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浅谈传统文化
《汉书》对“传统”一词的注释是“世代相继”的意思,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文化,但这些都不是传统文化,只有具有重要价值、长期积淀下来,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才能被称为“传统文化”。无论是诸子百家,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传统建筑,中医,功夫还是琴棋书画,民间工艺,衣冠服饰,饮食厨艺,古玩器物,民间风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文化,每一部分都集结了前人的智慧和创造,体现了自主性、包容性、创造性。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辐射力,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时也对世界各民族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典型的伦理型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达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包含着倡导伦理道德的社会准则,并且一直融会在中国传统的哲学、经济、政治、文艺、历史、民俗和教育思想当中。
第一,强调知行统一,知识与道德统一。
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其核心就是伦理道德学说,其宇宙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第二,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作用。
中国文化十分强调“惩恶扬善”和教化作用。如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就强调“文以载道”,十分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倡美与善相结合。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锦也,况虚车乎?”
第三,强调“忠、孝”,充满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特别重视宣传“忠”“孝”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事、人伦摆在首要地位,而不是宗教。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由于中国文化充满人文精神,重人伦,讲究“忠”“孝”“仁”“义”,所以,造就了历史上众多的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志士仁人。由于中国文化的强烈的人文精神,才有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才有数千年辉煌昌盛的文明。
二、浅谈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当今社会背景: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体制、经济结构、社会观念的变革使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和模糊化,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人心难免动摇,许多人对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等民族节日不感兴趣,却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狂欢节”“情人节”等情有独钟,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兴文化传播工具,特别是网络、手机的兴起,为人们了解世界开辟了新途径,传统和历史已逐渐被遗忘,书法诗词更是不多见。而且我们的传统道德感也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