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我国少数民族就业问题研究

少数民族就业问题关系到少数民族整体的切身利益,但是近年来,少数民族就业不是很乐观,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历史地域、风俗习惯加上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引起的,因此要对其进行完善,提升受教育程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1  少数民族就业现状

1.1  就业率高,签约率低,人口增长快

少数民族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大家关注的重心,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支持少数民族就业,但是收效甚微,虽然就业率也有所增加,但是签约率已久很低,其年终就业率与签约率都低于汉族。这不仅会打击少数民族的就业积极性,还会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就业率从85%上升到90%,因此就业率很高的,但是签约率只有47%。在加上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在1982-201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增速明显大于汉族。

1.2  就业层次低,失业率高,择业周期长

少数民族地区失业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背景、山西、江苏等汉族人口较多的城市与内蒙、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失业率对比,内蒙、新疆等地的失业率均高于全国城镇失业率,尤其是内蒙古、新疆、宁夏地区高出全国10%以上,差距太大。直到2011年,才有所降落,但是失业率还是高于汉族集中城市。而且少数民族学生更热衷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岗位,能进入这些单位的人员虽然多,但是去的地方都是县级以下,工资待遇低,发展前景差。根据资料统计,在就业的少数民族中,有1/3以上的学生就业差,工资低,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在加上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多数愿意选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但是这些部门招聘岗位有限,竞争压力大,而且一年才会招聘一次,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宁愿等待也不愿去别的单位工作,这样增加了择业成本与择业周期。

1.3  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结构失衡

经济学家钱纳里、艾金通和西姆斯通过统计资料分析提出产业结构偏离度,用来判断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当偏离值无限趋向于零,说明结构是平衡的,饭制,数值绝对值越大,就说明结构失衡。当数值为正,则需要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数值为负,则就需要进行剩余劳动力转移。然而从1995年,少数民族结构偏离度就为负,而到2010年,绝对值还在不断增大,劳动力存在大量失业现象。近年来,绝对值不断缩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正在协调,但是劳动力不足,与其他地方相比,提升空间还很大。在加上就业压力增大,少数民族选择的职业与自己擅长的也不对口,影响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期望,从而对社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1.4  少数民族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歧视现象严重

少数民族地区就业人口总体受教育程度低,尤其是西藏、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就业人口较低,高中及以上学历占就业人口的1/3,甚至更少,西藏高等学历只有10%,就业人员总体素质低。在加上就业歧视严重,虽然国际劳动组织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条文,但是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民族歧视已久存在,比如择业机会不公平,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少数民族就业生在加上同工不同酬,很多少数民族从业者与汉族就业者相比,工资较少,这种间接歧视的办法,无法举证,认定。

2  少数民族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少数民族整体受教育程度低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少数民族受教育情况,高中及以下的为85%,大学专科、本科学历为7%。研究生为0.2%,与第五次普查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整体水平很低,其为上学比例与汉族相比很低,而高等教育水平也远远低于汉族受教育比例。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教育程度决定就业率,因此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低是造成就业率低的原因之一。虽然教育对于少数民族也是平等,但是由于少数民族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问题,使得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教育意识与教育资源都落后于其他地区。近年来,九年义务的普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很快,文盲率急剧减少,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人数增加,但是在高学历人才还是很低,加上政策落实不到位,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薄弱,导致高等教育负担重,压力大。有时候给少数民族进行降分录取,但是在高校中,与汉族学生一同竞争,自然是存在差距。

2.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是有地域与历史原因引起的,位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与生存方式。比如蒙古族,以放牧为生,农业资源与畜牧资源就丰富,藏族一打猎、游牧为生,这些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恶劣,生态环境恶劣,加上交通不便,从而使得基础设施较差,资源优势也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产业依旧是经济支柱,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2.3  就业歧视与就业观念 

少数民族就业歧视的原因,在于个人素质薄弱,部分岗位供大于求,整体来说,在劳动力市场中,企业为了减缩成本,倾向于看个体特征,少数民族生活地区荒凉,表达能力差,原则性差。因此在招聘的时候,会尽量排除这个整体,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会倾向于选择汉族应聘者,间接对少数民族产生歧视。虽然近年来,少数民族的专业知识与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但是招聘者的选择性倾向依旧需要长时间来消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很严重,比如回族不吃猪肉,这就需要企业在准备饭菜的时候,要需要一定的忌讳,这样会增加用人成本,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加上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观念存在偏差,除了上学负担重再加上回报率低,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3  解决少数民族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就业结构

我国一直以来对少数民族给予政策优惠,比如高考加分,两基计划等,虽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由于经费不足,优惠政策也无法完全落实到位,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低于汉族水平。因此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养,优化就业结构,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办好职业教育,鼓励少数民族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并借鉴国外的双元制模式,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企业联合办学,从而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补岗位空缺,平衡就业结构。另外,各院校要做好职业规划,改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加强自身的职业评估与职业规划,从而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3.2  采用多种手段减缓少数民族就业歧视

减缓少数民族就业歧视首先就是要完善反歧视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法律的深度跟广度,清除有碍公平的法律制度,增加对受歧视群体的救助途径等。并出《反就业歧视法》,保证少数民族就业歧视有法可依,比如在高校录取的时候对少数民族做出的名额比例限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立法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少数民族就业,但是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反向歧视,因此在立法的时候,要综合衡量各方利益。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倡导全体社会民众参与到少数民族就业反歧视活动中去,为被歧视人提供各方支持,转变全社会人民群众对受歧视进行平等看待,从根本上消除歧视的存在,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就业反歧视工作更好的发展。

3.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就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失业率逐渐上升,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合理的。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太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少数民族地区应该优化产业结构,重视资源型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工作向新型化工业转型,比如将传统的农业发展为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提升少数民族就业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的重心,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减缓就业歧视,优化产业结构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少数民族就业率,降低失业率,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