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时事新闻同质化的原因分析

时事新闻同质化的原因有很多,既与时事新闻自身“单纯事实消息”的定位和特点有关,也与媒介技术发展和时代环境等外在因素密切相关。本部分从以下几方面做重点分析:

(一)时事新闻自身特点和写作基本形式问题

时事新闻时间性和空间性很强,重在描述事实;注重与时俱进,每天播报世界、各地区的新闻,这就要求时事新闻报道速度要快,内容实且短,最适合以消息的形式进行报道;消息写作又多用“倒金字塔”式结构,虽然近几年消息写作方式多样化,但新闻真实性要求的“5W+1H”要素不能变;加之“快”的时间性竞争,事件报道的结构、框架基本固定;同一事件,若被访对象的观点、表述相似或不同记者采访的对象相同,新闻报道引用的内容就会趋同甚至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下,即使独立采访、报道的记者,发出的报道内容相差也不大。

(二)时事新闻报道集中爆发和形成舆论的需要

时事新闻是新闻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任何一家以“新闻”著称的媒介都不可能绕时事新闻这一内容。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但能进入媒介议程的事件是有限的。当某一事件引发公众兴趣和广泛关注时,各大媒体都不会错过对该事件的报道;面对共同的新闻资源,任何新闻媒体都没有排斥其他媒体报道该事件的权力,即使获得独家资料,成功排斥的可能性也很小。新闻媒介不仅要报道事件,呈现事实动态,还肩负着整合、引导舆论的责任,舆论的形成是在大量且持续的同主题新闻报道基础上,引发社会关注、形成聚合效应、获得认同后才能实现的。引导舆论的需要、大量同主题新闻集中爆发加之时事新闻报道的一般手法和规律,大量相似的时事新闻作品应运而生。

(三)媒介融合导致的时事新闻同质化

新媒体时代,年轻一代向网络和新兴媒体转移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受众流失严重。传统媒体为维护原有地位和竞争优势,开始寻求合作。2014年8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指导意见》,从单一媒介到混合媒介、从跨媒体到媒介融合成为信息传播领域不可逆的潮流,人与人之间、人与大众媒体之间、不同媒体之间呈现出新的互动关系,加速了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信息传播的自由③和获取的便捷。但不可忽视的是,媒介集团内部资源和信息的流通、共享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时事新闻报道同质化的可能性和途径,为“一稿多用”提供了合法化依据;同集团和相互融合的媒介间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同一热点的报道,甚至是客观上的共同炒作。媒介融合背景下,同事件、同话语表达和使用,加重了时事新闻的同质化问题。

(四)时事新闻相关制度方面的原因

我国现行的新闻准入制度将许多新兴新闻媒体排除在时事新闻报道的范围之列。具有报道权的主要是传统纸媒、电视、广播电台、新闻类杂志新闻工作者和依托媒介集团的新媒体和自媒体;商业新闻门户网站、客户端和作为“新闻搬运工”的新闻聚合类应用并不具有时事新闻采访权,而时事新闻又是新闻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报道的内容,时事新闻采访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转载、粘贴”导致的同质化现象就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五)生活的同质化和文化传统问题

社会生活领域的全球化,社会大众接触的事物、关注的内容趋同。距离遥远的国度发生战争、巴黎时装周流行风尚、某地发生车祸都能够成为媒介和受众关注的话题。受众在媒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享有共同的判断标准和审美追求,对特定事物的喜好又影响着媒介的议程设置和内容呈现。生活的同质化致使时事新闻来源同质化,看似获得的信息不受限制,实际获得的内容正在缩小。从我国媒介发展,尤其是新兴媒介的产生来看,模仿多于创新,百度是对Google的模仿,《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跑男》等这些高收视率的节目,明知是“高仿”产品,依旧受到追捧、受众对其趋之若鹜,这隐性的鼓励了“抄袭”和“复制”行为,延生到时事新闻报道领域也是如此。当然,这有降低风险、经济效益的考虑和制度约束上的不足,但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行业、社会层面,对创新的保护和物质、精神层面鼓励的不足难以促进媒介突破现有时事新闻报道模式,减轻时事新闻同质化问题。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