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期,民营经济的市场地位和重要性不断被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0月给民营企业家的回信中明确表示“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均是民营经济,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已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必须在国内外市场中持续保持发展活力,但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深化,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样巨大。只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可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保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本文拟在简要阐述内部控制基础理论后,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1 内部控制理论
美国CO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我国实情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均涵盖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目标首先保证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合法合规,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规范中强调企业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出具第三方审计报告。2010年,我国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指引相关条例,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细节指导。
1.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大企业提供配套获得发展的中小企业;第二类是遵循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以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第三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宗旨的企业。据调查,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创始人曾从事专业技术研发,小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的创始人曾从事市场销售。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并不具备专业素质。企业发展初期,创始人和管理层对企业评估的认知停留在是否有业绩,是否有成熟的技术,技术是否向生产力转化,从结果去评估企业,而不是从经营全过程去评估企业。创始人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仅停留在公司简易的规章制度,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未建立和执行适合企业实情的内部控制。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内部控制环境恶劣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劣,首先,管理层忽视长远规划,仅注重短期利益,公司内部过于依赖创始人或管理层的决策和判断,导致公司经营风险意识较弱。其次,管理层对公司的战略发展和重大决策事宜仅在内部讨论和决断,大多依靠个人主观判断。最后,员工培训不到位,员工办事只按上级意志忽略公司基本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要求。员工对公司认同感低,人员流动性较大,劳资关系极不稳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极度恶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2 内部控制未建立或执行程度低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健全,常见公司一名员工不得不身兼多个职位,岗位设置形同虚设。组织结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未建立或建立后执行程度低。某些企业建立基本的组织结构后,对内部控制仅停留在财务控制,对相关财务人员设定控制目标,忽略其他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导致公司内部控制执行程度总体偏低。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之后,企业为迎合市场需求仍然会“灵活”处理各类业务,将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始终以销售业务和市场需求为重要导向和准则。
2.3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不足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层需高度警惕经营的风险,扩张的风险,资产的风险等问题。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不足,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当市场需求突然增大,或产业突然爆发时,企业为求发展急于扩张,立马新增若干生产线跟进市场需求。面对新增扩能决策时,是否通过严谨的风险管理分析,比如市场需求会不会转向,产业会不会被取代等行业风险。企业在进行大决策时,是否有风险管理机制指导其对风险进行辨认、评估和管理,对风险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进行评判。如提前未对风险进行预估,在风险发生之后,已来不及设想如何处理风险,风险是否可承受,企业既面临更加严峻的现状。
3 针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企业应基于自身的规模、经营目标和战略发展方向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环境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其好坏指标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管理层必须重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的制度融入企业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企业的所有员工都须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行事。内部控制制度最需要管理层带头贯彻执行,才能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控制环境氛围,感染员工参照制度执行公司业务,防范徇私舞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以此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加强劳资关系的稳定。
3.2 企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建立基本的组织结构,划分公司业务、行政、人事和财务的执行权责,保证各项事务有详细的信息记录和内部监督。然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涵盖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目的是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合理授权、规范监督、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等措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最后,再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后,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培训,强化员工对制度的意识和主动实施。培训中,公司管理层还可邀请员工加入内控制度的探讨,制度是否需要继续优化,业务流程是否有潜在风险。
3.3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中较为重要的是企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可帮助企业尽量减小或避免风险损失。首先,管理层或创始人针对企业的大决策或大事件必须进行风险识别,确认可能承担的风险以及风险是否可承受,是否有预防措施可以避免风险。其次,企业在设置标准业务流程和目标之后,制定风险识别计划,需对业务的风险事件进行预判。业务部门还应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档案,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自查自纠。最后,制定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识别计划,定期运用SWOT模型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包括财务风险、业务风险、人事风险等。根据风险识别提前设置预防措施。
4 结语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深化,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市场机遇也在不断涌现。中小企业在不断向外部寻求发展,经营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成功与否。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又取决于其内部控制水平。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主要问题,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内部控制环境恶劣;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三是风险管理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中小企业可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