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阿房宫赋》欣赏
杜牧才华出众,诗文很有名,加之出身长安名门世家,祖父杜佑历任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曾任驾部员外郎,堂兄杜综官至宰相和节度使。因此,杜牧考进士之前朝中许多官员都为他出力。当时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崔郾,当他启程赴洛阳主考时,大学博士吴武陵特意找崔说:“……不久前我看太学士们争读一篇奇文《阿房宫赋》,作者杜牧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侍郎您事情忙,恐怕没有看过吧!”说毕便取出《阿房宫赋》朗读了一遍。崔拿过去一看,也非常赞赏,并在当年的科考中录取杜牧为第五名进士。不过一个月后杜牧参加由皇帝唐文宗亲自主持的贤良方正言极谏科考试,以第四名及第。这在当朝是少有的幸运,自称为“两枝仙桂一时芳”《赠终南若兰僧》。毋庸置疑,杜牧是唐代群星璀璨的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一篇《阿房宫赋》又使他锦上添花似的中了进士,巩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地位。这篇赋作不但词采瑰丽、骈散兼行,而且意义严正、直陈时弊;不但集汉赋的恢弘美、骈赋的对仗美、律赋的音韵美之大成,而且融记叙、描写、抒情与议论为一体。要欣赏这篇内容与形式皆美的上乘之作,就必须在比较准确地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抓住它的重点,分析它的难点,解开它的疑点。从总体上看,这篇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注重语句的排比、对偶,句式多以四言、六言为主,这不但是南北朝骈赋的特点,也是唐朝律赋所追求的语言效果,而《阿房宫赋》既有赋体文那种句式整齐的特点,同时,又不拘泥于此,还引入了大量散文化的句式,这不能不说是杜牧对赋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
其二,内容怀古而至于论今。从这篇赋的结构分析便可知道,如果从表达手法的角度来看一、二自然段为一部分,三、四自然段为一部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角度看,一、二、三段为一部分,四段为一部分。但是不管怎么划分,都体现出文章由怀古而至于论今的“二段式”结构。即一、二自然段描写阿房宫殿的雄伟、结构的巧妙、歌舞的盛况和宫中美女之多、珍宝之丰;以下的第三段于夹叙夹议中揭露了秦始皇惊人的掠夺与浪费,终于激起民怨而使阿房宫化为焦土的历史原因;第四段又进一步评说“族秦者秦也”的惨痛教训,紧接着笔锋一转,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来借古鉴今。作者前面那铺张的描写、简要的叙述、凝重的抒情乃至精辟的议论,都不是为阿房宫赋而赋和为发思古之幽情发,而在于告诫当朝的统治者,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因此,托古吊今,亦是这篇赋体文在内容上的一大特色。
其三,文笔铺陈而重在讽喻。如上所言,杜牧写《阿房宫赋》是针对现实的,“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迅速地走向衰落,而唐敬宗却“大起宫室,广纳声色”,杜牧想以秦王朝覆亡的教训来警告唐敬宗,这种“直陈其事”的主题展示,又不似一般的史论散文,而是充分发挥了赋“铺彩摘文”的行文运笔特点;换言之,即在铺陈张扬的基础上,达到讽喻劝诫的目的,表面上看来是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宫室宏美,场面阔大,美女如云,珍宝如沙,而实际上是在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愤慨之义,力透纸背;再现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遭遇,怜悯之情,溢于言表。
其四,风格华美而转至隽永。“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汉代扬雄将“丽”作为赋的审美风格而加以推崇,从而使中国文学不仅仅具有政治伦理的宣传价值,而且更注重它的审美价值,而《阿房宫赋》将这两个价值发挥到极致,不论是描写的壮阔、抒情的深沉、议论的警策,还是排比的气势、比喻的精美、夸张的恰切,也还是音韵的优美、节奏的明快、用语的雕琢,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其风格的雍容华贵之美,吟诵之时,无不给人以气势磅礴、行云流水般的阔大、畅快之感。华丽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但后半部分仍在华美的语言表达中给人以意味深长的隽永之美感。哀叹是如此深切,“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悲愤是这样深重,“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反思是何等的深刻,“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华美与隽永一表一里,在审美风格的类型上给读者以立体的观照。以上我们从句式、内容、文笔和风格四个方面赏析了《阿房宫赋》的特点。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些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言朴实平淡,如话家常,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味浓,蕴藏着一股深厚的感念之情。平淡质朴的文字蕴含着感人的人情美、人性美。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在文章的结构、语言和抒情方面表现出了独特鲜明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恒久的魅力,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