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美丑分析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美丑分析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形象塑造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经典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面和心邪,迫害吉卜赛女郎艾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愿救女郎而舍身,体现了一种超越爱情的社会博爱。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塑造了纯洁善良的艾斯梅拉达、阴险刻毒的克洛德、放荡无情的弗比斯……当然,还有敲钟人——卡西莫多等众多人物形象。
二、卡西莫多形象的美丑对照
1.被夸大的丑陋
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形象对比做好了准备。 从文本分析,卡西莫多的外在形象确实丑陋,这从感官上就为其美好爱情幻想设置了障碍。
2.丑陋外表映衬下的内心极大的美
雨果塑造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丑八怪”,他赋予了卡西莫多另一种“美丽”,一种隐含的内在美。卡西莫多是一位自身条件极差,但又对浪漫爱情充满幻想的悲剧人物。他长相怪异,从小成为弃婴,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由于从小在教堂长大,他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长大后,持续留在教堂做敲钟人,所以他所爱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副主教克洛德,一个是教堂的没有性命的大钟。
卡西莫多的外貌丑陋,但是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爱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可是,当漂亮仁慈的艾斯美拉达出现的时候,唤醒了他内心对美妙爱情的渴望。然而幻想的美丽的图画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快活,反而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理缺陷带来的精神上的苦楚。他盼望接近艾斯美拉达,但又怕自己的丑恶令艾斯美拉达难受和惧怕。
然而,卡西莫多的“美丽”根本不为人所知。心理学认为:只有外表美丽而诱人的物象才能吸引大众注意,如果质美而文弱,大众认识就会仅停留在对表象的感知上,而不会发展到对其本质的探索。可以说卡西莫多就是淤泥中的一颗夜明珠,周身涂满了肮脏的泥巴,很少有人去剥泥见珠。因此,他的美丽欠缺的是适当的表现形式,无适当形式来表现的所谓的美丽只不过是海底乌金。由此可以判断卡西莫多的悲剧是其表象丑陋阻滞了人们的深层认知,是必然的。他在钟楼上绝望地疾呼“天厌弃啊!人就只应该外表好看啊!”,正触及到问题的核心。
三、明知表象丑陋是爱情幻想破灭的根由,还是难抑美丽的诱惑,用生命作赌注妄加追求,使其悲惨结局更加惨烈
1.表象的丑陋破坏了爱情结构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爱情是由三种情感构成的:一是由美貌发生的愉悦感觉;二是肉体上的生殖欲望;三是浓厚的好感和善意甚至是奉献”。按照审美规律,人们对客体的认知和把握,总是从事物存在的感性形式开始,由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由于外在感性形式有着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如果外表美,能使人在观照时得到精神愉悦和快感;如果外表丑,则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这种先人为主往往阻碍了人们审美由外观直觉向伦理道德深入,而以对人的表面印象代替了对人的全面的,本质的了解。
2.爱情是美丽的,但是单方面的爱意却是悲剧的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并不能使对方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