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关于70年教育变革心得体会

第一篇:关于70年教育变革心得体会

70年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贡献,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70年,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数次调整:配合国家“一五计划”,1952年到1957年开展院系大调整;1977年恢复高考,炸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1998年高校扩招,更多的人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双一流”、振兴本科教育;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成效凸显。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4亿人口中有八成是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1.6年。1949年,我国仅有高等学校20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6%,全部在校生不足12万人,其中工科在校生只有3万人。如今,截至2018年,累计已有2.28亿人次报名参加高考,高等学校累计培养了9930.9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7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从教育部于9月3日召开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所传递的消息来看,过去几十年间,广大教师的相关待遇还是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工资方面,已经实现了由80年代之前各行业排名倒数后三位到如今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的巨大提升,显著的变化,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与关爱。

提到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往往将其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称谓,其实也体现出了教师对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性,而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既能广泛营造出“尊师重教”的氛围,也能激发出广大教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高自身“含金量”的同时,更好的带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正所谓“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笔者看来,国家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保障好教师工资待遇等举措,其实从根本上看,就是践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理念和既定方略的体现,毕竟,教育事业对于国家进步和民族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抓好了教师这个关键环节,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就能更顺畅、更高效地进行下去。

当然,说到教育事业这个话题,笔者更想结合当前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契机,来谈一谈过去70年来中国教育事业这一路走来,是如何在风雨兼程中实现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以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红利的。

从几个简单的数据看,新中国70年来,教育发展真的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国初期,文盲率高达80%、小学实际入学率不到20%、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只有11.7万人、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1.32%;现如今,不仅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累计扫除了3亿多文盲,在高等教育体系规模方面,也跃居世界第一,此外,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占GDP的比例也提升到了4.24%。

从百姓的切实感受来看,经过70年的探索改革后,人们越发体会到了教育的公平和高质量发展,正如有些网友形容的那样,以前是“有学上”就行,现在是要“上好学”;以前高中学历比较珍贵,大学生更是“稀罕物”,现在硕士生、博士生越来越多;以前出国留学只是“奢望”,现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等等,这些巨大变化的背后,既是教育发展越来越好的真实见证,其实也是新中国不断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生动写照。


第二篇:关于70年教育变化心得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七十多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基础性,全面性和领导性的贡献。70年,中国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不变的是初心。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学文化,扫盲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58年创刊之初的《北京晚报》上专门推出一个“学文化”的周刊,以写字歌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帮助人们识文断字。

一边抓扫盲,另一边高等教育也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出。开国大典仅过了77天,《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已经通过。国庆一周年之际,1950年10月3日,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此后,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等一批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如沐春风。

70年弹指一挥间,夯实的中国基础教育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1.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

1977年,高考的恢复使教育发展迈向了新的征程。从1977年到2017年,恢复高考40年间,累计有2.28亿人报名参加高考,高等教育共培养了9900万名高素质专业人才。

70年间,中国的高等院校从学习模仿到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院系大合并大调整,“985”、“211”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继续呈现稳步发展态势,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最新数字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833万人,高等教育体系规模之大,稳居世界第一。

教化之本,出于学校。上世纪80年代初,当教改试点校——景山学校的发展遭遇困惑之时,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及时给学校回信,提出了“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985年1月,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尊师重教绝不限于一个节日符号,教师地位不断提高,待遇不断改善,教师权益有了更多保障……这些不争的事实,令“人类灵魂工程师”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截至201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已达1673万人。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还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70年,中国教育巨变的背后是不变的初心。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到“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更好更公平始终是坚持不懈的追求;步入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在真真切切地变为现实。


第三篇:关于70年教育变革心得体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教育体系,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利,大幅提高了亿万人民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科学技术素质,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知识基础和精神面貌,充分显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教育体制的制度先进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文明基础和持续的发展动力。

七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政策启示我们,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调立德树人、热爱祖国,培养具有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倡导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成果丰硕并写入法律,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成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把教育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予以落实,中央统一领导、地方统筹实施,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基础。

要坚持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党和国家重视解决教育的城乡、东中西部、校际差距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700万名学生,人民助学金、学生资助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亿万名学生受惠,每年中央和地方的资助经费达到上千亿元,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鲜明立场,为我国人民幸福和社会公平奠定了教育基础。

要增强教育法治保障,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宪法层面确立了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体系逐渐完善。2006年义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建立全额经费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统一入学制度,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上学免除学杂费,不缴一分钱。职业教育法推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已接近高中、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一半。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公办民办学校分类发展,多元办学体制形成。民办学校现有17万余所,学生5100万人。广大师生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严肃校规校纪、学生安全保护、防止欺凌的力度日益增强,平安和谐校园推广普及。

要注重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全社会重视教师,国家颁布了教师法及其配套条例和实施办法。全国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师资格、职务、聘任、考核、奖惩制度不断完善,教师医疗、退休、住房、休假、社保享有保障优惠,师德师风日益优良。国家设立“特级教师”称号,大批教师获“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全国优秀教师”等多种奖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成果,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在整体上达到时代先进水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范式方法。

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让大量先进教育理论和实践做法介绍到中国。中国举办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吸引世界优质教育资源。上海等地中小学学生连续参加经合组织国家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获得优异成绩,赢得了世界声誉。当前,有发达国家开始学习中国经验,包括英国开始大规模考察学习引进上海中小学教材、课程、教法、教师,赴英教育教学,成绩斐然。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了教育国际化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未来,我国教育事业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大教育的改革开放力度,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办成世界一流水平、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进行新的探索,不断作出新的贡献。(作者:孙霄兵,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