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军的现实意义
1、极大提高质量建军的步伐我军历来重视人才建设。
毛主席说过,打胜仗的关键是人才,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大学生参军入伍不仅为我军的兵源结构提供了新鲜血液,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我军的人才储备与知识结构。大学生成批量地进入士兵队伍,一定会对军队的官兵素质产生一个巨大的提升。2003年9月,中央军颁发的《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是我军出台的第一个人才建设的宏观发展规划。《规划》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从数量规模、知识结构、复合素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军队建设的目标,并围绕建设高素质的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进行了分类设计,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规划提出:2010年前主要是打好基础、理顺关系,力争使人才队伍状况明显改观;2020年前主要是加快发展、整体推进,实现人才建设大的进步。
2、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需要依照国际划分,当大学入学率达到1596后,便由精英教育化为大众化教育,超过5096便成为普及化教育。中国1998年大学入学率是9.896,属于精英教育阶段。2002年突破了1596,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2007年时达到2396,提高的非常快。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必然要进入各行各业,包括军队,这是客观必然的。二十世纪每一年招收几十万大学生,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是稀缺资源,要按计划分配,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每年招生数量从几十万一下到了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已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资源如何配置,就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而军队正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又急需人才的单位。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军队主体的士兵,主要还是由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构成,高学历人才奇缺。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战争打的是精确打击、远距离攻击。操作现代武器的士兵还是高中以下的群体,是适应不了时代发展需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现代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国防实力要不断增强,才能保卫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果。如果还停留在上世纪高中文化程度的兵员结构层次,是无法实现军队战斗力达到现代化水平。因此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大学毕业生走进兵营服义务兵役成为必然,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军队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的神圣义务。
3、当代青年锻炼成才的良好渠道现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军队这个大熔炉,能将一名娇气的“小皇帝”、“刺头兵”训练成模范和标兵。大学生到部队要先后两次实现“两个转变”。第一次“两个转变”:从思想上转变,忘记自己的年龄和学历,抛弃书生气而练就军人的“骨气”;从行动上转变,放下“小祖宗”的架子踏踏实实当新兵练技艺,“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到这些后,才具备实现第二次“两个转变”的条件:从大学生转变为军人,从士兵转变为军官。
军队是革命的大熔炉,是大学毕业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在部队这个大的环境里应该是一个成才的好天地,如果是退伍以后,又有高等教育的文化水平,又有大学军营训练的两年经历,将是地方政权、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优质人才。可以想像,大学毕业生在部队锻炼两年回来,比刚离校的大学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
总之,大学生当两年兵回来,经济上、政治上、个人成长上都有很大的收获,并且也不耽误就业。所以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也包括走进军营,大学毕业生要成就事业和未来就必须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相结合,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