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记叙文写作构思》教学反思

《记叙文写作构思》教学反思

  下笔成文,构思为先。我的学生曾经尝到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带给写作的甜头。所以,我认为,写前构思应该坚持下去。特别是在我刚带的初一学生,他们在经历两次大考时,在作文的得分上出现严重的偏题跑题问题,我更认为这个事情,必须坚持。那么,如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写前构思呢?我选择了分主题的构思训练。

《记叙文写作构思》教学反思

  在一次次的训练中,我旨在通过总结学生的审题、立意和选材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写前构思和素材积累。

  想法是美好的,可在实操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其实无从下手,写出来的构思千篇一律:解读题意就是把关键词写出来;立意就是笼统的父爱母爱、为人师的责任、长大就是精神成熟了;选材更是雷同,都是简单的平凡的情节陈述。基于此,我在想,我要不要降低写作构思的难度,让学生从审题先开始练习,再一步步深入。可是我发现,审题立意选材在思维训练中是无法一刀切下去,将其精准的分开的。所以我打算从学生的选材倒推,通过分析学生在写前构思中的选材来引导学生发现审题问题,习得立意策略。

  在这样的想法下,我以为课堂就可以行云流水般的,从问题到策略到训练一步步向下展开,达到构思训练的目的。然而,公开课的结果并不美好。作反思如下:

  1.基于学情,定课堂容量: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学生的选材进行倒推,主要谈及了写作构思中的两个问题:审题和立意。并安排了两次训练,不合理的课堂容量安排,导致学生训练时间过短,课堂的生成少,不够深刻。回过头来想想,这么大的课堂容量,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着实偏离学情了。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我应该放慢脚步,将这一口分成一小口一小口,将这节课的容量可以细分成两到三节课。

  第一节课,从材料反推,看审题问题,习得审题策略,在修改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再给予题目进行审题练习,抓住题眼,定准角度,明确中心。给学生留足时间下放到审题的训练,同时为第二节课的立意讲解埋下伏笔。

  第二节课,还是从材料倒推,揭示学生在立意上的问题,由于中心的挖掘不深,导致立意不够深刻,对接的材料就不够精准了。那如何才能在写作构思时进行立意呢,基于学情,就提两点,一点是要有我,一点是化大为小——化笼统为深刻。在这点上,老师要厘清一点,立意训练和立意构思不是同一概念,立意训练是从材料出发,进行中心的提炼。而立意的构思,则是明确中心后,如何将这个大的中心化小,从小切口来进行素材的对接,为下一步选材的做准备。

  2.厘清概念,定课堂环节:

  这节课的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写作构思概念没有厘清,环节看似环环相扣,实则思路混乱。课堂没有准确的串成一条线,一时指向构思训练,一时指向写作训练,野心太大,以至于乱了方寸,事倍功半。同时,写作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维的训练有序可依,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要循序渐进,切莫求急求快,这样我们的课堂环节设定,才能井然有序,课堂的进程,才能层层推开,达到预想的效果。

  3.聚焦痛点,定训练重点:

  写作课的重点,应该来自学生训练中的痛点。痛点来自学生在写作构思的最为难之处:写什么?怎么写?这恰恰提醒我们,写作构思训练的必要性。我们知道,学生总是习惯性的套作,从自己有的材料来生搬硬套,导致成文审题不当,立意不明。我想,这是缺少写前构思训练的结果。审题、立意、选材,还有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这些一个个写作路上的痛点,需要我们带着学生一同去聚焦,去进行序列化的训练,这条路,还很远。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写作构思这条路必须坚持走下去。

  但这些训练重点,从何而定?教材!这是我这次备课忽略的最大宝藏,也是我这节公开课收获到的最大警醒。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