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定位,意味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性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恰恰顺应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2018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引言中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它架起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解决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践与企业“用工”之间的现实问题。但是,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演化与创新,笔者通过对江苏一些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发现,学校与企业之间所谓的“双赢”校企合作模式,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分析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以期找到解决的办法。

1  校企合作的基本概述

1.1  校企合作的内涵

所谓的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对职业院校来说,是谋求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路径;对企业来说,是选择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基地,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其合作的基本要素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是平等地位的。

1.2  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职业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截至目前,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订单式”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学校按照企业人才的需求,由学校招生,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毕业后到相关企业工作。该模式针对性很强,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的结合,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即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学校很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没有主动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地位的不平等。

第二种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合作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真正实现“学与做”相结合。即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达到了“理实”结合,是比较好的合作模式,被大多数院校所接受与采纳。不过这种模式对学校来说要进行比较周密的安排,要求学校和企业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校学习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的时间安排,必须科学合理。

第三种模式:“校中厂、厂中校”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请进来、走出去”即把企业请进来,在校园内设立工厂,使学生很方便的进行专业实践;同时走出去,即把课堂前置到企业工厂里面去,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实现了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但这种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弊端,那就是投资成本高,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第四种:“校企互动”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互相委派相关的专业技能人员到各自的单位进行技能培训或技能辅导。对学校来说,就是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学习与交流;同时聘请企业的专业或技能方面的专家与能手到学校进行讲学与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达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这种合作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要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

1.3  校企合作的意义

(1)从学校层面来说。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从企业层面来说。校企合作为企业“用人、选人”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成本。

(3)从学生层面来说。校企合作也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打通了学生从实践到就业的路径。为学生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尽管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意识不强、校企合作创新动力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从2014年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2018年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职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教职成〔2018〕1号文件即《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引言中所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等等一系列的关于校企合作的决定、办法与意见等,都可以看出,这些政策或制度都只是鼓励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至于如何进行校企合作以及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如何解决,至今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与监督,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与完善。

2.2  校企合作意识不强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事情,在前文中已提到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一头热”的现象,即职业院校很积极,而作为合作的另一方企业表现出很冷的一面。究其原因,就是校企合作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3  校企合作创新动力不足

对于大多数学校与企业来讲,他们认为校企合作无非就是互相利用、互相交换、甚至有互相交易的看法;无非就是“一方出钱、一方出人”的传统合作模式。我们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要进行合作模式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会有合作的动力与意愿。

2.4  校企合作偏向于合,缺少“做”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多数高职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就是找几家企业,签订一个所谓的校企合作协议,真正如何实施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上面,没有落到实处;没有真正的解决好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之间的密切联系,更多的偏向于合而缺少“做”。

3  完善校企合作的措施

针对上述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完善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规体

目前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或规定大部分都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双方所签署的校企合作协议也充满了“口头”的味道,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目前校企合作缺乏这方面的保障;还有就是前文提到的校企合作往往出现“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现象,归根究底仍然是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因此,从国家层面上,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法规体系,使之成为校企合作真正落到的有力保障。

3.2  增强校企合作意识

意识影响物质,思想引领行动。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增强合作双方的合作意识,特别对企业来讲,更应该增强这方面的合作意识,让其知道校企合作不只是“一头热、一面冷”就能做好的。校企合作好了,对企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或培训是有利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等有关费用。

3.3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作为校企合作的双方也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的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如进行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发就是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3.4  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校企合作不是一张“空头”协议,更不是“纸上谈兵”的口号。要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校企合作重在“做”,使之真正的成为学校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佳路径,成为企业“选人、用人”保障基地。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这么多年的实施。目前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促使着校企合作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的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的达到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的目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