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近些年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社会危害性极大,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生存问题与发展问题的背离,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背离,专业知识分子队伍薄弱。因此,从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做好“三网”建设,加大相关教育投入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教育
近年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从2003年的“非典”至2009年的“H1N1”,无一不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为了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严重危害,本文拟就在厘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找出症结所在,进而探寻出良好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含义及其特征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对症下药须先应该厘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性。
第一,发生的突然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测,有的甚至不能预测,而且常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发生。 例如“非典”,仅几个月间全国各个省区全部有了“非典”的侵入,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考验着我们党和政府的应变能力。
第二,结果的危害性。就人群而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广泛,甚至波及整个工作与生活群体,甚至可能导致跨地区、跨国界传播。经济危害更是不言而喻,由于其发生突然,罹及数众,因此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颠覆了整个经济秩序的运行。
第三,处理的综合性。由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威胁极其严重,对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而且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其抢救干预、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理常常需要多个系统、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必须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才能综合协调解决。
第四,决策的时效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突然的发生性和事件演变过程的难以预测性,救治机会稍纵即逝,如果干预过晚往往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后果,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必须果断作出决策,迅速干预。
第五,结果发生的人为性。虽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往往是发生突然,难以预测,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扩散就常与违法行为、责任心不强有着直接的关联。
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生存问题与发展问题的背离
《2000世界发展报告》对贫困的认识是:“穷人生活在没有最基本的行为与选择的自由的境况中,而这种自由是使他们生活改善理所当然应具备的。通常他们缺乏必要的食品和和住房、教育和医疗,以便使他们能过剩所有人都向往的那种生活。面对疾病、经济混乱和自然灾害,他们十分脆弱。”由于贫穷的层面在经济落后地区较大,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突然发生的可能性和防御防范的难度。
必须看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深层次的原因是生存与发展的背离,贫困往往会增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且也会增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治的不确定性。如果政府过分地加大经济的投入往往会忽视公共卫生的维护。这就使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陷入了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怪圈之中。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背离
由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比较落后,人才大量外流,加上政府GDP的硬性要求,这都会产生经济增长了,却并没有长足发展的现象。过分重视经济增长,不计后果的引进高污染、高噪音、低附加值的企业往往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埋下了隐患。以山西朔州毒酒事件为例,这个毒酒事件导致朔州、大同等地先后有数百名群众饮假酒中毒住院,近30人死亡。还导致了整个山西酒业的大萧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山西毒酒案”,在事件发生后,朔州白酒企业几乎全部陷于瘫痪状态,甚至山西的名酒也销量大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知: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往往会带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隐患,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则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专业知识分子的队伍较差
“由于公共卫生上作不受重视,人员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现在岗的公共卫生人员,特别是基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数量少、素质偏低,公共卫生研究力量分散。”我们不能小看知识分子独有的话语权威,这往往会左右群众的思维。在破坏分子造谣生事时,如果政府直接出面会导致公众的舆论反感,专业知识分子的辟谣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分子的缺位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一个问题。首先,财力物力投入不够。我国的卫生资源一直十分匮乏,影响了卫生防疫系统对重大疫情的及时有效处理。其次,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专业知识分子的缺少必需得从教育上找问题,因为教育是人才的“助产妇”,可以说什么样的教育就出产什么样的人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教育在我国并不系统,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少直接影响了学习这方面人数。
三、现实中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积极措施
1.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援
加强对偏远贫困地区的支持不失为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一个较好选择,因为要解决生存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怪圈必须需要政府的介入,而政府的发展式扶贫是全方位的扶贫方式,这不仅能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而且不损害自身公共卫生事业。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反贫困事业,更加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将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工作的焦点放在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做到为人民办实事,做人民的公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完善,在一个最高层面上全面的提升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治理。
2.做好“三网”建设
从2001年6月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网、信息报告网、紧急医疗救助网的“三网”建设,收效明显。这不失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推广。 “三网”建设以自身为基础,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点为切入点,进行了从预防、治理到后续的全面涵盖。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人为性特征建立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网,责任追究到个人,这就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防止人为扩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的普及一方面提高了群众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敏感程度,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高了预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及时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紧急医疗一直是一个大问题,而紧急医疗救助网的建立,很好地协调了各部门调动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救援速度。同时,“三网”的实施极大地节约了经济资本,且为防止社会恐慌做出了重大贡献。
3.加大教育投入
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的永远是我们的医务人员,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应急处理的主力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作出判断,还要及时的向上面和外界传达信息;在突发事件应对的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身处的位置也是最危险的,他们随时可能受到这些突发事件中病魔的威胁,风险非常大。因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项重要下作就是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和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实施医学教育培训。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投入,才能把更多的人才吸收进这个职业;只有加大教育投入,才能够 提高从业人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通过鉴于投入,才能使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3.
[2] 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来宝和.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J].职业与健康,2006,(21).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教育
近年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从2003年的“非典”至2009年的“H1N1”,无一不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为了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严重危害,本文拟就在厘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找出症结所在,进而探寻出良好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含义及其特征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对症下药须先应该厘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性。
第一,发生的突然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测,有的甚至不能预测,而且常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发生。 例如“非典”,仅几个月间全国各个省区全部有了“非典”的侵入,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考验着我们党和政府的应变能力。
第二,结果的危害性。就人群而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广泛,甚至波及整个工作与生活群体,甚至可能导致跨地区、跨国界传播。经济危害更是不言而喻,由于其发生突然,罹及数众,因此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颠覆了整个经济秩序的运行。
第三,处理的综合性。由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威胁极其严重,对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大,而且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其抢救干预、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理常常需要多个系统、多个部门密切配合,必须在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才能综合协调解决。
第四,决策的时效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突然的发生性和事件演变过程的难以预测性,救治机会稍纵即逝,如果干预过晚往往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后果,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必须果断作出决策,迅速干预。
第五,结果发生的人为性。虽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往往是发生突然,难以预测,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能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扩散就常与违法行为、责任心不强有着直接的关联。
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生存问题与发展问题的背离
《2000世界发展报告》对贫困的认识是:“穷人生活在没有最基本的行为与选择的自由的境况中,而这种自由是使他们生活改善理所当然应具备的。通常他们缺乏必要的食品和和住房、教育和医疗,以便使他们能过剩所有人都向往的那种生活。面对疾病、经济混乱和自然灾害,他们十分脆弱。”由于贫穷的层面在经济落后地区较大,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突然发生的可能性和防御防范的难度。
必须看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深层次的原因是生存与发展的背离,贫困往往会增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且也会增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治的不确定性。如果政府过分地加大经济的投入往往会忽视公共卫生的维护。这就使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陷入了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怪圈之中。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背离
由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比较落后,人才大量外流,加上政府GDP的硬性要求,这都会产生经济增长了,却并没有长足发展的现象。过分重视经济增长,不计后果的引进高污染、高噪音、低附加值的企业往往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埋下了隐患。以山西朔州毒酒事件为例,这个毒酒事件导致朔州、大同等地先后有数百名群众饮假酒中毒住院,近30人死亡。还导致了整个山西酒业的大萧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山西毒酒案”,在事件发生后,朔州白酒企业几乎全部陷于瘫痪状态,甚至山西的名酒也销量大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知:过分重视经济增长往往会带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隐患,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则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专业知识分子的队伍较差
“由于公共卫生上作不受重视,人员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现在岗的公共卫生人员,特别是基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数量少、素质偏低,公共卫生研究力量分散。”我们不能小看知识分子独有的话语权威,这往往会左右群众的思维。在破坏分子造谣生事时,如果政府直接出面会导致公众的舆论反感,专业知识分子的辟谣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分子的缺位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一个问题。首先,财力物力投入不够。我国的卫生资源一直十分匮乏,影响了卫生防疫系统对重大疫情的及时有效处理。其次,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专业知识分子的缺少必需得从教育上找问题,因为教育是人才的“助产妇”,可以说什么样的教育就出产什么样的人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教育在我国并不系统,政府对这方面的投入少直接影响了学习这方面人数。
三、现实中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积极措施
1.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援
加强对偏远贫困地区的支持不失为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一个较好选择,因为要解决生存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怪圈必须需要政府的介入,而政府的发展式扶贫是全方位的扶贫方式,这不仅能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而且不损害自身公共卫生事业。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反贫困事业,更加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将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工作的焦点放在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做到为人民办实事,做人民的公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完善,在一个最高层面上全面的提升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治理。
2.做好“三网”建设
从2001年6月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网、信息报告网、紧急医疗救助网的“三网”建设,收效明显。这不失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推广。 “三网”建设以自身为基础,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特点为切入点,进行了从预防、治理到后续的全面涵盖。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人为性特征建立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网,责任追究到个人,这就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防止人为扩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的普及一方面提高了群众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敏感程度,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高了预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及时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紧急医疗一直是一个大问题,而紧急医疗救助网的建立,很好地协调了各部门调动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救援速度。同时,“三网”的实施极大地节约了经济资本,且为防止社会恐慌做出了重大贡献。
3.加大教育投入
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冲锋在前的永远是我们的医务人员,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应急处理的主力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作出判断,还要及时的向上面和外界传达信息;在突发事件应对的整个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身处的位置也是最危险的,他们随时可能受到这些突发事件中病魔的威胁,风险非常大。因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项重要下作就是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和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实施医学教育培训。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投入,才能把更多的人才吸收进这个职业;只有加大教育投入,才能够 提高从业人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通过鉴于投入,才能使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3.
[2] 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 来宝和.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J].职业与健康,2006,(21).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上一篇:2000字业务自传
下一篇:采购部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