“终于”后,启发思考:你从“终于”中体会到了什么?哪些句子写出了爬天都峰的不易?让学生朗读并想象,再现形象,体会“不易”,感悟“勇气”。
二是写中感受。为使学生加深感受,可抓住第6自然段中的省略号引导:这一老一小在爬山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自我勉励、互相鼓励的?——想象当时情景,练写片段。写好片段后引导交流,再出示下列片段,让学生阅读比较:
小朋友和老爷爷向峰顶爬去。小朋友一会儿用手抓住石级边上的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她看到老爷爷在后面艰难地爬着,就大声说:“老爷爷,加油!”老爷爷听到加油声,加快了脚步,手脚并用向上爬,后来他看到小朋友落在后面了,便笑着说:“小朋友,加油!”爬呀爬,他们爬累了,就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儿水。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俩终于爬上了峰顶。
这样借助形象,感受了登山的不易,回应了上文山峰的“高”和“陡”,照应了下文的“感谢”和“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郾感悟蕴含的道理。一老一小,在享受登山成功的喜悦时,都情不自禁地向对方表示感谢。这“感谢”是他们真情的流露,也是事情的深刻蕴含,须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一是朗读表达,初知蕴含。自由朗读课文第8~10自然段,找出老爷爷、小朋友、爸爸的话语,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再指导朗读,表达情感,探究原因。明白老爷爷对小朋友真情感谢,是因为小朋友勇气的鼓舞,让他下定了决心,爬上了峰顶;小朋友对老爷爷真情感谢,是因为老爷爷登山的举动给了她登山的勇气,让她登上了峰顶;爸爸对老少俩真情赞扬,是因为两人登山的行动和互相的鼓舞让他感动。
二是深入探究,理解蕴含。让学生反复朗读爸爸的话语:“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而引导探究内涵:“汲取”是什么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是什么意思?——要学生联系课文,具体说说“汲取”的内涵。并抓住“有意思”引导:爸爸所说的“有意思”赞扬了一老一小的什么呢?——联系课文,理解内涵: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是处世的方法,有了这样的方法,世界将变得非常美好;是虚心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处处都有自己的老师;是生存的智慧,有了这样的智慧,生活将永远成为享受;是进取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困难将永远踩在脚下……
三、延伸拓展,由“爬”字升华感悟
生活犹如爬山,除了勇气和毅力,很多时候需要从别人那里汲取力量。阅读课文后,可这样引导:生活中的哪些事犹如爬山,可以从哪些人身上汲取力量?——联系生活,自由表述,升华感悟。如,学习如同登山,可以从许多人身上汲取力量:父母为了养育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想到这些,我们的学习就充满力量,亲情可以给我们力量;老师为了培养我们,辛勤工作,想到这些,我们的学习就充满力量,师爱可以给我们力量……类似现象生活中很多,教师应给予引导,加以点拨,拓展思路,鼓励表述,加深感悟。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