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身为父母,身为老师总是对孩子给予太多的期望,或是期待他能够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是期待他能光宗耀祖。最起码也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有这种想法没错,可是,身为爱他们的人应该明白,这些期望太过遥远,对于尚在孩提时期的孩子,这显得有些过于“高瞻远瞩”了。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需要被关注的。因此我结合几个案例来谈一下。
案例一:最近幼儿园里经常会传来响亮而清脆的哭声,一遍又一遍响彻教师的走廊,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都会哭,老师都会关心的抱抱文博,希望能止住那让人心疼的哭声,以及那委屈固执的哽咽。可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
还多孩子都有爱哭的毛病,一些父母老师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所致。孩子爱哭,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表示他的痛苦,孩子不愿说出内心想法,惯用哭来获取所求,孩子感到压力大,还有就是母子脆弱症。当然也可能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一种心理反应,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经不起挫折。
首先,不要怕孩子哭,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哭泣时,父母首先不要怕,更不要因此就把他想要的东西都拿给他,以至于让他有有一种错误思想――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就哭。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安抚他们后紧接着要学着转移他的注意力。因为孩子年纪越小他的情感就越不稳定,注意力也就越容易转移。让孩子情绪转移最佳的方法就是活动转移,让他的情绪得到宣泄,也可以有意识的提起孩子平时感兴趣的事,比如给孩子讲个故事,或带她玩平时喜欢的游戏等。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情感上爱他安抚她。哄劝孩子千万要有耐心,不要严厉斥责、指责,更不能打骂孩子。否则,爱哭的毛病只会越来越厉害。
第二,要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目的。
当孩子在哭泣时,、在安慰他的基础上,要他主动把委屈说出来。如果孩子哭得稀里哗啦,让他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那这时候我们就要安静站在一边,等他平复后,耐心聆听孩子讲述自己哭的原因。不要催促也不要表现的很不耐烦。要了解孩子哭得目的,有的孩子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哭泣,而有的孩子是真正的受了委屈哭泣。如果是前者,态度坚决的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如果是后者,那绝对不能因此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如果长期如此,他会习以为常,以这种方式要求为他做一些事或想得到某些东西。
第三,告诉孩子爱哭是错误行为,还要注意表达方式。
对于那些动不动就哭的孩子,有必要想他解释清楚哭泣是一种错误行为,教导他遇到问题应该立即想办法去解决。孩子哭时安慰她,教育他,这不是解决孩子脆弱心理的根本措施。想让孩子逐渐坚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他的心里承受能力。一些父母老师总是对孩子说:“不要哭,别哭”这样反而提醒了她,可能他已经平静下来了,有提醒了他。所以要注意自己教育孩子时的表达方式。
案例二: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享受成功的喜悦,牧轩这个3岁半的小姑娘也不例外,在学校里,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跳皮筋,赢得时候她就高兴地拍手,可是当他输的时候就哭闹。
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被父母的细心呵护包围着,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他们对输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总认为他们的生活就该“万事如意”,所以当他们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会出现输不起、承受能力差的情况。孩子的好奇心过重和严重缺乏安全感都会导致孩子输不起。
首先,要察言观色,具体指导
应当教育孩子,让他建立起尊重他人的观念,但是,不要训斥孩子,否则,孩子很难接受,根本听不进那些大道理。
第二,要适度安慰,讲清道理
当孩子受到挫折耍赖是,需要对他进行适度安慰,等他的情绪稍稍缓和下来,在学他刚才霸道的样子,让他体会别人的心情。
第三,将心比心,巧妙沟通
孩子自身能力有限,他的挫折承受力就比较低,一不开心就会把责任归于别人,这个时候,情绪疏导是很重要的。要应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加以教育。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和孩子沟通,给孩子提供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发现自己错在哪里,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改变。
案例三:泽涵3岁半了,大小便不成问题,可是在学校午睡的时候经常“画地图”,更头疼的时候,有的时候早叫起来去小便可是站在床铺前动作很慢,等穿上鞋子就已经画了地图。
很多孩子都有尿床的毛病,对于这种随处小便自己却完全察觉不到的异常行为,常使孩子感到羞愧、恐惧,精神负担加重。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对孩子加以斥责和嘲笑,否则会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更让事态严重。要认识到,孩子尿床并非大毛病,实际上,5岁以下幼儿在白天或者晚上发生不自主排尿是一种普遍现象。有几方面原因造成,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孩子白天过于疲倦,老师父母总是训斥孩子,孩子对环境十分敏感。
首先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坐便盆,让孩子形成依赖,认为只要坐便盆才可以。对厕所具有排斥性。
第二,不要过早的进行排尿训练
为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有些父母从几个月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但是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训练,刻意反而会让孩子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第三,不要责骂孩子
孩子出现尿床时,千万不要责骂他们。老师父母的责骂,除了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必然,不会因你的责骂就不发生了。
第四,不要刻意的起夜
为了不让孩子尿床,有些家长在夜里反复叫醒孩子,让他排尿,这是不对的,孩子不想尿父母偏要让他尿,这事让他多么厌烦的事情啊。但是有的父母去不管孩子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从而加剧孩子尿床。
案例四:振涵总喜欢把手指放在嘴里,就连午睡时,为了不让老师看见都偷偷的把头蒙在被子里,而且,情况越来越厉害,老师一直给他改,可是已看不到又放进了嘴里。
孩子进入4岁后还吃手,甚至出现咬手指甲,咬被角的等现象,这可能就是行为问题,需要进行矫正。孩子吃手指是对爱的呼唤。由于爸爸妈妈或看护人很少与孩子肌肤接触,很少陪孩子说话,当孩子感到饥饿、患病是不能得到及时的抚慰,吃手指是孩子的一种自我安慰方法。压力大的话孩子也会吃手指,如果对孩子要求过严、经常训斥、打骂孩子,家庭关系紧张,等等,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下,孩子会通过吃手指来排遣内心压力。孩子吃手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摆脱孤独,现在的家里一般就一个宝贝,孩子免不了孤独。如果孩子长期接触不到新鲜事物,不免会感到孤独、寂寞和乏味。此时,孩子就会用吃手指来排遣孤单和寂寞。吃手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首先,给孩子小嘴找个依靠。当孩子吃手指时,父母可以给他一块磨牙饼干,让他的小嘴啃啃。
第二,让他多参加活动,多结交伙伴
孩子吃手指可能因为孤独。所以,可以让孩子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多交朋友。尽量别让他一个人能闲着,他就想不起来吃手了。
第三,就是父母多陪陪孩子
父母要多搂抱、多陪伴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可以给宝贝讲睡前故事,让孩子时时感到安全、幸福、满足。这样孩子就不会再想着吃手的事了。
第四,为宝贝营造宽松、温馨 的气氛。要想孩子不吃手,最好给孩子营造一个让温暖、舒适、稳定、宽松的成长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但只要我们拥有这种精神,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人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健康快乐地成长。爱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心。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