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性研究-电影论文
一、东北影视传媒幽默语言探源
东北影视小品语言由于其独有的幽默特点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近些年来,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小品、电影、电视剧颇为盛行。这些文化作品趣味性强,为创作低迷的文艺市场注入了更强劲的生命力。东北影视小品可以说是具有东北民间特色的艺术,东北影视小品语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语言的幽默特质,给观众带来了优美的民间艺术和另类的幽默感染力。胡范铸曾提出:“所谓语言幽默,即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创造的幽默。在动态中,它表现为运用语言的氛围,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的风格;在静态中,它则是一个语言变异使用的方式的模糊集合,或者可说是方式的聚合。”
东北影视剧小品中大量运用幽默语言,东北农民对语言的超乎寻常的灵活运用,有其存在的文化土壤和自然条件。
(一)黑壤沃土是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的生命之源
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有其地域文化原因。在传播作品中,东北人的真挚、雄健、狂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北黑土地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形式和强烈的文化色彩是东北文化传播幽默语言形成的源泉。
黑土地培育了东北人质朴的性格,也生产了幽默和快乐。“猫冬”的闲暇创造了游戏娱乐的生活,从中孕育和积淀了戏谑调笑的“广场话语”。游戏性的、成熟的、“狂欢式”的话语让人亢奋,生出情趣。机智、挑逗与调情语言中体现出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对他人的亲热与真诚。
东北影视剧小品语言大量吸收了生活在基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农民)的口头语言。这些口头语言实实在在,富有创新性,言简意赅,其中大量使用俗语、民间谚语、顺口溜儿和俚语。对白更加通俗化,东北农村合辙押韵、有着生活情趣的原生态语言,更具有乡土味、人情味、草根味,形象地、自然地散发着人物幽默的性格特征。
(二)形象的东北方言是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的外在符号形式
东北农民那种朴实、憨厚的性格,戏谑、俏皮的日常聊天,喜怒哀乐的生活闹剧,在东北影视传播文化中生动地展现出来。在东北影视传媒文化作品中,“中性的”不含有感情或价值偏好色彩的日常词语是相对少见的,透露着情绪感染的力量,感性语言异常丰富,在嬉笑中表达生动、热辣的情感,凸显着东北人的桀骜不驯与毫无顾忌。
东北方言中有大量的生动的形象词语,丰富的词缀,一些特殊的副词和语气词等,这些词语简洁、生动、形象,粗犷豪放,幽默风趣。ABB式形容词,丰富的叠音词,还有一些“得瑟”,“爱咋咋地”“整”“老”等方言词语,加强语意,形象而生动。东北方言中有些词语在表达中,发生了变调,语音强化,或者重音异常突出,都具有十足的幽默感,突出了东北人的火爆与热情。东北方言本身语言幽默、诙谐、直白,在东北文化传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浓郁特色的东北方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东北人的思想感情。言语看似轻松,却耐人寻味,使得观众在笑声中回味无穷,极具喜剧意识。
(三)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是东北影视传媒幽默语言的外在依托
东北影视剧小品语言是丰富、生动的口语,演员们从“二人转”中继承了一份重要的艺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