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毕业实习报告
煤矿毕业实习报告
一、毕业实习目的
1.通过毕业实习,使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煤矿安全,矿井开拓方式、采煤工艺以及其他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加深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 并根据需要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
2.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自身独立的观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结合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毕业实习,培养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使自己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社会之中,投入今后的工作之中。
二、毕业实习时间
毕业实习时间:2014年5月15日——6月20日
三、毕业实习单位
实习单位:同地红沟梁煤业 生产部
四、实习单位介绍
1、红沟梁煤矿的基本情况
大同煤矿集团同地红沟梁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南杏庄村南,东北距大同市约70km,行政隶属大同市左云县店湾镇,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2°47′17″~112°49′44″;
北纬39°56′24″~39°58′24″。
井田东北至大同市约70km,北距109国道约10km,距东周窑煤炭集运站6km,向东通往大同市火车站与京包线、大秦线、北同蒲线相连,通往全国各地,交通便利。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井田内为低山丘陵黄土地貌景观,地势南部高北部低,黄土覆盖面大,“V”字型沟谷发育,地表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山梁上,高程为160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部河床中,高程为1450m,最大相对高差113.5m。
本区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北岸支系,井田内沟谷为十里河支沟,平时干涸无水,在雨季有短暂流水流入水沟,向西北汇入十里河。
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风沙大,夏季炎热,秋季短暂,多数晴爽天气,冬季漫长而寒冷。
气温:一般较低,历年年平均气温为6.8℃-8.8℃,极端最高气温为37.2℃,极端最低气温为-26.5℃。日温差一般在20℃左右。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间,历年年平均降水量280.8-431.5mm,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最大降水量为491.2mm,年最小降水量为248.9mm,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左右。
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一般为降雨量的3-4倍,历年年蒸发量1885.1-2386.3mm,其中5-7月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50-60%。
风: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年平均风速为2.7m/s,最大风速可达18m/s。大风日数15-65天,一般为20天左右。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9-54%。
冻土:冻结期从十一月至翌年四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1.6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图1),大同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值Ⅶ,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15g。
2、井田地质特征
大同煤田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
石炭系含煤地层主要为太原组,共含煤13层(1、2、3、4、5、6、7、8、9、10、11、12、13号煤层),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为山西组,共含煤5层(山1、山2、山3、山4、山5号煤层)。侏罗系含煤地层为大同组,共含煤15层(1、2、3、4、5、6、7、8、9、10、11、12、13、14、15号煤层),主要赋存于大同煤田北中部。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东周窑精查勘探区西南部,含煤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大同组。
对大同煤田起控制作有的构造形迹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是大同向斜,它控制着煤田内部地层的赋存状态和岩层体的总体走向。第二个是口泉山断裂,它与大同向斜同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它们的走向一致,级别相同,都是在一对南北直线扭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口泉山断裂持续不断的活动,是造成大同向斜东南翼陡峻的根本原因。第三个是洪涛山背斜。第四个是阴山纬向构造带的南缘~天镇东西向构造带,这两个构造形态是在一对南北向挤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综们控制着煤田的南北边界。
上述四个构造形态对煤田内部大大小小的各种构造形态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它们在空间展布及力学成因上是密切相关的。
井田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大同向斜西北翼,地层北部呈一向斜构造,轴向NW,两翼对称,倾角3°-5°。井田南部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85°W,倾向NE,倾角3°-6°,平均5°。
在井田内有三条断层,见表1.4-1,现叙述如下:
F1:位于井田中部,井下采掘揭露,为正断层,走向N80°W,倾向NE,倾角75°,落差60m,井田内延伸长度1200m,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F2:位于井田东部矿界附近,为正断层,走向由N38°W,倾向NE,倾角75°,落差8m。井田内延伸长度410m,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F3:位于井田中南部,为正断层,走向N21°E,倾向SE,倾角75°,落差15m,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740m。
表1.4-1 断层一览表
编号 位置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 落差
(m) 井田内延伸长度
(m)
F1 井田中部 正 N80°W NE 75 60 1200
F2 井田东部矿界附近 正 N38°W NE 75 8 410
F3 井田中南部 正 N21°E SE 75 15 740
3、岩浆岩
在井田北部发现2条辉绿岩墙,走向均为NE,延伸长度约600-750m,宽约1.8-3m,对煤层影响不大。
综合上述,构造复杂程度总体为简单类型。
3、煤层情况:
1、含煤性及主要煤层
井田内大同组平均厚219.76m,共含煤10余层,主要有3、4、7、8、9、10-1、10-2、11-1、11-2、12、13-1、13-2等12层煤。煤层总厚18.27m,含煤系数8.31%。其中可采煤层9层,为3、4、7、8、10-1、10-2、11-2、12、13-2号煤层。
现将各煤层分述如下:
1)3号煤层:上距K21平均26.00m,分布在井田东南部,井田中西部已剥蚀,煤厚2.36-5.50m,平均3.58m。结构简单,为稳定可采煤层,该煤层现已全部采空,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
2)4号煤层:上距3号煤层2.10-11.05m,平均7.42m,分布在井田东南部,井田大部分剥蚀,煤层厚度为0.95-1.10m,平均1.05m。结构简单,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
3)7号煤层:上距4号煤层27.91-35.60m,平均31.50m,分布在井田东南部,煤厚0-5.80m,平均3.10m。结构简单,煤层较稳定,局部可采,现煤层已全部采空,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细砂岩,底板为细砂岩、粉纱岩、砂质泥岩。
4)8号煤层:上距7号煤层13.05-16.23m,平均14.58m,分布在井田东南部,煤厚0-1.10m,平均0.83m。结构简单,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
5)10-1号煤层:上距8号煤层33.29-38.64m,平均35.17m,分布在井田东南部,煤厚0-1.30m,平均1.07m。结构简单,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底板为粉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
6)10-2号煤层:上距10-1号煤层4.70-13.60m,平均6.82m,在井田东南部分布。煤层厚度0-1.60m,平均0.75m,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结构简单,顶板为细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
7)11-2号煤层:上距10-2号煤层23.00-40.55m,平均34.75m,厚度0.50-1.35m,平均0.99m,分布在井田东部,井田西部剥蚀,煤层煤结构简单,煤层稳定,大部可采,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细砂岩,砂质泥岩。
8)12号煤层:上距11-2号煤层6.28-18.95m,平均11.76m,分布于井田的东部,稳定可采,井田西部剥蚀,煤层厚度1.52-4.00m,平均2.09m,含0-2层夹矸,岩性为砂质泥岩,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及中砂岩,底板为细砂岩、粉砂岩。
9)13-2号煤层:上距12号煤层4.35-12.47m,平均9.33m,井田西部煤层剥蚀,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厚度2.30-3.24m,平均2.64m,含0-2层夹矸,为碳质泥岩,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
各煤层特征见表1.4-2。
2、煤层对比及可靠性
1)对比依据
大同组煤层为内陆河湖沼泽沉积,岩性变化大,层理清晰,标志层不明显,煤层层数较多,分叉合并平繁,多为薄及中厚煤层,间距变化不大的特征。因此采取的对比方法是:
⑴确定煤系与非煤系的标志
云岗组基底砾岩(K21)特征明显,砾石浑圆,成分单一,容易识别。其上不含煤层。其次是大同组基底(K11)以下为永定庄组不含煤层的灰褐色鲕状泥岩,或为紫色的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特征也明显,也易识别。
表1.4-2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