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杂文随笔中的黑色幽默
一、前言
在文学创作中,王小波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王小波在开创新的文学形式的同时,也对其语言表达的特色进行了定位。他整个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大都是以批判、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并毫不避讳的采用第一人称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把最接近现实的东西反映给读者,这种独特的叙事形式,也非常地容易与他人的文学作品形成鲜明的语言风格特点。
王小波杂文既是对历史的批判思想的集成,又是对新思想充分接受的幽默风格语言艺术。既王小波杂文的语言特色理论既有大家风范,又不乏对社会自由思想的探索的小家子气概,这也充分的显示了王小波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二、王小波杂文的语言特色
(一)王小波杂文既幽默又通俗易懂
幽默对于文学家来说,从来都不是困难的,那么对于王小波这样个性的文学家来说,就更是喜闻乐见了。
王小波杂文中的幽默智慧结晶,主要体现在其讽刺的艺术水平上,通过杂文中的讽刺情节、讽刺的语言、讽刺的人物和行为,充分的构造黑色幽默的框架,
将反讽的手法灵活的运用起来。自古幽默与反讽并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反讽的最高境界就是说着玩笑的话,开着玩笑的说话,但却把他当真。另外一种是说着严肃的话,却不把它当真。而王小波杂文中的最常见的反讽形式则是前者。这种反讽的形式的出现,常常伴随绝望式的幽默。所以,在研究王小波杂文的语言特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其对反讽情节的描述,逐层的解开王小波杂文的黑色幽默。
王小波杂文中言语的讽刺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表达风格等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反讽叙述的。基于王小波小说可知,其言语反讽通常划分成2种方式,一是“导谬式”;二是“佯谬式”。
首先,“导谬类”言语反讽是王小波应用比较频繁的一种反讽手段,通过把某些貌似无关的一般事件融合在一起,或者突破相关事件固有的逻辑关系,进而推导出甚感可笑的缪论,最终实现反讽目标。
其次,“佯谬式”言语反讽指的是通过貌似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推导出当前已经形成的结论,以此体现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合理、充满荒诞的那一面。在“佯谬式”言语反讽中,王小波是典型代表者,其“破鞋论”极具代表性,原文为:你是不是“破鞋”不重要,大家都说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基于这一思维逻辑,若众人皆认为你是反革命人士,那么你就是反革命人士,别无其他。这一令人发笑的荒谬逻辑推导其实是在暗讽文革时期人们丧失了辨识真假的理智。
王小波将这些常人不易察觉的细节把握的非常到位,对权力与体制那些光鲜背后的丑陋与滑稽展开了深层挖掘与探究。通过幽默的话语为读者呈现人生悲剧,抛弃了令人倍感沉闷的教科书式叙述,不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幽默效果,还能够体现王小波的独特叙述风格。
(二)王小波杂文反讽、戏谑
王小波在经常会通过三种黑色幽默方式进行创作,一是“虐恋”;二是“追捕与逃亡”;三是“刑罚”,以此来削弱小说的悲剧色彩,促进喜剧意蕴的显现,由此可见,在王小波的杂文中戏谑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虐恋”、“刑罚”、“追捕与逃亡”这些情节构成方式,通过构造这些戏谑的情景,反讽现实中的很多问题。
1.虐恋情节
虐恋情节是一种基于微观角度而体现权力对个人影响的形式。与此相关的情节中,施虐者通常是法律体系、国家加强或者掌权者,它们皆是权力的象征。在王小波的小说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施虐者鞭打、惩治受虐对象,其内在含义为掌权者与普通人之间存在着紧张而亲密的联系。在其小说《2015》中,就有诸多虐恋情节,受篇幅限制,在此进行简单说明,小舅妈在押送其王二(即小舅)去碱厂的过程中与其发生性行为,并宣称是废物利用。她认为他们之间是不同层次的人,自己是个有觉悟的人。不过王小波采用调侃的口气表示,小舅妈的觉悟并不如一个三四岁的小孩高,小孩不会废物利用而是充分划分界限。王小波所创作的诸多作品中皆存在虐恋情节,基于此王小波讲述了一个个充满禁忌的故事,表达了对专权强大控制能力的不满,但是通过充满趣味且无损大雅的两性游戏影射强权对个人作用,充分发挥了虐恋的深层意蕴。
2、刑罚情节
与虐恋情节相比,王小波在其作品中对刑罚情节的描述要更多一些。他认为生存就是一场残酷而无情的刑罚。而这一观点在《黄金时代》和《三十而立》中得到了体现。王小波认为,生存是一场残酷而无情的刑罚,其最终结果只有一个---走向死亡,那么应该奋起抗争,不应唯唯诺诺一直受其管制。它应当揶揄,也应当学会黑色幽默。在对具体情节进行描述时,王小波并不会正面阐述刑罚,也不会通过露骨的话语描写性爱情节,他的关注点在于揭露刑罚过程中,极权势力对脱离体制的个人迫害。
3、追捕和逃亡情节
细细品味《2015》这部作品中这些追捕逃亡情节,你会发现它含有非常明显的寓言化特征。逃亡者通常比较聪明,可将其视为智慧的凝聚者,而抓捕者则是强权、专制的代言人。抓捕方对逃亡方实施大范围追捕,体现了强权对智慧的害怕与担忧。
无论是虐恋、刑罚,还是追捕与逃亡,这些情节具有强烈的寓言化特征,其主题也是非常明确的--人时时刻刻处于荒诞社会之中。在娴熟运用上述情节的基础上,王小波而读者刻画出了一种异常精彩的游戏化、剧烈化审美形态。
三、王小波杂文通过其语言特点反应社会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王小波曾表示:“无论是爱,还是吃,都是任性的构成因子;若未成功获取,则会演变成人性的阻碍。但是在所创作的作品中,此类阻碍看似是主题其实并不是,我的主题只有一个---反思人的生存现状。”诚然,在其小说中,布满了对存在意义的反思,其小说是由各个充满黑色幽默情节组成的,所以在反思中亦深具黑色韵味。
(一)对智慧、趣味的向往
在王小波意识中,人要活的有质量、有梦想、有追求。而这里的“有追求”则指的是对兴趣、对智慧的一种强烈追求。
人的聪明才智不能基于正常渠道被掌权者发现,人才只能通过变装来达到典范标准的需求才能实现上位,此氛围的描写也具有很强的黑色幽默特性。
虽然人的趣味会与聪明才智相关联,不过有时这两者会被同步约束及限制,此观点可通过《红拂夜奔》内容体现。李卫公曾经根据个人智慧研发出水力长安及风力长安两个方案,不过都被大唐皇帝忽略不予采纳,最后选用了人力长安这一处理方案。若同时选用李卫公设计的两种方案,可从根本上增强其生产力,降低人力负担。不过大唐皇帝的观点是,通过人力来健康城市发展进度,可有效限制人类聪明才智的进一步发挥。为与皇帝观点保持同步,防止人们与自己一样具备一定的聪明才智,李卫公还研发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草案,然而在受到皇帝指派人员的恐吓及暴力处理后,李卫公也放弃了继续设计的念头。
虽然此事件看着比较荒唐,却从根本上体现了作者追求趣味及智慧的坚强信念。聪明才智的持有人只能通过强权政治才能得以生存及发展,而统治者为进一步巩固个人根基会采用大量恶劣的手段扼杀民间出现的智慧者,从而导致拥有智慧的持有者只能为专制统治者服务。
(二)对自由、理性的渴求
在追求趣味及聪明才智的过程中,可反映出小说家王小波对理性及自由的高度渴望。在其创作的小说中,理性及自由是彰显人生真谛的有力保障,是存在意义的核心环节。若认为《红拂夜奔》这篇小说是对扼杀聪明才智及趣味的真实写照,那《寻找无双》就是对不解自由、恐惧理性的真实写照。王小波基于小说展开了深度检验,呈现了一个没有理性及自由的世界是最恐怖的。
将王小波的个人观点作为此章节内容的总结点也许最合适:存在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存在的荒诞形式是无法转变的,不过若一味的逃避不敢直接面对也许会产生更多的痛,所以人只能无奈的生存于世上,通过深度的思考、个人聪明才智、理性的大胆追求,向现实世界发出最具有挑战性的抗议,选择嘲笑荒诞的形式来抗议荒诞。
四、结语
纵观多个黑色幽默小说,王小波创作的小说特性最显著的。在反讽方面因思考问题的角度及深度不同,所表达的故事手法也就存有很大差异。此外,因不同作者所具备的天赋才情不同导致“幽默感”的分化程度产生明显不同。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通过玩笑来制服对手是不错的方法,不过此玩笑需对敌人产生致命打击,反之,玩笑也就是生活中的乐趣而已。”
王小波在其小说中采用的每一个幽默玩笑,都是对当时情景氛围的一种讥讽,不仅达到了幽默效果,也从侧面体现了思考的广度,通常会对讥讽对象造成致命伤害。
基于喜剧表达之上与悲情现实相关联是黑色幽默小说的一大亮点,使人们在享受到小说带来的愉悦同时,也能产生更有深度的思考,不只是为了幽默读者而幽默,更是通过深度思考来反映当前人类生存状况。纵观当代文学领域,能通过反讽形式来呈现黑色幽默情趣的作家,也只有王小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