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主要思想解读,人生哲学论文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道家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在他的着作《道德经》中,其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道的问题
道到底是什么?老子认为道是天下万物的总源头,也是天下事物发展的一个总规律、总动力。这个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总根源。老子曾经说过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大到比天地还早,可以为天下母,即天下事物的根本。道小到藏在每一个灰尘当中,又大到充盈于天地之间。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强调道是永恒的、无限的,同时也是不可言说的,它存在于万事万物当中。春秋战国是中国哲学的高峰时期、思想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人的发现,法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政治术的成熟,那么,老子的“道”的提出在中国历史上标志着哲学的突破。也就是说,中国在这之前是没有哲学的。就算有哲学,也都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只有“道”的出现标志中国哲学的真正出现。
二、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循环往复的朴素辩证法
“福祸相倚”的道理,我们现代人也会引以为戒。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难就没有易,而这种对立存在是变化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真正的绝对,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面,并且实物永远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所谓“合抱之木”的就讲的是这样的道理。
三、“无为而无不为,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这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政治谋略,不单单是统治者用于借鉴的政治理论,它更多的时候也会我们普通人看作是为人处事柔弱胜刚强的生存智慧。老子喜欢用水来做比喻,“上善若水”“天下莫柔于水”,水是最柔软温顺的东西,但是它无孔不人,无处不在,因此才能成为“克坚强者莫之能胜”,至刚至强者,莫过于水。
四、无为而治的社会理想
这个思想是在前者思想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老子认为,因为统治者想要管理百姓,太想有所作为了。太有为,有时就难免胡作非为妄自乱为,因此这里的无为其实是“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堰苗助长》就讲的是这个道理。这种思想也适用于孩子的教育。在老子看来,清心寡欲,一切无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措施也不用,吃什么、住哪里都满足,最后达到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其实,这样的思想是一种不太符合现实生活的主张,现代人需要交流,完全不必要去借鉴老子的这种思想。
老子有很多治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是非常有力的。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就是治大国就像煎鱼一样,要讲究技巧,不要胡乱翻鱼,对待老百姓的治理,也要像煎鱼一样,在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文景之治”时期,就是老子的道家思想在统治社会方面取得的显着成效,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老子讨厌繁文褥节和形式主义,特别对儒家的礼义很不以为然。他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他认为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老子的哲学理论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它不单单涵盖了古老的哲学思想,更是我们现代人在面对错综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调剂自己的心态和心情的一方良剂,多读《老子》,能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机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