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危机与稳定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金融界掀起巨浪,众多大型的金融机构纷纷倒闭,投资者损失惨重,对资本市场丧失信心,很多国家的金融业出现无序、失衡的状况。金融危机产生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种种风险交织在一起,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是空前的。我国正处于改革深水区和重大经济转型期,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中央银行要关注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防止出现系统性危机,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 金融稳定概述
(一)金融稳定的内涵
我国目前对金融稳定尚无明确的定义,外国学者也没有给出统一的界定。欧洲中央银行的理解是:金融稳定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能得以发挥,金融业本身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地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协调。这种金融稳定性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金融稳定的特征
1.金融稳定具有战略性。金融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经济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实现资源的跨期配置。从长远来看,金融创新日新月异,未来经济的较量是金融实力的比拼。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为了打好无声的“金融战”,我们必须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2.金融稳定具有系统性。金融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影响到金融、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都会发生紊乱,运行效率低下,银行、证券、保险业都会受到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协调好各个环节。
3.金融稳定具有复杂性。金融稳定不是简简单单的均衡稳定和绝对的静止,
而是系统内部的博弈。各种金融风险交错在一起,金融系统内部组织和结构复杂,实践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绝对的平衡点。我们只能尽量去调节和控制金融风险,降低不稳定因素发生的概率,实现金融高效运行状态。
(三)金融危机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金融危机是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亚洲、南美洲等地爆发的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金融风险的高度传染性和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开始重视金融的安全和稳定性,并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维护金融的稳定。
二、 维护金融稳定应注意的问题
(一) 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掀起创新浪潮,金融自由化增强。金融工具创新,出现大额
存款定单、期权期货、互换等,衍生产品发展迅猛。资产证券化趋势明显,“金融脱媒”现象严重,最终酿成了次贷危机。现有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逐步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以往金融体系的“影子银行”体系,从而规避既有的监管,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出现交叉,原有的分工限制日益模糊,混业经营将大大加大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以规避监管和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使道德风险难以控制,经济主体借此转移风险,给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 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不可忽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金融市场的相互联动越来越明显,国际金融市场的重
大变化影响着我国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形势。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国、欧洲、日本的股市波动会影响我国股价的变化,不仅国际市场上股市之间存在联动性,甚至国内市场上各股市板块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当上证综指全线飘红时,深证指数往往上涨,香港恒生指数的变动也无一例外地牵动着大陆人的神经。此外,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市场联动性造成了金融风险的高度传染性,给金融稳定带来挑战。
(三) 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金融的实质是实现资源的跨期配置,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受实体经济需求
的引导。当实体经济发展出现瓶颈时,金融业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资产泡沫严重,房地产、古董字画大肆炒作,房价居高不下,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中小企业陷入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出现实体经济“钱荒”与虚拟经济“钱多”的现状。金融部门服务不到位,实体经济发展受限,金融的稳定性对于发挥金融的服务功能至关重要。
三、 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占主导作用
(一) 制定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具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应该根据国内的经济情况,综合衡量国
外的经济形势,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稳定币值要求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而维持汇率的基本稳定。货币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货币供需相对平衡,防止流动性过剩。当市场货币投放量过多,经济发展难以完全消化,会引发通货膨胀现象,价格提高。2008年央行向市场投放了四万亿,虽然暂时让中国走出经济危机,但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这项货币政策的后遗症不容小觑。2013年中国出现钱荒,资金吃紧,利率上升,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对内制定的货币政策要符合国情,维持币值、利率和汇率的稳定。
(二)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虽然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占主导地位,但不能单枪匹马,必须寻求其
他部门的配合,进行分工合作。多部门协同实现金融稳定目标,有助于提高效率。税务、财政等部门与中央银行一起展开对话,探讨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共同创造稳定的宏观金融环境。
(三) 建立金融安全网,加强国际间监管协调
维护金融稳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加强国际间交流学习和监管协调。中
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行有效的审慎监管,实行保护投资者的制度。当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时,中国人民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个别金融机构倒闭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建立健全金融安全网。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扩大信息交流,创建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制定统一的监管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共赢。
四、 其他对策
(一) 培养和增强道德自律意识,从行业内部控制抵御道德风险
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首先是要建立道德自律约束机制。微观主体是经济活
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是经济链条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培养投资者的道德自律意识,减少道德风险,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金融创新使产品变得复杂,加上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很难识别和判断金融产品的内在风险性。金融系统应该制定一系列准则来规范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形成道德约束机制。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时,应严格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维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保障机制,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
银行体系的信心。当存款保险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或负面新闻时,可降低存款者的恐慌感,有效防止银行发生挤兑风潮,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同时,存款保险制度也是一种市场机制,它促进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引进了机构破产程序,保护中小银行的合法利益,促进公平竞争。有效防止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形成倒逼机制,让其成为最后兜底人,从而减轻了央行的负担,使中央银行能更自主地从全局意义上实行宏观调控。
(三)继续深化改革提高金融稳定性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改革攻坚克难期,金融领域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需
进一步改革。中国应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放开存贷利差,与国际融合和接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人民币世界化的进程。建立更加市场化的金融系统,让市场充分配置资源,提高金融运行效率。总之,金融改革是增强内部稳定性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崔建军,王利辉. 金融全球化、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研究[J]. 经济学家,2014,02:92-100.
[2]马勇. 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论与实证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13,11:4-15.
[3]黎梓烨. 金融稳定与金融管理的关系研究[J]. 时代金融,2014,29:37.
[4]李云峰,崔静雯,白湘阳. 金融稳定沟通与金融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