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特征

    钱钟书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嘲讽意味的小说代表,而且闻名世界。它一方面写的是伤心欲绝的剧情,但另一方面却又有兴喜若狂的情调,让我们在兴奋不已的同时还会沉浸于自己的深刻思考中。产生如此结果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作者的才智过人,还因为文章中嘲讽意味十足的修辞言语。其中,比喻特征是使用的所有方法中最主要的一种。具计算,在《围城》当中有七百多句比喻句,也就是说,整篇文章中到处都是比喻句。这么多让我们头昏目眩、应接不暇的比喻句不仅没让我们有多余、厌烦、枯燥无味的感觉,却还展示出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写作风采。具体来讲,《围城》中风趣、嘲讽特色的形成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比喻句的应用。因此,我就《围城》中的比喻特征总结出了以下六个不同的特点。

一、以虚喻实的文学意境

    比喻通常是将真实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事物,让被比喻的的事物显得十分通俗易懂。实际上,从古至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存在。尤其在《围城》中这种虚实结合的比喻句比比皆是,并且喻体的选取都是特别的巧妙,让人惊叹。例如:在文章中有一个地方,将“唐小姐不笑时脸上还依恋着笑意”比喻成了“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余音”二字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妙音乐后的空灵和幽远,比“笑意”二字更加显得生动形象。由于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使读者对文章中的人物理解的更加透彻。文章中还有一处将“女子的大眼睛”比成了“政治家大而无当的大话”,把本体彻底的抽象化了,极其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其实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彩用了这种写作技巧,把真实存在的物体比喻成各种抽象的喻体,让人实在是意想不到,更让整篇文章都显得风趣十足。

二、远距殊异设喻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经常用到的比喻句都是在近乎相同的情况下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类似的特点,而且极易让我们看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在《围城》这部作品中的比喻句,大部分的本体和喻体都相差的十分远,让我们在一瞬间想不到他们之间有什么相近的地方,但是通过我们的认真思考后就不难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得不对作者应用比喻手法的高超技巧佩服的五体投地。其实在这部作品中还存在着许多本体和喻体的差距较大但又有共同点的事物。例如:在这部作品当中用“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比喻人物的睡眠情况,猛地一看,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但是,通过我们的思索、研究,就会发现其实二者存在着很大的近似之处,使我们对事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让我们对作者出奇的幻想惊叹不已。

三、浓郁的书卷气

    在《围城》当中的比喻句不管是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所选取的喻体大部分都是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的事物,这样就使文章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息,让人不紧地沉迷其中。例如:在这部作品当中,作者将人物方鸿渐、胡子、人物之间的关系、出天花的面孔等事物分别比喻成了读本、逗号、平行线、文章的加密圈等。这些都是学者们平时常常引用的喻体,这样的写作技巧不仅让《围城》这部作品显得独具一格,而且极易让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当中,脑海中还会出现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

四、喻前有铺垫,喻后有点拨

    上面已经解释说明了《围城》当中远距殊异技巧的特点,但有些人还是不能将它们很好的联想在一起。所以,在此我会更加详细的阐述一下这个技巧的应用,希望可以有助于大家对比喻特征的掌握。作者一般会在做比喻之前先设置一些铺垫,在比喻之后再做一些适当的说明,这样一来,本体和喻体近似的地方就会被很好的揭露出来,更加有利于我们对写作技巧的学习。例如:在文章中有一段主要是写方鸿渐通过对李医生相信迷信的嘲讽来出了自己的一口怨气,但在语言的应用方面却是十分的巧妙。首先,作者在运用比喻的前面做了一些铺垫,说“医学要人活,救人的肉体;宗教救人的灵魂,要人不怕死。所以病人怕死,就得请大夫,吃药;医药无救,逃不了一死,就找牧师和神父来送终。”有了这样的描写,读者就会很自然的把“学医而信教”与“仿佛药房掌柜带开棺材铺子”联系在一起,就可以理所当然的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不禁会感叹作者运用比喻手法的技艺是如此的高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一段主要是讥讽了在洋行工作的员工张吉民讲话的时候,汉语当中不时的说几个英语单词的事情。但通过作者的描写却显得更加的形象。作者在写“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和“比不上嘴里嵌的金牙”之后又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解释,说“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而“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通过这样的描绘使读者更加容易联想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把张吉民丑陋不堪,甘愿堕落成为洋人奴隶的形象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大家可以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充分说明了作者在语言技巧方面的掌握已经到达了一定的境界。从上面两个内容的描述,让我们发现了在《围城》当中存在大量的比喻句有喻前铺垫与喻后点拨的应用,二者的加入使比喻的效果变的更加突出,内容也变的更加丰富,充分显示了这种技巧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值的我们以后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应用,使我们的文章也可以变的如此生动。

五、喻中有喻,环环相扣

    在这部作品当中,本体和喻体的引用多种多样、各有千秋,作者通常是从多方面、多层次的角度重复的设置比喻句,产生了喻中有喻、环环相扣的艺术效果,把本体的基本特点很好的揭示了出来。同时,具体的情景和设计的人物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让大家更容易勾勒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例如:在对鼾声的描写中,作者将打鼾的声音形象生动的描绘成了“风涛澎湃”、“狼吞虎咽”、“一条丝”、“放足的风筝线要断了”、“过一个峰尖又降落安稳下来”等,把鼾声从高潮到尾声层层递减的各种不同形态都展示了出来,经过作者对鼾声如此详细的记述,充分的渲染出了打鼾的情景,仿佛我们自己也经历了这个打鼾的过程。文章中还有一处是对雨滴的描写,通过把雨滴分别比喻成了“丝”、“痘”、“麻瘢”、“线”、“长毛”,这样一写,具体形象的展现了雨滴从开始的渺小到最后的硕大无比的全过程,仿佛在我们读的同时这幅下雨图已经出现在眼前,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沉迷其中。作者对这种写作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整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了显著的效果,也给文章增加了许多的美感,让世人都对作者叹服不已。

六、多格合用

    在作品当中,作者常常把一些拟人、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与比喻相结合,使文章的语句变得更加优美,读起来可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写作效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例如:在文章中有一处把赵辛楣叼着的高翘烟斗比喻成了“老式军舰上一尊炮”,其中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比较“高”,但是,我们不难想到炮的形体是远比烟斗要大的多,这就把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文章显得更加有美感。也有一处用“砖石一类硬的东西”比喻苏小姐这个人物形象,显著得强调了二者之间的近似点是“硬”,接下来又用“非驼鸟或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刻画苏小姐,更加得突出了“硬”这个特点,再一次把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运用这种技巧的好处。文中还有一处是把“车”拟人化了,写成了具有生命力的“病车”“正害着疟疾”,显得是如此的楚楚可怜,接着又用“坐在车梢的人更给它震动得骨节松脱,腑脏颠倒”这样的夸张语句,把车更加的形象化了,最后还把“给粳米饭在胃里琮跳碰”比喻成了“赌场中碗里的骰子”更加的生动化。通过把多种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让车子移动时晃晃悠悠的场面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如同自己坐在车上享受着这种摇摇晃晃的感觉,十分的惬意。

上面的内容是我对《围城》作品中一些比喻句的分析,但由于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有限,并没有把作者运用的比喻特征的精华全部总结出来,只能归纳出以上的六个特色,。然而从这几个特色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文章中比喻特征的独到之处。能够达到如此的写作效果,不仅体现出了作者对语言技巧的彻底掌握,还展现出了他严密的思维和开阔的眼界。作品中对比喻特征的运用,非常巧妙的把两个事物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结合在一起,完全超出了以前比喻的表现形式,让人的眼前一亮。作者认为本体和喻体都是相反相成、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需要突出强调二者的相同点,对于二者的不同点则是各自的特色,不用相比。另一方面,作者又认为,本体和喻体的不同之处越多,其相同之处才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来。只有运用这样的比喻特征才可以更好的吸引读者。《围城》这部作品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比喻特征精髓的领悟和巧妙运用,值得我们去做更深一步的讨论和学习。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