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价格波动原因及预测
为减轻棉农因棉花价格波动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民对于棉花种植的积极性,国欣农研会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预测棉花价格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国欣农研会科技服务的运行模式:研究开发→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服务培训。农研会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现在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系统。农研会积极争取各种外部要素支持,如科技、人力、信息等优良的社会资源,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场机制的反馈信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中国“小农户、大市场”的农业生产现状决定了农户很难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回应,农研会作为棉农的联合组织,有能力对此做出反应。挂靠在农研会的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的职能之一就是为会员提供信息、联络、咨询、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包括收集、分析、发布行业信息,为棉农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棉农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使千家万户的棉农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接起来,推进棉花产业化进程。
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它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经济学上是用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供给和需求弹性来进行分析的。
1、棉花产品特点
1 . 1 棉花存在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均衡性之间的矛盾
棉花生产上的季节性造成了农产品在供给上也呈季节性。而对农产品的需求来讲,全年的消费却比较稳定。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的全年均衡性的周期矛盾,棉花价格存在季节性的波动。在收获季节,农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季节性下降;而在其他季节,农产品库存减少,价格又季节性上升。
1 .2 棉花需求供给弹性小, 价格易于波动
棉花总的来讲是缺乏需求弹性的, 特别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产品。产品的需求弹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替代品的有无和多少、时间的长短、产品用途的多寡、产品耐用程度、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程度等。
1.3 棉花的周期性波动
生产周期长,生产决策与产品销售在时间上被分割,两者之间保持一个时间差,这是棉花价格调节滞后性形成的物质基础。当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时,潜在的供求均衡绝对地先于市场上的均衡,而只要潜在的供求均衡先于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就一定有供给量超过需求量或供给量小于需求量的可能。只要生产调整需要一定时期,价格调节滞后性就无法消除。价格调节滞后性是造成生产周期波动的根源。
2、棉花价格风险
棉花价格风险是指因棉花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自1999年国家对棉花购销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棉花价格波动剧烈、频繁,给棉花生产、经营、流通以至整个纺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棉花市场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对棉花产业及其价格变化的研究,关系到中国棉农、中间商、棉纺企业等上亿人的直接利益,意义重大。
改革以来,我国棉花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而且剧烈(见表1)。从表中看出,棉花价格放开13年来,基本上是涨一年跌一年,2002年价格涨幅达35.4%,2010年涨幅尤为惊人,达到62.2%;在2010年急剧上涨之后,接踵而至的是2011价格的大幅下降,降幅达到25.2%(见图1)。
3、新形势下,研究我国棉花价格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在这种新形势下,棉花价格市场体系与机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不仅关系到棉产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以及这一体系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加快发展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棉花生产到初加工再到深加工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不仅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国际市场已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关系国计民生重要产业的我国棉产业,与国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息息相关,其健康持续发展对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撑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作为重要经济杠杆的棉花价格调节机制,贯穿于棉产业的每个环节,对于有效调节棉产业相关资源配置,调理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从而保障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整个棉产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提升都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与任务: 棉花生产面临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及规模化,流通领域面临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纺织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进一步转型升级。在这种新的发展环境形势下,深入研究完善棉花价格市场体系与更有效的调节机制与方式,将有利于促进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棉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与转型。同时,对于促进农产品价格机制与调节方式的完善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图2)。
由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对有效发挥经济杠杆的市场机制作用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加上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及习惯,使包括棉花在内的有效的农产品价格市场调控体系与机制都存在调控手段单一、调控方式简单化及调控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不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新形势下,有必要深入研究棉花价格问题,继续探索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具体形式,丰富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不断充实、完善、丰富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棉花价格波动的原因
商品价格波动幅度与其供给和需求弹性密切相关。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小,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反之越小。从供给来看,棉花从种植到产出产品(籽棉)需要一段时间,产量规模在这段时间内无法改变,因而棉花的供给弹性短期较小,而长期较大;棉花的需求弹性一般较小,所以棉花价格呈“蛛网发散型模型”波动,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涨涨跌跌,这是所有农产品价格的特性,但为何棉花价格涨跌幅度如此大呢。步步高论文发表网是为广大评职称客户提供全文方位的经济论文下载、管理论文快速发表服务的首选网站。
4 . 1 棉花价格形成的市场体制不完善棉花市场是棉花价格赖以形成的基础
统一、公开、健全的市场体系和公平的市场秩序,是棉花价格合理形成和正常运行的关键。首先,棉花市场发展不健全,交易方式落后。目前我国棉花市场仍旧以传统的现货市场为主,期货市场发展滞后,而且真正意义上上规模、竞争秩序良好公平自主的棉花现货交易市场也很少,绝大多数交易仍通过传统渠道的一对一交易完成;其次,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目前由于我国棉花市场不规范,准入制度不健全,大量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进入市场,导致棉花市场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影响了棉花市场的健康发展。
4 . 2 棉花价格形成的市场主体不平等
棉花价格形成的市场主体是棉花价格的决定者。根据我国棉花生产和流通的特点,其价格形成主体包括棉花市场的调控者——政府、棉花生产者——棉农、棉花流通者——棉花购销企业或商贩、棉花消费者——棉纺企业和城乡居民。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四大主体在棉花价格形成中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然而,在现行的棉花价格形成中它们的地位并不平等。棉农基本上不具有市场谈判能力,流通企业和棉纺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棉花价的决定权,而棉农只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
4 . 3 棉花进出口贸易对棉花价格产生影响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国际贸易手段调节国内棉花供给和需求以稳定棉花价格。2005 年全球取消纺织服装配额,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快速发展,棉花进口迅猛增加,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2010—2011 年中国进口棉花260.8 万吨,占当年世界棉花进口量的33.56%,棉花出口急剧萎缩。棉花进口的逐年增加为产能急剧扩大的纺织行业解决了原料问题,但大量进口棉花可能造成短期内国内棉花供需不平衡,引起棉花价格波动,冲击国内棉花生产,威胁国内棉农的利益。
4 .4 宏观调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目前国家对棉花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储备、进出口政策和收购贷款。国家储备主要通过丰年收购、歉年抛售来调节市场供给,从而达到调节市场价格的作用,保证市场价格的稳定;进出口调控就是企业从国外进出口棉花对国内市场进行调剂;收购贷款是指农发行贷款给企业收购棉花,贷款的比例越大,越能支撑市场价格。近年来,我国棉花库存已经从国家储备转化为社会储备,国家利用储备调节市场能力减弱;进出口调节手续复杂、周期长,对国内市场调节滞后;而随着棉花市场的全面开放,棉花流通企业已经完成市场化改制,政策性贷款也已经难以体现这个政策设计的初衷。
5、改进策略
5 . 1 加强对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市场的监测研究
我国涉农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并且步入市场的时间不长,难以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容易受到某些信息的影响而浑然盲从,市场调节“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农产品金融化、能源化的发展,以及信息传递便利化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加剧,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日益纷繁复杂,判断农产品价格走势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难度增加。我们亟需加强对棉花等重要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搜集和研究分析工作,以及时、正确的信息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
5. 2 进一步完善我国棉花市场机制
市场对棉花生产和流通具有导向和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棉花资源的配置作用,就必须完善棉花市场体系。首先要有计划地建立棉花批发市场。在各种棉花集中产地和集散地新建和扩建一批容量大、吸引力强的批发市场,以逐步形成城乡连接、大中小配套的棉花批发网络。其次,建立和发展棉花期货交易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形成准确的价格信号,指导棉花生产和流通,分散价格风险。再次,完善棉花市场交易规则。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形成和信息传递功能,以引导棉花生产和经营。
5 . 3 建立棉花风险基金, 开办棉花农业保险业务, 加强对棉价下跌的风险防范和应对
在棉花大幅减产或农民种棉利益受挫时,把农民的受灾损失补偿过来,无疑会增强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涉棉企业通过适当的“以丰补欠”风险基金调节,也可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除此之外,还应抓紧拓展农业保险业务,分散和转嫁棉花生产与经营风险,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
长期来看,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未来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市场再次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增加,使农业生产者、涉农企业都面临额外的风险,应建立健全应对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防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