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行业思维狭隘,没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
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整体比较老套,组织经营不够灵活,企业同行之间关系松散,没有严密统一的组织管理和行业规范;各地区旅游资源区域思路狭窄、视野短浅,没有进行过行业产业在地区的整体分布和特点,导致很多类似景点雷同甚多,或者就是重复建设,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和专业设计。
开发、经营方式落后
由于行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对行业资源开发的先进技术和手段缺乏了解,开发经营方式,实现科学化、数字化管理的路途还非常漫长。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多数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粗放型的经营状态,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旅游圈;开发项目规模小、特色不明显、开发视觉不宽广、包装策划层次低等,导致很多旅游文化资源要素得不到市场确认,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吸引消费者前来。
旅游产业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产品形式不够丰富
文化丰富、历史悠久是河南省旅游产业的一大优势,但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挖掘程度,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一方面表现为产业缺少创意附加品,仅仅古老文化的传承和利用,缺乏与。另一方面,也导致省内旅游开发集团内部产生盲目模仿,无序竞争,导致某些特色文化逐渐失去特色,流于一般,不被重视。
管理体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足
“梨园春”“武林风”等电视节目的开展、新政3月祭祖大典和淮阳3月太昊陵节等仪式的举办等,向全国、全世界的人展示了河南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说明我省已对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有所重视,但力度还不够大。并且宣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不能引起游客的足够重视。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宣传过程中,应当在广泛调研深刻了解客源市场和深入了解旅游资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主题形象定位和旅游产品包装,开展多方位立体化宣传营销,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