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法单一,那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厌倦之感,无法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而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因为注意是学习的门户。一节课一般为40分钟或45分钟,而初中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5分钟。因此,教师就要想办法改变刺激方式,以保持学生注意力,这样才能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如下:教师讲授,学生平均回忆率为5%;学生阅读,平均回忆率为10%;视听并用,平均回忆率为20%;教师演示,平均回忆率为30%;学生讨论,平均回忆率为50%;学生实践,平均回忆率为70%;学生教别人,平均回忆率为95%。[3]不幸的是,我们现在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竟然是效率最低的。教师讲授,学生主要以“听”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效率很低。不仅如此,学生如果以这种单一方式进行课堂学习,就很难在一节课的20分钟以后集中注意力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这时,教师应该改变刺激方式,让学生变换学习方式,参与到学习之中去,或说或议,或练或演,或教或评。只有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才能使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保证学习的有效发生。
1.启发思考,让思维参与学习
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有位哲学家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笔者曾做过一次调查:学生为什么愿意做数学题而不愿做历史习题?学生说解出一道数学题有成功感,而做历史题都是从课本上抄答案。历史学习不用“思考”,只要“背”书就行。可见,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成了“只要背背”就可以的课了。这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思维力度不够,学生缺乏“思考”的乐趣。而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历史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如果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去记忆一些历史知识上,那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价值。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史籍浩瀚,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记住中国史书中的内容。历史知识仅仅是载体,是用来训练学生思维的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才是历史教学的价值所在。那么应该怎样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呢?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看,无非是十大思维方式: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具体化与系统化。从思维类型看,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常规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等。创造性思维又可分为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具体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法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历史思维能力。赵恒烈教授的《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与《历史学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都对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值得我们每位历史教育工作者去认真研读。总之,充满着思维的课堂,一定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冲突与碰撞。而思维的积极参与,既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2.精选问题,思维从问题开始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有思考空间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提问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行为,高尔在1984年的研究表明,80%的课堂时间花在提问与回答上面。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最近英美的有关研究表明,在每五个问题中,就有三个需要回忆知识点,一个是课堂管理性的,还有一个是要求更高层次的思维。目前,我国历史课堂教学中,低层次、封闭型的问题居于主导地位,而高层次、开放型问题仅占极少数,这样的课堂提问,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笔者曾撰文提出十种历史开放型问题,包括:(1)“说明类”,如金字塔的出现说明了什么?(2)“象征类”,如长征象征着什么?(3)“启迪类”,如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4)“感想类”,如你对隋亡唐兴有何感想?(5)“想象类”,如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垓下之战。(6)“探索类”,如请你根据文字和图像做出猜想。(7)“调查类”,如请你回访当地老人,调查“大跃进”情况。(8)“制作类”,如请用胶泥仿制一个苏美尔人头像。(9)“鉴赏类”,如鉴赏某一历史文物。(10)“专题类”,如二战中美国为什么在日本投放原子弹?当然,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问题类型,笔者的十种类型仅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三、让作业与评价变得有趣
1.课后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课后的历史作业应该力求多样化,如习题,既要有回忆型、巩固型练习,但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型、开放型的习题,还可以有些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如调查、访谈、地方史专题等等。就目前来看,学生动手制作类的作业特别少见,其实历史学科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类的作业,如历史地图模型、历史场景模型、历史人物模型复原等。还有表演类作业,学生对历史剧表演,是很有兴趣的,而真正要学生表演好某一历史事件,学生会花大力气去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并将其改编为历史文艺作品,直至搬上舞台。一些口头作业,学生也会感兴趣,如讲故事、评人物、议功过、思得失,学生都会积极投入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2.评价的多元化
历史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的多元化,有赖于改革我们评价的单一模式。正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书面测试成了唯一的评价方式,决定着我们的教学方式、作业类型的单一化,使历史课成了“背死”课。当然,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不是说没有改革和实验的空间,事实上不少学校在探索课堂教学和作业类型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学生平时的口头作业、作品展示,都纳入到学科评价体系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2]白乐天,李凤飞主编.世界全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3]M.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积极学习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