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论文

师生关系平等沟通欣赏新课标的颁布、实验教科书的推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老师最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来面对信息来源广、智力发展快的学生了。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是只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
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一一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力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怎样建立这种师生关系。1尊重学生,多一点平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平等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就应该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有自己的智慧和个性特点的人,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把学生当做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比如选班干部,评“三好学生”这类事,学生往往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该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倾听他们的要求,指导他们自己来做好选举和评选工作。如果教师自以为是,干部由他指定,“三好学生”由他点名,样样“越俎代庖”,这就没有把他们看做平等的个体。注意平等更要正确地对待差生。对那些不守纪律,学习成绩不那么好的一些所谓“差生”,要坚信他们也是能教育好的。因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只要正确引导,就可以将他们引上健康的人生之路。当学生犯了过失、错误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说服教育,以真诚的帮助教育,而不是把他们和“优生”比较,使他们更沮丧。平时多关注他们和以前比是否进步了,进步多少,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所想到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教会他点什么,更重要的还应该想到唤起他作为一个人的崇高感和神圣感。我们的脸上要常常带着对他们的勇于思索和创新表示赞许的微笑,我们的语言中要常常对他们的充满好奇的探索和提问流露出赞美。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平等,让学生在这种平等的学习氛围,体会成功、快乐、友爱。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平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2了解学生,多一些沟通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一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这样不管在课堂外,还是学习生活中,学生都会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
教师了解学生,固然是教师施教的重要前提之一,其实学生了解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度,有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一般都有了解3.2发扬民主作风,学生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学校,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在班级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管理的对象,又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事,就是学生的事,班级各项工作,都与学生相关。充分发扬民主,组织学生参加班级的管理活动,在班级中实现全员管理,不仅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依靠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完善班级的管理工作。为此,班主任除了应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自立、自治、自理外,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有关班级工作的重要决策,都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班级的各项管理活动,更应让学生自己去负责。要相信,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往往比教师去管理他们效果更好。3.3讲求工作效益,重视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整个管理的中心环节,因为管理的目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求得质量的优化。班级管理要能理想地达到目标的要求,取得好的效果,不可不重视质量管理,首先要树立几个基本的观点。一是全面的管理。即对德、智、体各方面,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每一项,都不容忽视;二是全员的管理。即不仅对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都要重视,还要求全班学生均参与管理;三是全过程的管理。即质量管理要贯穿在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等整个管理过程之中,贯穿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至于质量管理的办法,主要是认真抓好几个环节的工作。一是确定质量标准。即将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等教育目标和培养人才的标准的总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使之具体化;二是质量检查。这包括班级工作的检查,对学生质量的检查和学生对自己的检查;三是质量的分析。即根据实事求是检查所得到的资料、事例和数据,对照质量标准的要求,用对比、综合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
的分析,从中找出造成质量高或低的原因及因果关系之间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四是在检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推广经验,设法改进薄弱环节。进行质量评比和表彰。以上一系列化质量管理过程,也就是质量控制的过程。3.4做好协调工作,形成合力网络
班级活动的开展,涉及多种因素和各个方面。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出现失调的情况。如学生个人的目标与班级的目标之间,班级目标与学校目标之间可能偏离;实际工作进程与计划规定可能不一致;本班与别的班级、有关部门之间,班内学生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班级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可能过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等等。遇到这类情况,班主任就必须及时做好调整、协调工作。协调的目的在于使得事与事之间密切配合,人、事的力量组合恰当,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减少内耗、增强合力,以保证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协调的工作应贯彻在管理实施的全过程中。3.5培养良好的班风
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班风有好的也有差的。但不管是好的还是差的,它一旦形成,都会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为了搞好班级的建设,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必须努力在本班培养、建立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而且,它还应该具有本班的特色。为了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班风,班主任除了要经常加强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外,还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严要求、持之以恒、坚持长期的培养工作,要善于将班级的优良作风、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