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伴随着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就业压力也明显加剧,就业问题已经涉及到千家万户,这不仅牵涉到百姓的生计,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在新形势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市场也遭受到了世界金融市场萧条所造成的不小的冲击,这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明显影响,也将会是未来就业情况的一个不小的隐患[1]。此外,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持久低迷,不能为就业结构的改变提供一个良好的保证。
2.1 大学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多
从建国初期到八九十年代中期,我国高校招生人数相对较少,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也急需一批有文化、有素质的年轻人加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因此在那个时候,根本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二十年后的1997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首次突破了100万,2002年,毕业生数量已已经上升到了145万,2005年增加到338万,到了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则突破了400万,达413万[2-4]。2009年毕业人数飙升到611万,直至2013年的近700万[5]。这些逐年增长的数据让毕业生感到不安,让高校的老师感到不安,让社会感到不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经是相当严峻,也迫切需要我们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相应的对策去控制这个局面,去解决这一难题。
2.2 大学生初次就业困难
大学生初次就业困难并非说大学生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困难,而是这些毕业生在初次找工作时就业时间拖延,导致初次就业率降低,现实的收入与预期收入差距较大,这也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大学生对工作的不满而重新选择就业机会。
此外,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眼高手低,都选择发展潜力巨大的一线城市,且多会选择高薪部门,而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参加工作。有调查表明,对3000多名本科应届毕业生工作地点意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4.8%的毕业生首选到北京工作,而仅有2%的毕业生首选去中西部地区发展[6]。加之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并不是特别扎实,其现实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2.3 大学生创业艰难
虽然大学生用有知识和技术,同时也具有创业精神, 但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当前, 很多大学生无疑也会选择自主创业, 靠自己去创造自身的就业机会。从长期来看,这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也不失为一条新道路。近年来的大学生创业热,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业能力与素质的日益成熟。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也确实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契机。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 当地政府也会鼓励大学生创业, 并出台像免息贷款、纳税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成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催化剂。
虽然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了不少毕业生的选择,但实际走上创业之路并且坚持下去创业成功的的大学毕业生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因此, 在充分肯定大学生创业的同时, 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创业所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刚刚结束大学生活毕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并不完全具备创业的优势和必要条件。一是所学知识本身的限制[7]。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 所学知识是有局限的, 有些学文科的学生,对于商业统计、会计、税收理财等方面的知识是很匮乏的;而有些学理科的学生, 虽然在商业、理财方面占有优势,但往往无法把自己的创意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缺少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 分析时采用的数据经不起推敲,没有说服力。二是相对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 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大学生虽然有理想与抱负, 但往往“眼高手低”,创业过程中大多纸上谈兵,而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和相关的知识。三是资金问题。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没有任何资金积累, 除了极个别学生有家庭资金支持外,大多数同学都将遇到这个困难[8]。因此,大学生自身创业条件以及创业环境仍不算成熟。
3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3.1传统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
一是像公务员、教师等"铁饭碗”的观念已经在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就是考公务员、当教师、或者进国有企业等相对稳定的职业,而这样的岗位目前日益饱和,需求量少;还有很多毕业生宁可放弃高薪或暂不就业,也希望获得事业身份的编制等,不愿去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不愿去中小企业等,这种传统观念导致毕业生的社会自我优越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毕业生就业。
3.2宏观就业形势低迷,产业结构不平衡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是从1999 年以来经济增速的最低值,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直接导致劳动力需求不足,特别是产业结构和供需矛盾变得异常严峻[9]。由于我国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非常有限,大多数企业在发展期间紧缺高技术型人才,但是毕业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这势必造成市场供需矛盾,增加毕业生就业难度[10]。与此同时,市场就业环境产业结构的供需矛盾表示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供过于求,更是结构性方面的供过于求;当今时代,我国也越来越往知识、技术密集型发展,社会需求也越来越面向重点院校高学历、高技能水平集中,从而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平衡。
3.3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定位不准确
就业定位不准确、就业观念偏差是近些年困扰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之一,当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大多就业心态浮躁、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而自身暂时又无法胜任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的职位,从而导致就业困难。据调查,42% 和30% 的毕业生首选地为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愿意去边远省区的学生微乎其微[11]。此外,现今大学毕业生仍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自身能力及个人优势,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相对较为薄弱,不能很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不顾自身条件对薪资待遇要求较高,注重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是导致毕业生难就业的重要因素。
4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对策
4.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必须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从毕业生自身来看,在社会中成熟和完善对自我的认识,在有经济、有保证和对社会认识成熟的前提下择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先决条件。从高校方面看,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连接社会和个人需要与教育供给的制约点[12]。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和学校的自身条件,科学合理地开设专业,调整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2拓展思路,提升自我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历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最高仅在三成左右,即便高校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调节不同学历、学科专业招生数量,及时进行结构的再调整,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问题,因此,调整毕业生跨专业就业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13]。创新往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跨专业尝试也同样是将各领域思想集思广益的途径之一,在求职过程中结合当前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和优势,找到自己存在的差距,那样更具有针对性的找到企业制度或规划中的不足去改善,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4.3加强指导,理性就业
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加大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努力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灵活的就业观念教育,避免误入歧途或者是对生活灰心丧气失去信心。努力纠正大学生狭隘的就业心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甘愿到基层或者是艰苦地区成就自己的事业,为自己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 赵磊波.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4,4:74-76
[2]. 谈寂.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2,1:62-64
[3]. 李建成,张志业,郝惠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100-103
[4]. 王占仁.就业形势与高校就业工作实践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4,1:82-85
[5]. 薛晓静,张艳琼,夏丹阳.浅谈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J].经营管理者,2014,6:128
[6]. 蒋莉.大学生就业创业与青年人力资源管理[J].唯实,2007,3:91
[7]. 向魏.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3(1):111
[8]. 李强天. 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96-97
[9]. 周贵发.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7:115-116
[10]. 张雪,王晓棠,阚世强等.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J].新西部,2014,4:96
[11]. 樊永生. 大学生社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63-164
[12]. 张红慧,赵雪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初探[J].老区建设,2013,2:51-52
[13]. 李翠莲.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解决措施[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