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负责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做了简单分析。
1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若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可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减少盲目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潜移默化积累知识,领悟学习规律,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使字词句、段篇章融为一体。做到读有所用,用有所长。
阅读的第一步是浏览,通过这一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浏览需要快速,这就要求老师教会学生学会浏览、跳读等技巧。然而在学生实际阅读中经常会有停顿的现象,这时需要老师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第二步是细读。细读不是指逐字逐句地细读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段落仔细阅读、分析。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细读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会选取自己需要的,还可以训练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有了前两步的铺垫进行最后一步回味就相对简单了。最后一步是对文章的综合分析,需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主线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每个学生总结对自己有用的方法加以练习;最后形成对文章的最终评价。有了前面的准备工作,这一次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比前两次都深刻。这样的方法还有助于学生思考,发散思维,逐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促进自主学习
每篇课文在讲授之前都先让学生回家预习,让学生大概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在生字词上作记号,把不太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在教授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预习心得,在得到老师的帮助之前先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些准备工作都就绪后,可让学生将交流结果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汇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说话的技巧。
3 加强朗读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吸收有用信息,还能帮助理解阅读。要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需要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谈自己的感受,这时候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每篇文章都应让学生充分朗读。
4 培养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了解世界,感受新知、激发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寻找问题答案。教师要善于抓住激发学生思维的训练点,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如果能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便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有助于自主学习。
5 目的明确,加强训练
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课文有密切的联系。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1]在阅读学习中应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抓住重点,自学自练,互相交流。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提出明确的要求,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能做到主动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还能促使学生联系新知识来学生新课文,锻炼阅读能力。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明确并围绕重点,还应该注意量和度。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以课后思考为依据,因为这些都是根据课文重点、难点设计的。
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学习到的新知识还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练习。在初步的练习运用中,他们必定还有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组织交流,互相学习。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对重点训练项目的印象不太深刻,立马拿来运用可能会比较生疏,教师应当对新知识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回忆教学内容。
6 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
小学生的课文读物内容应尽量贴近生活,并且容易理解。除生活气息浓的作品外还可以多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以便他们更大范围的理解和吸收。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用文本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实现主动阅读。[2]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可能会有偏好,对某一类作品特别偏爱,教师若能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便能避免这类问题,让学生做到广泛阅读,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7 小结
教师在讲解阅读时要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做相应的变化,不能把阅读课商城讲读课,教师要充分相信和了解学生的能力,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做出适当的要求。这样每个学生既不会失去信心也不会自满松懈,对学习也会充满信心。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