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耽美文化流行的社会背景分析
网络中耽美文化流行的社会背景分析
耽美文化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产物,传入中国内地并开始发展壮大,是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它主要是以漫画、动漫、影视、游戏、小说等的形式为主,传播媒介主要是网络,“网络的普及为耽美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许多大型网站,耽美小说作为一种类型出现在显著位置,成为不能回避的网络文学现象。”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讲述男子之间感情故事的耽美影视以网剧的形式占据了网络视频的一大部分,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现象。
一、耽美的含义
耽美(Boys' Love,简称BL),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耽”即沉溺、入迷的意思,耽美概指唯美、浪漫、沉溺于美的事物。后来,耽美一词逐渐被用来表述男性与男性之间的爱情。
耽美文化,指以描述男性与男性之间爱情故事为主的书籍、广播、影视剧等类型的媒介文化。耽美文化并不是同性恋文化的衍生品,而是起源于日本动漫产业,可以说是日本动漫产业的衍生品。耽美文化的盛行可以说是日本文化的进口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二者相结合的产物。
耽美文化主要受众群体是年轻的女性,15到22岁女性居多。选题方面丰富广泛,包括玄幻、古代、架空、现代等,人物形象也是涉猎甚广,从侍从、将军、皇帝到学生、公司职员、高管等等,均有涉及。但是无论题材、人物形象多么种类繁多,这些耽美文化的共同点就是所塑造形象的外貌一定是美型的。早年可能塑造的形象强调偏向女性的柔弱之美,近年来随着审美的变化,充满男性力量的阳刚之美也被归为美型之中。
二、网络中耽美文化发展现状
1、耽美文化作品大批涌现。前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耽美小说,也涌现了一批口碑好文笔好的作者,发展到最好的时候,很多小说网页会特意为耽美小说开辟一个单独的页面,以便大量读者阅读方便。而近几年,耽美类的影视剧又席卷了网络视频领域,这其中不仅包括中国自己制作拍摄的,还包括其他国家的耽美剧集。这些剧集在视频播放网站上广受欢迎,一集播放量可以高达百万。
2、耽美文化受众人数众多。由于耽美文化在网络中的普及,它所吸收的受众也越来越多。任何影视剧、综艺节目中的兄弟、敌人、朋友等,但凡是两个有较多接触的男性角色,微博上都会有二人cp的名称,并坐拥大量粉丝。耽美小说因为流行时间更长,这一点要更加明显,知名耽美写手在微博上更是拥有高达五十万粉丝,而她们的文章下载率也高达成千上万次。
三、网络中耽美文化流行的社会背景分析
1、传播学角度——互联网时代约束力下降,环境更加宽松。耽美文化主要以男子之间的情感表达来维系,因此在很长时间都是处于一种不被世人所接受的边缘文化范围之内。而互联网时代打破了这种约束,网络作为一个匿名传播信息的空间,受众所获得的自由更多,国家监管起来也更困难,因此耽美文化这种小众文化就在夹缝中得以生存下来。
2、传播学角度——虚拟社区的建立,耽美群体有所依靠。耽美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同类。正如沉默的螺旋理论所说,越沉默的一方越沉默,他们的意见声音越小,耽美受众群体在现实中作为少数人群,很难选择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而在网络中正好相反,网络的匿名性质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层的作用,耽美受众不用再担心被孤立,从而选择说出自己的观点。虚拟社区也为耽美受众提供了一个后备力量,网络中的虚拟社区各种各样,总有能够接受耽美文化的群体,耽美群体就是这样,逐渐壮大。
3、文化角度——日本动漫文化进口。改革开放后,我们对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产品都给予了宽松的环境,日本的动漫产品也不例外。而互联网的发展,将世界连接到一起,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外的各种独特的文化,从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来的耽美文化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我国网络文化的领域。
4、文化角度——中国古代男风的土壤。男子之间的感情发展在我国发展久远,古代称其为“男风“”短袖情深”。“男风”现象最早始于何时,无从考证。据研究男色文化的潘光旦先生考证:清代袁枚在《子不语》中关于同性恋始于皇帝之说,使人们在追根溯源时寻找的一个依托。事实上,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男色之风就有,而后汉代发展更甚,唐宋元明清虽未有详细事实考证,但诗歌词曲也多有影射。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起来,对于耽美文化的接受,自然要更为容易些。
5、心理角度——女性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耽美文化的大多数受众是年轻的女性。时代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更加追求个性,因此追逐不被认同的文化成为了一种时尚,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标志。而女性在对耽美文化的追求中,还体现出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崇尚耽美文化是女性对道德标准的一种反叛。女性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她有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