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白鹿原》的白鹿意象研究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曾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全书近五十万字,书写了在陕西平原上一个历史悠久小村庄,因流传着白鹿的传说而唤为“白鹿村”。陈忠实以其特有的平实、质朴的文字,借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书写了白、鹿两大家族三代人的兴衰更迭和相互倾轧,塑造了捍卫封建礼教、全盘接受旧儒道德理念的族长白嘉轩,由正人君子变成色情狂最后又重拾道德信仰的白孝文,大胆出走白鹿原、敢革命敢追爱的血性汉子黑娃,外表狐媚和许多男人纠缠不清但内里是个善良好女人的田小娥......复杂的情节人物相互交织,在这片白鹿精魂一跃而起的白鹿原土地上跳跃。本文拟通过白鹿意象的精神内涵、白鹿的象征意义、白鹿在文中的作用三个方面着手,对《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进行分析。

一、白鹿意象的精神内涵

《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民族对图腾崇拜的产物,来源于先民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它是善与美的精灵,是华夏人类古老的集体记忆,是人文精神的原始意象。

陈忠实是一位具有浓厚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从准备到创作《白鹿原》他花费了六年的时间,为了“遇到”白嘉轩、田小娥这样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翻遍了《蓝田志》《长安志》《咸宁志》三县的县志。在《蓝田志》上记载,在蓝田西南方向有一处平原叫作白鹿原,这块地方在古代是“鸿门宴”中的“灞陵原”,当地将白鹿视为神鹿一样供奉,这就是陈忠实构思《白鹿原》的起源。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出,白鹿一开始就带有神话的意味,它在白鹿原居民的口耳相传中是这样的形象:“一只雪白的神鹿,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疫疠廓清,毒虫灭绝,万家乐康,那是怎样美妙的太平盛世。”白鹿在人们的心目中,是自然力神化的象征,也是美的象征,它看到白鹿原上人们的苦难总是泪眼婆娑,用自己全部的善意体会人间的痛苦和不幸,付出灵异之力帮助人们恢复和平、富庶和健康,寄托着白鹿原人们对美好平静生活的向往。

“白鹿”的象征意义与鹿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大致相似。从敦煌壁画开始已经有对神鹿的记载,总体说来,由于鹿给人以秀美善良的印象,所以它是美的化身、艺术的化身,被寄托以救苦救难的神化地位。在神话传说中,鹿是极具牺牲精神的神力象征,它是自然力与完美人性凝结而成的产物。传说古时大地干裂、生灵涂炭,王母派下七仙女为万物生灵寻找新的水源,但是开凿水源得任务艰巨,仙女们也难以承受繁重的劳动而体力萎靡,这时一只美丽的雄鹿走出来,一头撞在岩石上折断鹿角,角的断裂处盛满新鲜的鹿茸血喂给仙女们喝,使她们恢复了活力。在神话传说中,鹿的地位和作用大致与此相同,鹿是对人们的一种祝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舞美好理想的化身。

二、白鹿的象征意义

作为《白鹿原》的核心意象,白鹿具有多重象征意义,首先它是自然神力和完美人性的象征,其次它是对人性恶的包容力的象征,此外,白鹿也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的象征。

首先,白鹿代表着自然神力和完美人性,是千百年来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舞的美好理想的象征。白鹿是白、鹿两族人们的精神图腾,对白鹿的崇拜折射着人们对白鹿原这片土地的热爱,体现着在纷乱的世俗冲击下白鹿原人对桃花源式的乌托邦强烈的向往。每当人们饱受自然摧残和对生活有期许的时刻,白鹿的身影就出现在小说当中,如“庄稼汉们猛然发现白鹿飘过以后麦苗忽地蹿高了,黄不 拉几的弱苗子变成黑油油的绿苗子,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色绿的麦苗。白鹿跑过以后,有人在田 坎间发现了僵死的奄奄一息的狐狸,阴沟湿地里死成一堆的癞蛤蟆,一切毒虫害兽全都悄然毙命了。”

白鹿还是牺牲精神的象征,它的身上体现着对人类邪恶精神的包容力。白鹿是至善至美的象征,它静默地守护着一方水土和白鹿原的一方居民。人心的阴暗和堕落是不可能支撑起一个纯然真善美的社会的,人们之所以崇拜白鹿,是因为它是完美的化身,白嘉轩身为族长恪守着自古传承下来的封建道德,他以“仁义礼智信”为目标修身养性和治理白鹿村,但是他也做出过很多有违人性而显得十分残酷的事情,比如娶七任老婆,认为女人就是窗户纸,破了要马上糊一张新的;惩罚田小娥,用砖塔把她的灵魂“镇住”,让她“永世不得超生”;宁可全村瘟疫也拒绝给田小娥澄清身份等等。白鹿多次出现在白嘉轩的视野中,它是对人性恶的一种温柔体贴的原谅,白嘉轩的六房死去,白鹿的形象其实是对封建腐败的观念进行一种善与美的弥合,而白嘉轩并没有体会到这一点,反而在潜意识中认为妻子死去是一件好事,因为他终于看到了白鹿。

白鹿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的象征。在古代,因为“鹿”与“禄”同音,是金榜题名、幸福安康的象征,鹿也包含了儒学文化“修身”的含义,所以往往用来指代先贤,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师父带领学生拜孔子,拜的不是孔子像而是鹿梅图,以象征儒生(鹿)虔心拜伏在古树(古书)之下。所以,鹿时对传统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封建思想观念的象征。在《白鹿原》中,白鹿象征的是传统文化道德中优秀的部分,在朱先生的身上体现最为明确。朱先生是整个白鹿村的精神领袖,他正直、睿智,是优良传统文化的化身,在白嘉轩的第七任妻子带来罂粟籽之后,朱先生看到了致富背后的罪恶,他亲自来到白家,把白嘉轩供奉的“耕读世家”牌匾用黑布蒙上,带着白嘉轩把罂粟地全部犁毁。

三、白鹿的叙事功能

《白鹿原》是一部“新历史小说”,这类小说是由陈忠实、余华、苏童等作家共同建构的,新历史小说着力用民间视角来表现广阔的时代内容,用细微的角度切入,挖掘到的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因素,还原了宏大的历史叙事。  《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具有卓越的叙事功能,是整部小说的象征和线索。

首先,白鹿推动着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发展。白鹿在全书中出现了十余次,每次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作品内部的线索而展开。白嘉轩在野蓟草的下面看到像粉白蘑菇似的叶片,朱先生告诉他,实际上白嘉轩看到的是白鹿的形状,这个细节成为白嘉轩行动的转折点,正式因为看见了白鹿形状的叶片,才有以后用自己的宝地换鹿家传说中蕴藏着白鹿精魂的坡地,白氏家族的名运也转变了,最后还成为白嘉轩心灵上一块卸不掉的负债。此外,白鹿还象征着人的死亡,文中白鹿精神的化身主要是由朱先生和革命者白灵承担的。白灵是一个像白鹿一样充满灵性的女子,她温柔善良、并拥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她第一次听到上帝这个名字时,她觉得上帝就是家乡的白鹿,把白鹿和信仰相联系起来。当白灵决心投身革命时,她又认为共产党精神就是白鹿,她要追随白鹿、追随党,这就使时代背景下的革命精神有了信仰的性质。后来白灵遇害,白嘉轩看到一只白鹿在对他哭泣,白鹿变成了革命烈士的化身。

其次,白鹿的形象内涵着时代的变迁,白鹿的神秘、灵动也内在地调整着《白鹿原》的叙事结构。《白鹿原》横跨从清末到建国初期中国经历的辛亥革命时期、北伐时期、抗战时期、北伐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土地改革时期,白鹿原是整个中国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的缩影。清末,白嘉轩发现白鹿形状的叶片,标志着清王朝的覆灭和辛亥革命的到来;白灵化身白鹿出现在白鹿原上,意味着解放革命翻开了时代的新篇章;同样,朱先生死时他的妻子看到一只白鹿从平地上一跃而起,意味着又一个旧时代结束了,白鹿精神也消失了,作者在这里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埋下了伏笔。

此外,白鹿对展示女性形象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陈忠实说过,他在翻阅县志的时候为封建时代女性的命运唏嘘不已:“这些女性,用她们的整个生命换取了在《县志》上仅四五厘米长的位置。可悲的是,后来的人,包括我在内,没有谁愿意翻开它,没有人耐心地读一遍。这是几重悲哀!”文中的女性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白鹿精神:白灵有着跟白鹿一样的性质,她美丽灵动、富有牺牲精神,以自己最大的善意和努力为人们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她死后化作白鹿重回到了白鹿原。田小娥身上也有白鹿的特质,她跟白鹿有着比白灵更为紧密复杂的联系,她在封建道德看来是一个伤风败俗的女人,而她美丽、善良、追求自由和爱情,这跟白鹿精神是相通的,她后来被镇压在砖塔底下,檐角的白鹿雕刻更是诉说了这个女人不幸的命运。

综上,《白鹿原》中的白鹿意象是近代百年来中国变迁的缩影,更是完美纯粹的人生理想的象征,将人和神话的因素相融合发展成白鹿的转喻,是陈忠实《白鹿原》的创举。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