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刍议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由语文学科以及教学工作内部的规律性所决定的,它的意义首先在于使学生以对语言的感悟为突破口,从而提高自身整个文化心理素质,创造性地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习,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标。 
  1.干扰学生对语言功能的认识和感受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它首先具有表意性,而我们语文学科的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充分认识语言的这一基本功能并学会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方法。一篇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好就好在能使人观其文而听其音,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随着一个个文字再现于读者眼前,饱含真情而富有变化的美妙旋律随着一句句诗文而萦绕于读者耳畔,甚至能使人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回味,这种效果完全无须在阅读时放一盘琵琶乐的音像磁带来辅助实现。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文中,那些准确生动的记叙、说明和描写语言,本来就足以使学生对泥石流这一陌生的自然现象产生从表象到本质的认识,并不是非要看一个科教片才能获得身临其境之感的。"谈笑间,措槽灰飞烟灭"几个字写尽了周瑜的从容气度和赤壁大战水战火攻的特点、过程和结局,若定要配之以一段火烧赤壁的电视片来看,还怎么能使学生专心体会诗词语言的高度概括力和表现力?"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诗句难道还需让人看一幅群山夕照图才能接受其感染吗?认为《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说的那些话一定要让演员表演着说出来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那曹雪芹还算是什么语言大师呢? 
  语言的功能就是能用文字符号来再现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现象和本质。好的课文本身就应具备使学生经过学习认识和理解其思想艺术内涵的职能,换言之,一定要附加某种参考资料的课文,或者是不适合为语文教材的文章,或者干脆就不是好文章。那些画蛇添足的所谓"电教"手段,往往只能在课文内容上起到一些强化理解和记忆,增进感染和教化的作用,而在认识和感受语言功能方面,却干扰了学生的视线,使他们的目力在眼花缭乱的声光电刺激中忽略或忘记了去体会语言本身表情达意的微妙,拾了芝麻,丢了西瓜。看似符合"直观教学",实则没有搞清楚语言学科的直观对象首先是语言文字这一学科教学特点。要知道:我们学习《一次大型的泥石流》其目的并非了解泥石流,而在于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琵琶行》,并不是要受到一次音乐的陶冶,而是要学习以无声胜有声,以有形绘无形的文字功夫。只有文字的表现力,才是语文教师启发学生去探究的对象。 
  2.限制学生对语言内容的联想和想象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是程序化的、定型的,一旦制作完成,在执教过程中几乎无法随意更改,这就给在课堂上随机处理一些突发问题带来了麻烦,我发现在许多公开课上,凡是没有唯一答案的而又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内容,学生的理解和回答只要与教师通过多媒体显示的内容不相符合,教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向自己预先设计的答案靠拢,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势,有时学生偏偏没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灵性,仍然是各抒己见,试想教师一人的思维怎么可能和学生几十人的思维巧妙地吻合呢?这必将导致学生与教师形成"对峙"的僵局,如果长时间僵持下去,教师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别无选择,只好把鼠标一点,亮出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标准答案"。表面上看起来这儿搞的是"群言堂",而实际上是搞的"一言堂",这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种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没有给学生的思维提供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说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没有唯一答案的讨论性内容,不能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而形成唯一答案,同样的道理,对于发挥学生想像的内容来说,也没有唯一的答案,如果非要制作课件把想像的内容固定下来,那就把学生的想像同一化了,这显然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丰富而活跃的思维规律。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优越于任何一种文字,它能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想像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认真品味,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的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多媒体的不恰当介入,削弱了语言文字的优势,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离语文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3.制作多媒体课件费时费力,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首先承认,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关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知识还相当贫乏,制作起来比较困难,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市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一位教师为配合《阿Q正传》这篇课文的教学,竟花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结果仍是一部同名电影的翻版,一位评课教师实事求是而又不乏幽默地说:"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看了一场电影。"褒贬之意显而易见。这样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得不偿失的,反倒不如让学生看这部电影,教师再作辅导性的讲解。类似于这种制作课件的做法花费了许多宝贵时间,势必要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甚至影响教学质量。鉴于目前语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技术不够熟练的现状,动手制作一些简单易行的多媒体课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没有必要提倡语文教师去做那些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 
  总而言之,语言学科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组造能力、对美的体验能力和对人格的自我塑造能力。论文检测。而这些能力说到底就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对语言的"悟性"。电化教学正是一个能直接关涉到培养这一"悟性"的教学手段。要使它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将其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联系而深入研究,使它避免或尽快走出其形式化、简单化、表面化的误区,真正为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 杨建红, 郑兆平. 课堂电化教学刍议[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3):72-74 
  [2] 刘成新. 课堂电化教学高耗低效的成因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00, (11) :51-52 
  [3] 王志路. 论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方法[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0, (01) :110-111 
  [4] 傅殿波, 温刚. 如何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1999, (03):69-70 
  [5] 李福超, 席磊, 刘斌, 王栋. 基于B/S模式的课堂电化教学模糊评价系统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S1) :29-32 
  [6] 刘斌, 张荣, 张慧. 课堂电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7, (03) :110-111 
  [7] 李雪, 肖道品, 杨富利. 小学课堂电化教学中几种关系的处理[J]. 中国电化教育, 2002, (08) :41 
  [8] 严晓林. 谈课堂电化教学设计[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2) :75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