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综合实践论文】摘 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成为我们教师和家长们的共识。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是我园教师多年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作一探讨,其目的是通过师幼不断努力,提高幼儿素质,提升办园水平。
关键词: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15-001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课题计划周密、操作性强,师幼积极响应,主动参与,经过五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建立家、园、社区一体的教育机制
幼儿教育应该是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离不开社会的关爱,要实现家园教育同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各年级的家长学校,内容有时是成功家长经验介绍,有时是家庭中效果不明显的案例分析。形式上有讲座,有座谈,有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出一份调查摸底调研等。我园还定期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半日活动,让家长参加与子女同乐、感恩母亲、父亲节等联谊活动,使家长们明白重视幼儿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性,从而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共同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除此以外,我们还积极主动地与镇妇联、镇关工委联系,邀请各层次的领导来园参观和参加幼儿联谊活动,让镇领导、社区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支持幼儿园教育工作,有效地形成家园、社区共同协作的良好教育环境,构建“家、园、社区信息立交桥”,让幼儿在家中、园内、社区时时处处接受良好的文明习惯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二、创设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环境氛围
自始至终在幼儿园内创设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环境氛围,无论是旧园址还是新园址,园内整体环境具有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因素,整洁的园舍培养着幼儿的卫生习惯,活动室环境的亮化、童趣化培养着幼儿的智慧性习惯;物品的洁净和摆放的整齐,培养着幼儿的爱护公物,学会整理的习惯等。特别是去年初搬进新园,以现代化漂亮的园舍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为契机,科学地美化了幼儿园总体规划,布置了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能有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园地,大厅、走廊内都有助于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手工作品,使幼儿整天生活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立足课堂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即时教育
教师对良好环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行为本身就在传递着信息,就在营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而好的环境一旦形成,就能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教师与幼儿交往的阵地主要在课堂。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的方案、计划,在各类课堂中加强探索和研究,形成一个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学氛围,大多数课堂教学由于内容和环境的变化,都有与之相应的若干教学模式组合组成,但整体上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从8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待人有礼貌、喜欢交往、做事要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新事物、生活比较有序。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研究要点,我们多次开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途径”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做到每月一次的活动都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由青年骨干教师执教课题研究实验课。整个过程从说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进行全面展示研究过程。
我们为锻炼幼儿能力,拓展幼儿思维,经常带孩子走向社会,融入生活,让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交往行为。我园开设了社会实践的园本课程。如大班秋季的阳澄湖一日游、老街半日游;中班参观敬老院;小班参观费俊龙中学(以家乡的航天英雄为主题)。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总结。活动中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总之,通过园内、园外的活动开展,教师都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活动的每个环节,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四、坚持园本培训,注重行动研究
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主体,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切实加强了园本培训。要求每个教师主动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文章;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幼教专著,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教学随笔,积极向园刊阳澄拾贝或上级幼教刊物投稿。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在工会、团支部组织下,开展了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活动得到青年教师的积极响应。青年教师在书海中快乐地遨游,受益匪浅。读书培养了一种习惯,蕴育了一种品行,积淀了一种文化。
同时我们坚持集体培训制度,主动邀请教科专家作讲座,或进行课题研究专题总结交流。为了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要求教师们围绕主课题,人人制定结合自己的微型小课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同时大、中、小三个年级组确立围绕主课题的子课题,提倡教科研组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地整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使得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能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按照设想计划、措施安排、评价反思、交流验证和提高改进五个环节主动进行行动研究。如今教师们的一本本课题研究个案跟踪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不断丰富课题研究的成果。
五、全员参与研究,师幼教学相长
由于我们注重课题研究的全员参与,积极营造科研兴园的氛围,使课题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全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能将本课题研究定位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幼儿三个维度共同可持续发展之上,建立起不同类别的研究目标体系,并落实和细分到各年龄段各发展领域之中。在研究中师生教学相长,教师与幼儿的素质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首先,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效果也随之凸现。其次课题研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为了及时总结推广实验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及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教师们撰写的优秀论文纷纷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获奖。
在课题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感到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其内心的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其外在表现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心理品质的培养,针对目前都是独生子女的现状,尤其是对其吃苦教育、关心他人教育、挫折教育,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磨练坚强的意志,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15-001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课题计划周密、操作性强,师幼积极响应,主动参与,经过五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建立家、园、社区一体的教育机制
幼儿教育应该是家、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离不开社会的关爱,要实现家园教育同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各年级的家长学校,内容有时是成功家长经验介绍,有时是家庭中效果不明显的案例分析。形式上有讲座,有座谈,有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出一份调查摸底调研等。我园还定期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半日活动,让家长参加与子女同乐、感恩母亲、父亲节等联谊活动,使家长们明白重视幼儿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必要性,从而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共同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除此以外,我们还积极主动地与镇妇联、镇关工委联系,邀请各层次的领导来园参观和参加幼儿联谊活动,让镇领导、社区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支持幼儿园教育工作,有效地形成家园、社区共同协作的良好教育环境,构建“家、园、社区信息立交桥”,让幼儿在家中、园内、社区时时处处接受良好的文明习惯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二、创设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环境氛围
自始至终在幼儿园内创设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环境氛围,无论是旧园址还是新园址,园内整体环境具有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因素,整洁的园舍培养着幼儿的卫生习惯,活动室环境的亮化、童趣化培养着幼儿的智慧性习惯;物品的洁净和摆放的整齐,培养着幼儿的爱护公物,学会整理的习惯等。特别是去年初搬进新园,以现代化漂亮的园舍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为契机,科学地美化了幼儿园总体规划,布置了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能有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班级园地,大厅、走廊内都有助于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手工作品,使幼儿整天生活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立足课堂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即时教育
教师对良好环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行为本身就在传递着信息,就在营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而好的环境一旦形成,就能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教师与幼儿交往的阵地主要在课堂。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的方案、计划,在各类课堂中加强探索和研究,形成一个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学氛围,大多数课堂教学由于内容和环境的变化,都有与之相应的若干教学模式组合组成,但整体上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从8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待人有礼貌、喜欢交往、做事要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新事物、生活比较有序。为了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研究要点,我们多次开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途径”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做到每月一次的活动都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由青年骨干教师执教课题研究实验课。整个过程从说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进行全面展示研究过程。
我们为锻炼幼儿能力,拓展幼儿思维,经常带孩子走向社会,融入生活,让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交往行为。我园开设了社会实践的园本课程。如大班秋季的阳澄湖一日游、老街半日游;中班参观敬老院;小班参观费俊龙中学(以家乡的航天英雄为主题)。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总结。活动中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总之,通过园内、园外的活动开展,教师都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活动的每个环节,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四、坚持园本培训,注重行动研究
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主体,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切实加强了园本培训。要求每个教师主动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的理论文章;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幼教专著,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教学随笔,积极向园刊阳澄拾贝或上级幼教刊物投稿。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在工会、团支部组织下,开展了青年教师“读书漂流”活动,活动得到青年教师的积极响应。青年教师在书海中快乐地遨游,受益匪浅。读书培养了一种习惯,蕴育了一种品行,积淀了一种文化。
同时我们坚持集体培训制度,主动邀请教科专家作讲座,或进行课题研究专题总结交流。为了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要求教师们围绕主课题,人人制定结合自己的微型小课题,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同时大、中、小三个年级组确立围绕主课题的子课题,提倡教科研组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地整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使得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能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按照设想计划、措施安排、评价反思、交流验证和提高改进五个环节主动进行行动研究。如今教师们的一本本课题研究个案跟踪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不断丰富课题研究的成果。
五、全员参与研究,师幼教学相长
由于我们注重课题研究的全员参与,积极营造科研兴园的氛围,使课题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全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能将本课题研究定位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幼儿三个维度共同可持续发展之上,建立起不同类别的研究目标体系,并落实和细分到各年龄段各发展领域之中。在研究中师生教学相长,教师与幼儿的素质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首先,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效果也随之凸现。其次课题研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为了及时总结推广实验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及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教师们撰写的优秀论文纷纷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获奖。
在课题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感到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其内心的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其外在表现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心理品质的培养,针对目前都是独生子女的现状,尤其是对其吃苦教育、关心他人教育、挫折教育,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磨练坚强的意志,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上一篇: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