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文】【摘 要】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非常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同时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我们要精心抓好课外阅读。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兴趣 阅读量 阅读材料
“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因此,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宝贵而美丽的精神素质,“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使其从阅读中获得终生受益的精神力量。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成了值得语文教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各个领域的知识,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选好阅读材料
课外读些什么,一定要精心选择。要选择适宜的读物,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兴趣,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水平来确定。如低年级可选择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富有儿童情趣的读物;中年级可以选择一些熟悉的名人轶事、有趣的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则以战斗故事、科普探险故事、历史故事为主。当然,所选的读物要有教育性和健康性,学生阅读后能对自己的智力、情感等方面有所影响。课外读物应体裁广泛,不能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形式,适合学生读的诗歌、散文、童话、寓言都需要。总之,选择好课外书,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2 摘抄优美词句,记好阅读笔记
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这就是我们通常用得很多的评点法。著名的文章评点家李贽、金圣叹读《三国演义》和《水浒》,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评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边读边评,把读、想、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把书读活,能积累很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评点法主要是学习别人文章的长处,但也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包括对文章佳笔的玩味和欣赏,也包括对文章瑕疵的评批和看法。这种方法形式活泼,使用方便,学生阅读时可以广泛地使用,运用评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会很快提高。
3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作用
课外时间,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并使学生感受到: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使他们终生受益。
4 安排有益活动,培养阅读的积极性
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也书.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4.1 动口。每周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自习课上,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4.2 动手。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4.3 竞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要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4.4 展览。①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周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②摘抄展览。摘抄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等。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
5 丰富课外读书活动的形式
实施课外阅读的关键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第一条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要让孩子整天在课本里打转,只有快乐的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快乐的成长。”于是,我想法设法营造阅读的气氛:
5.1 张贴读书名言。发动孩子到课外去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写在画纸上贴在教室里的读书角旁,每周更换一句,让孩子们体会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聪明。
5.2 设立图书角。在教室的后墙角设立一个图书角,给图书角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畅游书海。每个学生至少带来一本书,使图书角都有一定数量的书籍,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通过开展“献一本看多本”的活动,可供学生丰富阅读。
5.3 开展交换活动。班级的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教师本学期向学生推荐两本好书,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5.4 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6 阅读做到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有的学生读书往往过分随意,狼吞虎咽,不求甚解。这样读的书再多,却是浮而不深,食而不化。怎样读书才算是精读呢?以文学作品为例,一个图书管理员在辅导学生阅读作品时,首先要求学生把作品迅速浏览或通读一遍,了解作品的大概内容。第二遍要弄清作品的情节冲突,人物描写,最后对作品中最好的章句`片段,要反复咀嚼,慢慢寻味,吸取其中的精华。在精读的同时还可以辅之于泛读,做到博览群书,以扩大知识面,但切忌滥读。
7 编写提纲法,有助于抓住文章的要点
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运用阅读法进行阅读学习,要注意在读书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切忌生搬硬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摸索和总结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没有一种万能的、最佳的、具体的读书方法,需要在长期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薪火相传的载体,重视阅读,应该是小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阅读是积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感悟人生。相信学生们有了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阅读方法,自然也就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活水”。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兴趣 阅读量 阅读材料
“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小学语文教育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因此,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宝贵而美丽的精神素质,“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使其从阅读中获得终生受益的精神力量。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成了值得语文教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各个领域的知识,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选好阅读材料
课外读些什么,一定要精心选择。要选择适宜的读物,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兴趣,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水平来确定。如低年级可选择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富有儿童情趣的读物;中年级可以选择一些熟悉的名人轶事、有趣的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则以战斗故事、科普探险故事、历史故事为主。当然,所选的读物要有教育性和健康性,学生阅读后能对自己的智力、情感等方面有所影响。课外读物应体裁广泛,不能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形式,适合学生读的诗歌、散文、童话、寓言都需要。总之,选择好课外书,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
2 摘抄优美词句,记好阅读笔记
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这就是我们通常用得很多的评点法。著名的文章评点家李贽、金圣叹读《三国演义》和《水浒》,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评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边读边评,把读、想、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把书读活,能积累很丰富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评点法主要是学习别人文章的长处,但也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包括对文章佳笔的玩味和欣赏,也包括对文章瑕疵的评批和看法。这种方法形式活泼,使用方便,学生阅读时可以广泛地使用,运用评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会很快提高。
3 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作用
课外时间,要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并使学生感受到: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使他们终生受益。
4 安排有益活动,培养阅读的积极性
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也书.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4.1 动口。每周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自习课上,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4.2 动手。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4.3 竞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要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4.4 展览。①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周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②摘抄展览。摘抄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等。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
5 丰富课外读书活动的形式
实施课外阅读的关键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第一条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要让孩子整天在课本里打转,只有快乐的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快乐的成长。”于是,我想法设法营造阅读的气氛:
5.1 张贴读书名言。发动孩子到课外去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写在画纸上贴在教室里的读书角旁,每周更换一句,让孩子们体会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聪明。
5.2 设立图书角。在教室的后墙角设立一个图书角,给图书角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畅游书海。每个学生至少带来一本书,使图书角都有一定数量的书籍,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通过开展“献一本看多本”的活动,可供学生丰富阅读。
5.3 开展交换活动。班级的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教师本学期向学生推荐两本好书,并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5.4 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6 阅读做到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有的学生读书往往过分随意,狼吞虎咽,不求甚解。这样读的书再多,却是浮而不深,食而不化。怎样读书才算是精读呢?以文学作品为例,一个图书管理员在辅导学生阅读作品时,首先要求学生把作品迅速浏览或通读一遍,了解作品的大概内容。第二遍要弄清作品的情节冲突,人物描写,最后对作品中最好的章句`片段,要反复咀嚼,慢慢寻味,吸取其中的精华。在精读的同时还可以辅之于泛读,做到博览群书,以扩大知识面,但切忌滥读。
7 编写提纲法,有助于抓住文章的要点
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运用阅读法进行阅读学习,要注意在读书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切忌生搬硬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摸索和总结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没有一种万能的、最佳的、具体的读书方法,需要在长期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薪火相传的载体,重视阅读,应该是小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阅读是积累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感悟人生。相信学生们有了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阅读方法,自然也就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活水”。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进行小练笔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