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文化类纪录片的影像表达变迁

文化类纪录片在我国纪录片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提高民族认同感等重要使命。作为能够展示国家形象、推动文化传播的鲜活名片,文化类纪录片的发展不断对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社会环境和受众心理的不同更新自身的创作理念,创作出优秀的文化类纪录片,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以故宫题材纪录片为例,故宫作为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我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聚集地,集中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故宫作为拍摄题材的纪录片作品数量多而又制作精良,在我国的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受众心理的变化,故宫题材记录片在创作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变化,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叙述策略上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样态,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视听语言从“大气磅礴”到“平易近人”

视听语言作为影像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达信息内容的一种感性语言,包括了画面、声音、镜头的组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一个个语言符号和画面符号的结合将整个影视作品叙述成故事,完整的传达给受众。故宫系列纪录片在其影像表达变化中,视听语言也慢慢的从大气磅礴感转变为平易近人,这种变化也对它们的影片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画面造型。纪录片《故宫》于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故宫》带给观众的宏大感源自于风格的定位,200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来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在纪录片《故宫》中,使用了大量的固定镜头以及全景的展现,将故宫建筑群的历史沧桑感和文化厚重感展现给了观众,在第一集《肇建紫禁城》的34分55秒处,影片开始讲述明成祖朱棣在北京新建成的宫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