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时光]最美的时光番外三怀孕
教育是一面镜子,每天都映出我们喜怒悔乐的模样,记录我们苦苦跋涉的足迹,留存最幸福美妙的时光…… 那个等着老师夸的孩子 中午来到教室,看到孩子们的硬笔习字册齐刷刷地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孩子们真的长大了,省心了。还没有长大的是杜斌,他窝在自己的座位上,作业本上全是空白,连一个字也没写。看到我,才慌忙拿起笔,可是已经晚了。我气极了,夺过习字本愤怒地吼道:“别写了,真讨厌!”这孩子,真是无可奈何不可救药啊!他老是拖作业,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我还反复地提醒他:看你能不能跟大家一样,自觉习好字。谁知一点效果也没有……真是气死人了!
去年他们三年级时,我接到这个班。考虑到孩子们年龄还小,又要学会用钢笔写字,在铅笔字向钢笔字的过渡时,孩子们肯定不大适应,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因此每天中午的独立习字课我都及时赶到学校,辅导他们把字写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日积月累,孩子们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也渐渐养成了独立自觉、认真习字的好习惯。这个杜斌呢,当初他的字乱得像草堆,既不成块也不成行。可是慢慢地,他的字也一笔一画变得越来越工整、整齐了。由此可见这孩子变得有耐心了,学习态度也改变了。这么大的变化真出乎意料,让人欣慰!今年呢,他们升了一级,又长了一岁,相应的学习的自觉性也应当增强。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独立性,我首先要求他们能够独自认真习字,利用午休时间写1页硬笔字。孩子们非常乐意,大部分都能做得很好,可就是这孩子屡教不改……唉!连一点自觉性都没有,不说也罢!
晚上放学时,蒋小轩把杜斌的习字册交给我。一看,字写得还算工整,但想到中午的怨气,忍不住问:“杜斌呢?”“老师,他不敢来。老师,你不知道,他有意等你来他才习字,他等着你夸呢!”“啊!原来是这样的啊!”
我惊异不已,谁能想到这个呢?以前,为了让他那“豆腐渣”的字写成块,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写,时不时地夸奖:“这一横多有力!”“再慢一点会更好!”“越来越漂亮了!”……没想到,写字成习惯了,夸奖也成了习惯。唉呀呀,怪不得我三番五次警告也不起作用了!
我们当教师的都有一个习惯,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自我、从学校、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居高临下地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并且监督学生一定要做到;学生一旦做不到,我们就会责怪他们。可是,我们是否设身处地地想过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呢?作为生命的个体,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自己的需要,特别是来自于教师的。他们渴望得到肯定,激励和欣赏,这是激发生命前进的根本动力。可惜,这些渴望常常被我们的种种要求所淹没。因此,犯错的常常是我们自己,而并非是学生。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是知识,是分数,还是无休止的题目训练?都不是,他们真正需求的,是情感的丰润,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归属,是这些非智力非知识的因素,这才是孩子们心灵成长的甘露。所以,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应是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个“人”是独特的是个体的,而不是学生这个宽泛的集体。真正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尊重和爱护每一个生命个体,要量体裁衣,要因人而异,教育才能抵达心灵,温暖生命,愉悦精神。感谢杜斌这孩子,是他让我豁然开朗,探寻到教育的真谛。我知道,他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一个,别的孩子虽然没有如此直率地表现,他们同样也都有如此强烈的渴求。我错了!我们怎么可以忽视学生的心灵需求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读懂每一个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够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呢?
那个要抄书10遍的孩子
訾佳辉,大大的眼睛,短短的头发。他总是不做家庭作业。也难怪,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开网吧,整夜不回家,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谁管他作业呢?虽然我每天都要检查,但是他也只是隔三差五地做做,这样一来,他的成绩就被拖下来了。为了鼓足他学习的劲头,我给他找了个朋友式的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