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一、走利率市场化之路的必要性

  (一)利率管制的弊端

  首先,现行利率管制下,利率难以反映资金的供求情况,并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由于利率不是在供求关系基础上形成的,而是由中央银行直接确定,无论过高还是过低,都使得资金的供求失衡。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水平,资金供给小于需求,促使银行根据各种非利率因素进行主观的信贷分配,这种主观的信贷配给方法不但会降低资源使用的效率,而且必然使一些企业得不到低利率银行贷款,只能求助于黑色借贷市场,以满足其资金需求。

  其次,利率管制下,利率对经济的调节功能萎缩与弱化,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利率管制下形成的利率不能直接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利率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弱化。金融结构的强国有制,金融工具品种少,金融资产的流动与转移由于缺乏多种金融工具的转换而受到限制。利率调控资金投向,调整产业结构,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基本丧失。

  最后,根据金融自由化的观点,利率管制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低利率扭曲了公众对资金的时间偏好,从而导致储蓄水平低于社会最优水平。2、低利率使潜在的资金供给者不去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存款,而是直接从事收益可能较低的投资,这就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3、政府管制的金融中介可能因地方性的、非正规的、地下的信贷市场的想起而被削弱。4、因为利率较低,收益较低的项目和银行不得不在实行利率压制政策的同时,实施行政性信贷配给。这一方面寻租和腐败的行为难以避免,另一方面由于逆向选择的结果,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会下降。

 

  (二)利率市场化的益处和效应

  首先,利率市场化强化了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作用。市场化利率对整个货币传导机制起到润滑作用。一方面,各个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能得以提高,每个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以及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在基础利率的基础上自主制定存贷利率;另一方面,央行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力加大,利率政策的效果更为显著。

  其次,利率市场化推动了我国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资金向流动,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同时变化对证券市场中的资金流动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

  再次,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因为一旦贷款利率放开以后,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利益和责任都会增强,既可以推行不同的贷款组合方式,也可以按客户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利率,进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形成较为合理、规范的市场行为和资产结构。

  最后,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各类金融市场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发挥。一旦放开贷款利率,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限制就只剩下准入资格的限制,其交易规模就会进一步扩大,市场机制就会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作用,其他市场利率也会跟着市场化。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在曲折发展中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我国整个利率体系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利率管制程度高,机构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计结息规则的权限较小,不能完全根据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而灵活变动。

  2、缺乏有效的市场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我国央行已开始用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迄今为止存贷款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基准利率的角色,这与一般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惯例不合。存贷款利率做基准利率在相关性方面有明显缺陷,对货币市场资金供求更是无灵敏性可言。

  3、市场缺乏防范利率风险的机制和手段,利率监管的方式急需改革。近几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利率风险累计增加,但金融机构在长期利率管制下,已经习惯了固定利率市场模式,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市场尚不能提供适合的风险对冲工具,利率监管的重点尚未从检查处罚利率违规转移到防范利率风险上来。

  三、进一步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对我国客观环境的分析,提出如下改革对策:

  首先,逐步形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有管理的同业拆借利率,初步建立起以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基础的利率体系。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自2007年正式运行以来,为货币市场的产品定价提供了新的基准和参考,准确反映了市场资金供求和利率预期的变化。但目前该利率仅为报价性质的利率,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其次,对商业银行的不同业务品种,应当依据不同市场主体对于利率信号的敏感程度,遵循先批发、后零售的顺序。这样安排可维持金融市场的相对稳定、保证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渐进效果。从而建立起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中间利率,存贷款利率基本放开,其他所有利率围绕中间利率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利率体制。

  最后,应当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导向利率市场化。在放松贷款利率管制的过程中,及时扩大利率的浮动幅度,简化利率种类,不仅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还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健全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并在国有银行完全商业化的基础上,使我国的金融业与国际接轨。

  在以上各对策实施过程中,政府要通过设立各种法规和监管制度来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而产生非预期的改革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进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制在安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使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尽早实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