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关于社会安全事件的新媒体舆论导向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中利益与矛盾的冲突也频繁发生,因此社会安全事件便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本文所理解的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对社会和国家稳定与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涉及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尤其对公众的人身安全有一定威胁的社会重大事件。不可预见性、非常规性以及高度威胁性都是社会安全事件普遍存在的特点,而近期有关滴滴的多起命案更是加剧了民众对于滴滴打车安全性的质疑及恐惧。

一、多角度的新媒体舆论导向

距离滴滴空姐案刚刚3个月,8月24日温州20岁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自25日警方发布第一条案情通报以来,舆论持续发酵,在新媒体上发布的不同信息对该事件的舆论引导有着多样性的特征。

(一)官方新闻媒体:严厉谴责凶手及打车平台

“滴滴事件”作为一起刑事案件,首要的是需要让公众了解到事件的真实始末,而主流的新闻媒体毫无疑问地承担起了发布真实信息的责任。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相继发布了有关此次事件的警方通报,严惩凶手也是大多数新闻媒体表达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多次命案也迅速引发了媒体对于滴滴平台的严厉谴责,交通部与主流媒体联合评论发声,责任必须追究,整改必须到位,否则滴滴公司不要也罢。可以说主流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核心进行了关键性解读,并直指问题所在,发挥了其巨大影响力,将舆论焦点聚集在凶手和打车平台上。

(二)网络公知大V:警方处理欠妥

就警方披露的事件经过来看,受害人的好友在与滴滴公司联系无果的情况下,无奈向警方报警,公安机关也立即展开调查,但由于遇到滴滴公司的消极回应,最终直至满足了滴滴公司所有手续上的要求才得以收到涉事车辆信息并连夜展开了抓捕工作。而就在警方追查此案件的同时,网络上的各种言论不断,甚至有一些网络大V公开发表言论认为警方是此次案件最应该负责的一方。新浪微博上认证为编导身份的网民@张洲在警方抓获嫌犯后的第25分钟发帖指责警方不在案发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滴滴公权介入,甚至指出“如果报警的是一个外国人呢?”更有部分大V发布“如果你是女孩家属,你更怨110还是更怨滴滴”一帖,设置二选一的话题,把焦点转移到警方身上,实际上毫无理由怨110的事件却被引向警方需要负主要责任的方向。

(三)部分网络媒体:为杀人恶魔洗白

此次滴滴命案披露后不久,媒体报道中突然出现了一种让公众匪夷所思的舆论导向,其目的似乎是为了为凶手开脱。部分媒体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前往了嫌疑人的故乡并对其家人朋友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并撰写,随后腾讯新闻、新浪新闻、今日头条等多家新闻网站及华西都市报等纸媒先后发布了有关此次采访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普遍体现的是“滴滴司机性格内向,从小胆小听话”。

社会安全事件往往反映的是较为普遍的社会不良现象,并且在某些方面能给公众以警示,而犯罪的凶手是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一颗毒瘤,媒体的任务是用违法犯罪之人所得的下场给有犯罪之心之人一个忠告,因此将凶手的形象营造成一个老实之人,这样的舆论引导或许有媒体营销和消费之嫌。

二、新媒体舆论引导的功能作用

(一)掌握舆论主导话语权

新闻标题和信息具有极强的首因效应,媒体发布的信息对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影响极大,因此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官方媒体发布的第一手信息必须具有权威性与真实性。新媒体环境下各种舆论甚至是谣言频繁出现,这就要求媒体必须掌握话语主导权,把握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向。第一,媒体要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官方媒体需要在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的 第一时间了解并发布官方信息,让公众能够首先大致了解事件的经过,保证信息流通能够让公众尽快地了解到事件发展以及处理的进程。第二则是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保障公民对社会安全事件的知情权,公民了解真实的信息也有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第三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社会安全事件的舆论焦点容易模糊并且被带偏,因此官方媒体必须先给公众一个正确的方向,坚持把党政官方的消息传播出去,把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放入到事件的报道当中。

(二)把握心理适度紧张感

社会安全事件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往往是与公众的安全息息相关的,这些事件总是经常性发生在公众的生活当中,与人们切身利益有关,因此把握新闻中负面情况的报道程度尤为重要。媒体如果过度放大事件的负面因素、及险恶程度或者出现谣言及不实信息则会引起民众的不适感和紧张感,容易造成民众的过度恐慌。由于社会安全事件的波及范围较大,民众关注度极高,媒体对于事件的舆论引导需要平衡事件的影响及民众的反应。媒体报道信息的来源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社会安全事件需要不同的群体联合起来将信息的完整性加强,政府官员的说辞、警方的通报、专家的解读、亲历者的陈述,都可以构成报道内容的组成部分。

(三)尊重言论平等权

社会安全事件的过程中,基层人民的想法对于事件的妥善解决也可能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尊重言论平等权是媒体和政府所应该遵守的原则之一。

微博上的舆论引导通常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媒体和政府都需要一定的措施来缓和微博上的言论冲突。维护言论的规范性是媒体的任务之一,媒体往往对网民的言论逻辑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媒体作为相对强势的引导方,不可以强力压制民众的言论,用事实论据加以评论,规范地引导舆论,言论平等才得以体现。除了媒体,政府需要倾听意见并且适度妥协,当前新媒体环境,想要把舆论牢牢抓在政府手里是不可能的,而且民意反映的是人民的态度。因此,强制形成的共识是虚假的,只有在适度妥协中寻找到“交叠共识”才是合理并能获取信任的。

(四)增强安全事件应对能力

社会安全事件的公共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决定了妥善处理此类事件的关键性,同时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也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媒体想要在社会安全事件中加强合理的舆论引导就必须要加强自身和民众对于危机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加以充分利用将正面信息快速传播出去,用民众的力量来加快此类事件的处理进度。

媒体作为掌握大量信息的传播者,可以为民众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方式,这对预防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具有关键作用。主流媒体增设部分安全预防栏目,针对性地发布一些有关安全隐患的帖子,在微博开设专门普及安全知识的大V账号,政府完善安全危机应对及救援机制,联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齐心解决危机,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增强社会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总结

总之,对社会安全事件的舆论引导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新媒体复杂的环境中就更加需要各个方面对安全事件的正确积极引导,以党与政府为中心,加以媒体、公众等方面的传播及建议,形成一个良好有效的社会安全事件舆论引导机制,消除事件中的信息暗礁,使舆论引导能够成为安全事件解决的最快途径和最佳方式。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