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山村布依族民居建筑特色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摘要】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布依族人民创造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布依族文化。布依族的建筑特色是朴素自然观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反映,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相辅相成。本文将以贵州镇山村布依族村
【摘要】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布依族人民创造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布依族文化。布依族的建筑特色是朴素自然观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反映,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相辅相成。本文将以贵州镇山村布依族村寨为例,探讨其民居建筑特色。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33676.htm
【关键词】镇山村;石板屋;布依族;民族村
一、镇山村布依族沿革
镇山民族村,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古村寨。总人口582人144户。其中布依族105户,苗族38户,汉族1户。村寨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明朝将领李仁宇奉命“平播”带兵来到镇山民族村驻守。在镇山民族村对面的山头上,有被当地人民称为“李始祖”的李仁宇将军的陵墓,因有战功被明朝廷授予四品军功顶带,墓碑碑文记载着入黔移居镇山的历史。镇山村的寨貌由饱经风霜的古城垣、武庙、巷道、民居而组成,有400年历史的镇山古营盘700米长的古墙,光绪十九年修复重建,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成就了镇山民族村独特的文明形态,悠久的历史为镇山民族村留下了诸多的文化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史料价值。
二、镇山村布依族民居建筑特点
(一)石建筑
镇山村最独特之处当属石建筑。寨门由一巨型石雕凿而成,城墙由整块的石墩构筑。村中所有民居全是用石头砌成,屋顶以石板代瓦,墙面用石板镶嵌,院坝和全村所有通道均以方块石板铺成。村民们装水的水缸、喂猪的猪槽等用具都是特殊的石头艺术品,就连寨门口的山神庙也是石头所建。镇山村村民的生活无不与石头息息相关,其建筑结构和居住形式都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
(二)近水的居住选址
出于传统生活习惯和农业生产的需要,3个聚落都选址在靠山面水的地方,既便于开采和收集山体上的岩石进行房屋建造,又可将山间较为平坦的土地作为耕田。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多雨,而夏天雨季之时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近水不傍水”是为了在便于取水和免受水灾之间找到平衡。村寨中还有山泉和水井提供饮用水,同时拥有2种以上的水源在古代发生战争之时也是重要的生存保障。
(三)“向山”的风水理论
同一个聚落中的民居单体在建造之时所选择的向山对象大多一致,由此形成“靠山―聚落―耕地―河流―向山”的聚落空间序列。镇山村东南方向的半边山是当地人视为镇邪的图腾,也是住宅选址时“向山”的理想对象,大部分民居都选择面朝半边山,以同时获取良好的景观朝向与心理上的庇佑。从聚落的北寨门经中心广场到南面的寨门,半边山始终处于主要视线范围内。“向山”的居住习惯使聚落在空间结构上更加明确,产生了紧密的群体效应,给居住者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
三、镇山村地位环境?γ窬庸乖斓挠跋?
(一)建筑材料的特殊性
镇山村居民建房都就地取材。镇山村的岩石以沉积岩(即水成岩)为主,包含页岩、石灰岩、白云岩和砂岩4类,这4种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因此工匠们在选择岩石作为建造材料时,会根据岩石的特性分别加以利用,并运用到建筑的不同部位。页岩厚度通常为2-5cm,具有薄片层状的节理,颜色以青灰为主,隔水性好,易于开采,因此页岩的运用最为广泛,可用于铺设屋面、地面以及砌筑墙体。石灰岩一般呈灰白色和青色,岩性均一,不透气性、磨光性好,通常用于外墙的垒砌、地基和台阶的铺设。由于其硬度适中,易于加工,因此,需要雕刻装饰的部位(如门梁和基座)都采用石灰岩砌筑。
(二)特殊的气候条件
镇山村属黔中地区,黔中地区属于典型的湿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然而黔中夏季多雨,且多为“天无三日晴”的连绵阴雨,由于特殊的丘陵地形,甚至常出现强降雨和冰雹灾害。因此,岩石民居在屋顶和墙身的铺设和砌筑方法上主要应对的问题是防雨、防潮和防冰雹,其次才是保温隔热、采光通风。
四、镇山村布依族民居优益性
(一)防雨、防潮、防冰雹
镇山村的房屋建筑具有防雨、防潮、防冰雹的优异性。其屋顶的形式和材料是防雨的关键,最普遍的两坡悬山屋顶可以有效地将雨水快速排到宅前屋后的排水沟中。墙体的上部采用干砌法建造,利用石块之间的缝隙可增强通风透气的效果。民居室内地面相对室外地坪抬高约1m,将土夯实之后,有些人家铺上干燥的河砂作为透气层,最后再铺设石板面层,达到不易返潮的目的。为防止木头柱子被雨水和地面潮气侵蚀,通常用石头柱础进行铺垫隔离。
(二)保温隔热、通风采光
在镇山村,由石灰岩、砂岩砌筑的墙体厚度都在40cm以上,岩石理想的热容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夏季室外的热空气和冬季室内的热空气进行热辐射,保持室内温度相对宜人。据当地居民反映,在夏季的8、9月份,室外气温虽高达32度以上,但室内温度则为28度左右,保持在较为舒适的范围内;而在冬季,室内采用火炉取暖,岩石墙体也能够较好地阻止热量散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镇山村的岩石民居外墙以穿斗式木构架镶嵌页岩石板,开窗面积较大,室内采光和通风的效果较理想。
(三)建筑与生活透射岩石文化
无论是当地布依族还是屯堡汉人,都充分发掘了岩石的坚固、可塑特性,并将岩石的使用扩展到雕刻、装饰和生活中各种实用的器具上,透射出黔中人发掘岩石多种用途的智慧。
五、结语
由于地处贵州中部山区,黔中岩石民居鲜为人们所关注,但是它凝结着黔中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建造智慧,是在尊重自然环境、回应地理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类型,是不应被遗忘的建筑遗产。黔中岩石民居的建造技艺对于如何在山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营造宜居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借鉴意义,而岩石民居虽然选材朴实,但建筑语言却多姿多彩,可以运用到新的岩石民居的建造中,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并为人们所接受的新型居住建筑。
参考文献:
[1]戴复东.“挖”?“取”?“填”体系―山区建屋的一大法宝[J].建筑学报,1983(8): 20-22.
[2]戴复东.贵州岩石建筑―我国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J].建筑师,1984(20): 80-90,100.
[3]罗德启.贵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摘要】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布依族人民创造了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布依族文化。布依族的建筑特色是朴素自然观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反映,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相辅相成。本文将以贵州镇山村布依族村寨为例,探讨其民居建筑特色。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33676.htm
【关键词】镇山村;石板屋;布依族;民族村
一、镇山村布依族沿革
镇山民族村,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古村寨。总人口582人144户。其中布依族105户,苗族38户,汉族1户。村寨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明朝将领李仁宇奉命“平播”带兵来到镇山民族村驻守。在镇山民族村对面的山头上,有被当地人民称为“李始祖”的李仁宇将军的陵墓,因有战功被明朝廷授予四品军功顶带,墓碑碑文记载着入黔移居镇山的历史。镇山村的寨貌由饱经风霜的古城垣、武庙、巷道、民居而组成,有400年历史的镇山古营盘700米长的古墙,光绪十九年修复重建,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成就了镇山民族村独特的文明形态,悠久的历史为镇山民族村留下了诸多的文化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史料价值。
二、镇山村布依族民居建筑特点
(一)石建筑
镇山村最独特之处当属石建筑。寨门由一巨型石雕凿而成,城墙由整块的石墩构筑。村中所有民居全是用石头砌成,屋顶以石板代瓦,墙面用石板镶嵌,院坝和全村所有通道均以方块石板铺成。村民们装水的水缸、喂猪的猪槽等用具都是特殊的石头艺术品,就连寨门口的山神庙也是石头所建。镇山村村民的生活无不与石头息息相关,其建筑结构和居住形式都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
(二)近水的居住选址
出于传统生活习惯和农业生产的需要,3个聚落都选址在靠山面水的地方,既便于开采和收集山体上的岩石进行房屋建造,又可将山间较为平坦的土地作为耕田。贵州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多雨,而夏天雨季之时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近水不傍水”是为了在便于取水和免受水灾之间找到平衡。村寨中还有山泉和水井提供饮用水,同时拥有2种以上的水源在古代发生战争之时也是重要的生存保障。
(三)“向山”的风水理论
同一个聚落中的民居单体在建造之时所选择的向山对象大多一致,由此形成“靠山―聚落―耕地―河流―向山”的聚落空间序列。镇山村东南方向的半边山是当地人视为镇邪的图腾,也是住宅选址时“向山”的理想对象,大部分民居都选择面朝半边山,以同时获取良好的景观朝向与心理上的庇佑。从聚落的北寨门经中心广场到南面的寨门,半边山始终处于主要视线范围内。“向山”的居住习惯使聚落在空间结构上更加明确,产生了紧密的群体效应,给居住者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
三、镇山村地位环境?γ窬庸乖斓挠跋?
(一)建筑材料的特殊性
镇山村居民建房都就地取材。镇山村的岩石以沉积岩(即水成岩)为主,包含页岩、石灰岩、白云岩和砂岩4类,这4种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因此工匠们在选择岩石作为建造材料时,会根据岩石的特性分别加以利用,并运用到建筑的不同部位。页岩厚度通常为2-5cm,具有薄片层状的节理,颜色以青灰为主,隔水性好,易于开采,因此页岩的运用最为广泛,可用于铺设屋面、地面以及砌筑墙体。石灰岩一般呈灰白色和青色,岩性均一,不透气性、磨光性好,通常用于外墙的垒砌、地基和台阶的铺设。由于其硬度适中,易于加工,因此,需要雕刻装饰的部位(如门梁和基座)都采用石灰岩砌筑。
(二)特殊的气候条件
镇山村属黔中地区,黔中地区属于典型的湿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然而黔中夏季多雨,且多为“天无三日晴”的连绵阴雨,由于特殊的丘陵地形,甚至常出现强降雨和冰雹灾害。因此,岩石民居在屋顶和墙身的铺设和砌筑方法上主要应对的问题是防雨、防潮和防冰雹,其次才是保温隔热、采光通风。
四、镇山村布依族民居优益性
(一)防雨、防潮、防冰雹
镇山村的房屋建筑具有防雨、防潮、防冰雹的优异性。其屋顶的形式和材料是防雨的关键,最普遍的两坡悬山屋顶可以有效地将雨水快速排到宅前屋后的排水沟中。墙体的上部采用干砌法建造,利用石块之间的缝隙可增强通风透气的效果。民居室内地面相对室外地坪抬高约1m,将土夯实之后,有些人家铺上干燥的河砂作为透气层,最后再铺设石板面层,达到不易返潮的目的。为防止木头柱子被雨水和地面潮气侵蚀,通常用石头柱础进行铺垫隔离。
(二)保温隔热、通风采光
在镇山村,由石灰岩、砂岩砌筑的墙体厚度都在40cm以上,岩石理想的热容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夏季室外的热空气和冬季室内的热空气进行热辐射,保持室内温度相对宜人。据当地居民反映,在夏季的8、9月份,室外气温虽高达32度以上,但室内温度则为28度左右,保持在较为舒适的范围内;而在冬季,室内采用火炉取暖,岩石墙体也能够较好地阻止热量散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镇山村的岩石民居外墙以穿斗式木构架镶嵌页岩石板,开窗面积较大,室内采光和通风的效果较理想。
(三)建筑与生活透射岩石文化
无论是当地布依族还是屯堡汉人,都充分发掘了岩石的坚固、可塑特性,并将岩石的使用扩展到雕刻、装饰和生活中各种实用的器具上,透射出黔中人发掘岩石多种用途的智慧。
五、结语
由于地处贵州中部山区,黔中岩石民居鲜为人们所关注,但是它凝结着黔中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建造智慧,是在尊重自然环境、回应地理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类型,是不应被遗忘的建筑遗产。黔中岩石民居的建造技艺对于如何在山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营造宜居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借鉴意义,而岩石民居虽然选材朴实,但建筑语言却多姿多彩,可以运用到新的岩石民居的建造中,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征并为人们所接受的新型居住建筑。
参考文献:
[1]戴复东.“挖”?“取”?“填”体系―山区建屋的一大法宝[J].建筑学报,1983(8): 20-22.
[2]戴复东.贵州岩石建筑―我国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J].建筑师,1984(20): 80-90,100.
[3]罗德启.贵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