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的产生原因与形成机理
关于产生欧债危机的原因,许多国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欧元设计存在机制性缺陷(Friedman,2001),欧洲经济发展失衡,欧元区成员国财政不平衡,欧盟合作机制存在缺陷(Stiglitz,2010),欧盟成员国银行交易方式及其政策存在缺陷(Kudrna,2012),国际评级机构有失严谨的评级(Altafaj,2010)。而我们则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最终爆发和逐渐恶化,是由各种深层次的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债务危机的产生原因既有来自金融全球化、欧元货币一体化、财政货币政策不匹配、银行管理和救助不当等金融问题,也有来自产品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缓慢、国际贸易不平衡、房地产泡沫、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等经济问题,还有来自政府失职、过度的福利和消费、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这些不利因素交织和累积在一起,并逐渐演化,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全面爆发,并不断使该危机进一步升级和恶化。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21世纪第1个10年的中期,希腊的经济表现比较强劲。但是,在21世纪第1个10年后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希腊的整个经济尤其是运输和旅游等主要行业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希腊银行开始出现危机,政府被迫斥资挽救,整个国家的债务急剧上升。后来,希腊政府主要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解决当下的债务问题,从而导致更多的债务。其实,21世纪第1个10年后期出现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导致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债务水平大幅上升。
(二)经济缺乏生产性
欧债危机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整体上缺乏生产性。欧元区国家的产品在全球化中缺乏竞争性,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而高科技产品又难以短期获得益处,这样使得国家出现贸易不平衡,贸易赤字不断恶化,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国家政府仍维持高消费高福利所形成的高额支出。以希腊为例,尽管它在2003-2007年期间的经济平均年增速达4%,但是这种增长主要依靠于政府在赤字和高额贷款条件下不得不拉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贷消费,这种大量投资和消费使得赤字不断累积。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高赤字、低FDI,因而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
(三)国家政府失职
尽管各欧盟成员国曾宣誓限制赤字消费和债务水平,但是一些欧盟成员国曾通过使用复杂的外汇和信用衍生结构产品来回避《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则并隐瞒他们的赤字和债务水平,其政府对本国经济均存在管理不善现象。比如,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接受BBC记者采访时承认,前任政府确实对希腊经济管理不善,而且政府失职也导致了一系列的腐败和唯亲问题。葡萄牙政府在1974-2010年期间通过不清晰的私有与共有伙伴关系、大量无效和不必要的委员会和公司外部顾问鼓励过度消费和投资泡沫,对信用风险、公共债务和欧洲结构性基金等均管理不善,直到2011年,当国家处于破产边缘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国家困境。爱尔兰债务危机是由政府为6个主要银行担保造成的,政府通过国家资产管理机构(NAMA)购买银行不良贷款实际上将银行的巨额损失和债务转嫁给了纳税人,从而导致2010年失业率上升至14%,2010年财政赤字上升至32%。
(四)过度的福利、举债和消费
希腊在2003-2007年期间的较快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常年财政与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以及逐年增加的公债水平,而且加入欧元区后,希腊政府的宽松财政政策、不断增加的公共部门支出、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对外债的依赖程度。其实,希腊一直维持着高水平的财政赤字和高额的负债比例,两项指标均远远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警戒线(分别为60%和3%),但是希腊政府却隐瞒了其赤字和负债水平。根据欧盟数据显示,2009-2010年,在27个成员国中,除了瑞典和爱沙尼亚两个国家之外,其它所有成员国均不达标,而且,诸如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的欧元区小经济体均出现了负债与赤字的双高情况。
(五)国际评级机构对主权评级的下调
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欧盟成员国的主权信用级别实际上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和恶化的直接原因。2009年12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主权债券评级,致使投资者大量抛售希腊国债。2010年4月27日,标准普尔进一步将希腊主权评级下调至垃圾级,而与此同时,对包括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信用级别也纷纷下调,逐渐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恐慌。2011年12月5日,标准普尔根据5个相互关联因素的系统性压力将欧元区15个成员国的长期主权级别调整到负面的“信用观望”状态,认为整个欧元区将在2012年出现更大的经济萧条风险。2012年6月25日,穆迪下调西班牙28家银行评级,使西班牙银行救助迫在眉睫。
(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匹配
欧元区使用统一的货币和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欧盟成员国仅有财政政策而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匹配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截然不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时期,由于欧元区的通膨和外汇压力被整体稀释,欧元区国家容易从外部获得廉价贷款,这样则会促使各国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不断通过借债来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衰退时期,大幅增加的借贷成本和不断增强的偿债压力使得过度依赖举债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无以为继。处于高负债的经济体也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只能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和大幅削减工资与福利。工资与福利的刚性问题激化社会矛盾,增加社会压力,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使得原本处于困境的经济体更加雪上加霜。
(七)市场信心的丧失
随着欧债危机的发展,希腊以及其它国家的债券风险溢价增加趋势日益明显,欧洲市场投资者信心被逐步瓦解。从出台到执行一波三折的每个欧洲救助方案在欧洲各国能否真正达成统一以及能否最终得到有效执行都是缺乏信心。由于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各国市场投资者和政府的信心会迅速相互传染,尤其是在金融系统中会由于他们的借贷关系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比如,2011年10月意大利净欠法国3660亿美元,若意大利无法自己融资,法国银行系统则会承受巨大压力而影响法国的贷款者,从而出现金融传染现象。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21世纪第1个10年的中期,希腊的经济表现比较强劲。但是,在21世纪第1个10年后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希腊的整个经济尤其是运输和旅游等主要行业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希腊银行开始出现危机,政府被迫斥资挽救,整个国家的债务急剧上升。后来,希腊政府主要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解决当下的债务问题,从而导致更多的债务。其实,21世纪第1个10年后期出现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导致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债务水平大幅上升。
(二)经济缺乏生产性
欧债危机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整体上缺乏生产性。欧元区国家的产品在全球化中缺乏竞争性,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而高科技产品又难以短期获得益处,这样使得国家出现贸易不平衡,贸易赤字不断恶化,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国家政府仍维持高消费高福利所形成的高额支出。以希腊为例,尽管它在2003-2007年期间的经济平均年增速达4%,但是这种增长主要依靠于政府在赤字和高额贷款条件下不得不拉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贷消费,这种大量投资和消费使得赤字不断累积。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高赤字、低FDI,因而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
(三)国家政府失职
尽管各欧盟成员国曾宣誓限制赤字消费和债务水平,但是一些欧盟成员国曾通过使用复杂的外汇和信用衍生结构产品来回避《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则并隐瞒他们的赤字和债务水平,其政府对本国经济均存在管理不善现象。比如,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接受BBC记者采访时承认,前任政府确实对希腊经济管理不善,而且政府失职也导致了一系列的腐败和唯亲问题。葡萄牙政府在1974-2010年期间通过不清晰的私有与共有伙伴关系、大量无效和不必要的委员会和公司外部顾问鼓励过度消费和投资泡沫,对信用风险、公共债务和欧洲结构性基金等均管理不善,直到2011年,当国家处于破产边缘时,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国家困境。爱尔兰债务危机是由政府为6个主要银行担保造成的,政府通过国家资产管理机构(NAMA)购买银行不良贷款实际上将银行的巨额损失和债务转嫁给了纳税人,从而导致2010年失业率上升至14%,2010年财政赤字上升至32%。
(四)过度的福利、举债和消费
希腊在2003-2007年期间的较快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常年财政与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以及逐年增加的公债水平,而且加入欧元区后,希腊政府的宽松财政政策、不断增加的公共部门支出、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对外债的依赖程度。其实,希腊一直维持着高水平的财政赤字和高额的负债比例,两项指标均远远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警戒线(分别为60%和3%),但是希腊政府却隐瞒了其赤字和负债水平。根据欧盟数据显示,2009-2010年,在27个成员国中,除了瑞典和爱沙尼亚两个国家之外,其它所有成员国均不达标,而且,诸如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的欧元区小经济体均出现了负债与赤字的双高情况。
(五)国际评级机构对主权评级的下调
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欧盟成员国的主权信用级别实际上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和恶化的直接原因。2009年12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主权债券评级,致使投资者大量抛售希腊国债。2010年4月27日,标准普尔进一步将希腊主权评级下调至垃圾级,而与此同时,对包括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信用级别也纷纷下调,逐渐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恐慌。2011年12月5日,标准普尔根据5个相互关联因素的系统性压力将欧元区15个成员国的长期主权级别调整到负面的“信用观望”状态,认为整个欧元区将在2012年出现更大的经济萧条风险。2012年6月25日,穆迪下调西班牙28家银行评级,使西班牙银行救助迫在眉睫。
(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匹配
欧元区使用统一的货币和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欧盟成员国仅有财政政策而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匹配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截然不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时期,由于欧元区的通膨和外汇压力被整体稀释,欧元区国家容易从外部获得廉价贷款,这样则会促使各国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不断通过借债来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衰退时期,大幅增加的借贷成本和不断增强的偿债压力使得过度依赖举债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无以为继。处于高负债的经济体也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只能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和大幅削减工资与福利。工资与福利的刚性问题激化社会矛盾,增加社会压力,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使得原本处于困境的经济体更加雪上加霜。
(七)市场信心的丧失
随着欧债危机的发展,希腊以及其它国家的债券风险溢价增加趋势日益明显,欧洲市场投资者信心被逐步瓦解。从出台到执行一波三折的每个欧洲救助方案在欧洲各国能否真正达成统一以及能否最终得到有效执行都是缺乏信心。由于全球经济和金融系统之间相互紧密联系,各国市场投资者和政府的信心会迅速相互传染,尤其是在金融系统中会由于他们的借贷关系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比如,2011年10月意大利净欠法国3660亿美元,若意大利无法自己融资,法国银行系统则会承受巨大压力而影响法国的贷款者,从而出现金融传染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