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小说中人物众多,情态各异。但有几个人因为她们的独特气质,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如王熙凤之“威”,探春之“敏”,刘姥姥之“谐”。
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中,王熙凤之“威”描写得最多,如果稍加剖析,王熙凤的“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与生俱来,一是她手中有权。威权合于她一身,化合成她的“权威”
在小说第三回初见黛玉时,透过黛玉的眼睛向读者描绘了其穿着和长相。文曰: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声闻。
这就是王熙凤的形象。美中含威,且又“不露”,“一双丹凤三角眼”再配上“两弯柳叶吊梢眉”,真是天生“凤”威。
小说第三回写王熙凤出场时的情景,酷爱红学者最爱引用的一段描写,文中道: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髻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是“声威”,人未到声先到。闻其声而知其人。封建社会里是人治高于法治,人一旦拥有了“权”,就是“法”的代言人。在《红楼梦》中的贾府也是如此。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体现的最为深刻。可以让读者看到“权”与“威”是怎样的一致了。小说中写宁府中王兴媳妇迟到了,王听了“登时放下脸来”,喝命打了二十板子,还令来升“草她一月银米”。接着宣布:
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
王熙凤也不过是“协理宁国府”,但她却敢如此,凭什么呢?凭的就是贾珍给了她“权”。
当王熙凤没有了权的时候,就没了“威”,最终是“哭向金陵事更哀”。小说第五回有一支《聪明累》曲是写王熙凤一生结局的,也是对她的“权”与“威”的嘲讽。曲中有句云: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在曹雪芹的笔下,《红楼梦》诸裙钗中,真正属于贾府的只有四位小姐(元迎探惜)。其中重点描写的人物是三小姐探春。她是透过林黛玉的眼睛向读者介绍的。
其实,在我看来,曹先生写三小姐探春的与众不同是多角度,多层次,就连她的闺房,那气象的琉朗,格局的空间感,以及室内的每一件摆设,都活脱脱地写出了探春高贵的性情,独特的风格。小说第四十回中写道: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房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贴,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木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囊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期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崖。”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馨,旁边挂着小棒槌。
这就是“秋爽斋”,人如其斋,斋如其人。细心的读者一定会从那花絮大理石书案中看冷硬的线条美,是探春理性人格的真实写照。汝窑花囊及囊中的白菊,既有主人的洒脱又有恕意的生活情趣。而那颜鲁公德书法端庄雄伟,劲道郁勃,所具扛鼎之力,恰是探春怀有大丈夫之志的象征。
给探春一个“敏”字,这是最恰当最准确的评价。她性灵敏锐,作事敏捷,心地敏慧。贾府的人送她绰号“镇山太岁”,又称“玫瑰花儿”好看扎人,倘若有人敢冒犯她,她就会像狮子一样伸爪扑倒任何人。因此,就连王熙凤也惧让她三分。
曹雪芹如此去写探春,是在塑造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然而她生于末世,命运不佳,只有千里东风与她相伴。这是探春的悲剧,贾家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有意地给我们写了一对德高望重的老寿星。一个事“享福人福深还寿福”的贾母,一个是在“世路难行钱作马”的社会里不想坐困愁城,频“扣富儿门”的刘姥姥。两个老人身份,地位,修养截然不同,但在《红楼梦》里却相映成趣,令人不可志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