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雪国列车》的电影色彩分析

    《雪国列车》是奉俊昊执导的电影,影片根据法国同名漫画改编,从末世幻想的角度,展现了对当今人类世界的思考。从题材上说,影片仍属于末世题材,地球被突如其来的气候变迁围困,导致全球陷入了冰期。大部分人类在灾难中灭亡,活着的少数人在一趟永不休止的列车上苟且偷生。现在,这种题材的科幻灾难片,已经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类型片,如《天地大冲撞》、《后天》、《地球停转之日》、《世界末日》等。从这一角度而言,《雪国列车》在内容上新意并不多。但是,影片在形式上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这得益于影片出色的美术造型设计。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影片表现可圈可点,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本文从色彩对影片基调的奠定、对形象的塑造、对情感的烘托三方面,浅析《雪国列车》的色彩运用。

一、色彩对影片基调的奠定

    电影是视觉画面和听觉语言的结合体,听觉效应固然是电影组成的重要部分,但这需要观众经过大脑的思考和理解才能够获得。而视觉具有直观性和准确性,具有听觉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非要给电影的视听定位主次顺序的话,视觉始终是第一位的。而在众多视觉元素中,色彩又首当其冲。在现代电影艺术中,色彩首先是单幅画面的色彩呈现,通过对画面进行组接形成场景色彩,再由场景结构出具有统一和谐的色彩基调的影片。

    一部影片,总是在通过视听语言向观众讲述故事。而讲述的过程,总有一个情感基调,或欢喜、或忧伤,或严肃、或诙谐,这个基调,往往同过色彩来传递给观众。《雪国列车》将时间设定在未来的2031年,人类面临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于是,CW7作为解决方案被79个国家同时运用。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世界被冻结了,除了一部分人逃到了列车上,世界上的其他物种都灭绝了。这列永动的列车,就像诺亚方舟一样,承载着人类继续存在下去的希望。影片开头,列车在无尽的黑暗中飞驰,这黑暗压得人无法喘息。从后面的剧情中我们了解到,柯蒂斯他们所在的末节车厢,在水和食物都被维尔福德派人拿走的情况下,车厢中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老弱和孩童被强壮者吃掉,末节车厢成为人间地狱。黑暗寓意着人类当下面临的困境,也象征着人类的前途的渺茫。随着紧缩的铁门被打开,荷枪实弹的士兵来到黑压压的人群面前。这些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显现出营养不良的症状。这是末节车厢的场景,灰黑色掉成为主宰。影片开场就预设了沉重的背景,而压抑的灰黑色为影片奠定了叙事的基调。当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影片也正是顺着这个思路推动情节发展的。

    影片也并非一直沿用灰暗色调,随着剧情的发展,不同色彩呈现在人们面前,色调的变化与剧情结合在一起。如,从车尾不断向前的过程,柯蒂斯等人经历从底层平民向高层的不断迈进过程。他们经过了绿意盎然的车厢,通过了蓝色水晶宫般的车厢,经过黄色水雾氤氲的蒸汽室,到达红色霓虹闪耀的酒吧间。随着柯蒂斯等人的前进,他们所到之处,也从地狱般的灰暗和残酷,慢慢地变得温馨美满。他们仿佛正在走向天堂。但这一切终于在神圣的引擎室终结,那里只有冰冷的机器,和同样冷酷无情的维尔福德。当柯蒂斯协助尤娜完成了炸毁引擎、打开车门的过程后,荧幕变成了一个纯白的世界。雪崩爆发了,巨大冲击力使这艘方舟断裂。火光中,尤娜和小男孩儿生存了下来。他们携手走出了列车,来到冰天雪地的世界。影片回归明亮色调,预示着人类的希望。

二、色彩对形象的塑造

    在电影中,色彩的重要功能,就是还原真实世界,这也是彩色电影相对于黑白电影而言的巨大优势。1954年,阿恩海姆曾言及:“在黑白电影的时候,我们往往难以分辨演员盘子里的奇形怪状的食物。”这里明白无误的表达出黑白电影在传达信息上的弱点。色彩在还原真实方面,主要表现在对环境和人物的塑造上。

    首先,真实的色彩可有效烘托出场景的真实性。在《雪国列车》中,车厢被分成不同的等级,从车尾向车头,车厢的等级依次提高,如同人类由贫富差距决定的身份地位的变化。在车尾部,暗淡的色彩笼罩着整节车厢,铁皮的车厢包裹严密,人们甚至难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从人们的衣衫,到居住条件,再到人们所吃的乌黑的块状粘稠物,无一不呈现出色彩上的低亮度。当柯蒂斯率领众人突破第一道防线后,他们来到了高一等级的车厢,这里只有单面的床铺,另一面则是玻璃窗户。当列车通过隧道,阳光透过玻璃照进了车厢,耀眼的白光将车厢的内的人瞬间照亮,人们纷纷被强光刺得睁不开眼。此时,影片借助先知吉列姆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列车外的世界。白色成为整个世界的主宰,耸立的高楼成为一座座被冰封的城堡,冰冷和死寂成为世界的全部。车厢内外的鲜明对比,凸显了列车作为诺亚方舟的使命。但列车内森严的等级,无疑又不能简单讲其与万物平等的方舟相提并论。充满绿色植物的车厢,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在习惯了灰暗和冰冷的画面后,突然出现温馨的绿色令人承受巨大的视觉冲击。绿色代表着生机,绿意盎然的车厢与车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里,绿色成为活力的象征,它引诱着柯蒂斯和他率领的贫民,继续向车厢头部前进。

    其次,色彩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色彩可以使角色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是电影在塑造人物时常用的手段。如,《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他们形象十分接近,观众很难分辨他们究竟谁是谁。因此,影片创作者给小矮人的帽子设定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使他们更加容易辨别。害羞鬼是绿色帽子,喷嚏精则为土黄色,而开心果棕色,糊涂蛋暗紫色等等。色彩还用来构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如《罪恶之城》中,影片为黑白色系,其中出现鲜艳的色彩无疑起到强烈的视觉刺激。参议员的儿子“黄杂种”,就是一个通身具有黄色皮肤、散发着恶心气味的家伙,他是影片中重要的反派角色。在《雪国列车》中,色彩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末节车厢中,出现的身着黄衣的胖女人,就是一个用色彩来塑造形象的重要人物。这个胖女人外貌平平,色彩就成为其形象方面的标志。她的黄色衣服在末节车厢的灰暗氛围中无疑非常显眼,黄色在这里既有醒目的提示功能,同时也象征着权力阶层统治阶层的腐朽堕落。黄衣女人来末节车厢的目的,就是寻找合适的孩子,运送到车头位置,来修理只有孩童的身体才能在内部容身的引擎。类似的,作为列车独裁者维尔福德代言人的曼森,她也披着棕黄色的皮草大衣出现在末节车厢中,影片主创者充分利用了黄色系引人注目的特点,将性格乖张复杂的曼森展现在观众眼前。

三、色彩对情感的烘托

    色彩不光可以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更加清楚,它还具有表意的功能。这种表意性建立在人们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当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就会产生和这种色彩相关的实物的联想。这种联想意义建立在社会对实物的普遍共识基础上,实物本身的特点和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起某种约定俗成的联想关系时,便形成了该实物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看到白色,人们会联想到雪,由此产生的联想就是冰冷和纯洁。

    色彩的表意功能,可表现出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影片中,在孩子们上课的车厢,靓丽的黄色和粉色占据了主导。曼森鼓动着孩子们对来自末节车厢的人们表示欢迎,而教室中的音乐教师,则极力鼓吹着维尔福德如何构建交通帝国,以及引擎德神圣性乃至维尔福德的神圣性。从怀孕的音乐教师那夸张的面部表情,以及孩子们虔诚的神态,可以看出这种灌输的成功性,他们的眼中没有丝毫的犹疑。而以柯蒂斯为首的车厢的底层人,面对这种整齐划一的吼叫和歌声,简直无所适从。在黄色与粉色的包围中,柯蒂斯甚至也陷入了迷失中,当掩埋在新年鸡蛋下的机枪扫射时,这些底层人才从梦中惊醒。当柯蒂斯进入霓虹灯闪烁的车厢时,红色和粉色的光包围了他,此时的他充满了杀戮的渴望,他要冲到车头干掉维尔福德。因此,他对身边那些勾魂的艳舞女郎完全视之为无物。直到柯蒂斯冲破所有障碍来到写有黄色W符号的门前,他的愤怒也达到了顶点。黄色象征着权力,而柯蒂斯则在权力之门前徘徊,他被选作了后续的车长,是继续维尔福德残酷的统治和平衡,还是冲破旧有的秩序,矛盾冲突在柯蒂斯的心中激荡。

    综上,独具匠心的色彩运用,使《雪国列车》末世题材的故事讲述得有声有色。由于电影越来越呈现出投资少、门槛低的特点,所以就导致了这个圈子里鱼龙混杂。这其中小制作难免追求速成,大制作也免不了粗制滥造。当故事不再新颖的时候,如何把旧酒装进新瓶,并且把瓶子尽量做得好看,就成为吸引观众的重中之重。《雪国列车》中色彩的运用,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

参考文献:

[1] 徐恩玉.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与艺术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罗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