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与赏析
《阳关三叠》充分展现了我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因此在演唱古典诗词时是否包含古典的韵味主要在于演唱者对于原作意境的把握。《阳关三叠》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营造盛唐气象与古琴气韵并重的感觉,同时还要贴近王维诗词的意境,达到哀而不伤,柔而不弱的情感。另外,演唱者还应该与古琴一同展现丰富的表现方式,张弛有度,轻松驾驭,出色的表现出《阳关三叠》作为古代琴歌的特点。
1.《阳关三叠》的演唱
1.1气息控制
在演唱《阳关三叠》时需要演唱者具有强有力的气息来进行支撑,在角色需要音乐较为宽广的女高音来担任演唱。《阳关三叠》按照前四后三的形式进行演唱,在每一段词的四个字一般都是动词与名词,后三个字为形容词。因此在“渭城朝雨”处后存在气口,但演唱者不能在此进行换气[1]。因此演唱者要使用较深的气息与平稳的呼吸,才会演唱会扎实的声音。后八度跳跃气息要稳定,依靠腹部、腰脊的力量来产生支撑作用,演唱声音要规范、扎实。歌词中首个“历苦辛”后不能换气,前面两个音要轻,主要突出“历历苦辛”的重点,到后面声音应该渐渐变弱,以曲谱中的mp至cresc至p的力度来演唱。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同从歌曲的次强拍进入,由于歌词在两叠之间旋律设置不同,因此应该做好调控气息的准备。到第三部分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要使用真假声混合。在接近尾声部分作为感情的结束,演唱者音量要逐渐变弱,但气息与情感要表现到位。由于《阳关三叠》是一首古诗词,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避免肢体僵硬,可以借助身体舒展来放松身体,灵活运用气息。
1.2情感表现
《阳关三叠》歌词所讲述的是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绿绿柳树下送别友人的场面。诗词表现的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对友人即将远去边疆表现出来难舍难分的伤感之情。作品可以分为三叠,第一叠即为故事场景的描写,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保持连贯,略带伤感的情绪。进阶八度跳跃情绪变得激动,情感发生变化,气息变弱,情绪进而平复。第二叠,情绪需要稍加变动,“泪滴沾巾”演唱时的“滴”要突出表现,“谁相因”的情绪处理要以强-弱-强来展现,从而展现明显的对比情感。第三叠是第一叠的重复,在情绪上相对于第一叠更加赶上。八度跳跃后情绪进入高潮,接着情绪贫富,给后面情绪爆发做了伏笔。后续的音乐节奏由快至慢,直至“千巡有尽,寸衷难泯”处结构紧凑,在演唱至“无穷”二字时将压抑的情感爆发,而后“伤感”应略带哭腔,音量逐渐变弱,充分展现对友人的不舍。最后要注意感情的首位,处理上要由快至慢,从而展现与友人不能相见只能寄托于梦的无奈伤感之情[2]。
2.《阳关三叠》的音乐赏析
目前所存的《阳关三叠》是王维送别友人前往关外服役的七言绝句。后世乐师在此基础上配上了乐曲成为了传世佳作,也成为了友人惜别的经典乐曲。《阳关三叠》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后面两段是第一段的变化与重复,并且可以说是运用相同的一个曲调来变化演唱,重复叠唱三次,故称为“三叠”。第一叠主要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题歌词的音乐部分。从“遄行”开始进入副歌。音乐出现八度跳跃,变化起伏很大。歌词变为长短不一的句子。在第一叠中集中的表现了作者在送别友人过程中的伤感之情与无奈情感。第二叠是第一叠的变化与重复,其内部变化不明显,与第一叠的基础音乐轮廓相比,第二叠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主歌部分[3]。主歌的变化首先反映在后两句,旋律让情感变得更加低沉。副歌部分与第一叠大致一样,其中“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的旋律更加凸显了悲伤分别的情绪。第三叠的主歌是第一二叠的集合,副歌部分变化较大,音乐与歌词都做出了一定的改动,音乐起伏跌宕,情绪主歌变化大,全曲高潮“千巡有尽,寸衷难泯”出现。乐曲长抒“咿”进入尾声,尾声音调集合了主歌音乐素材,概括了第一二叠所表达的情绪,延伸了作者依依不舍的无奈情绪。
3.结束语
用演唱来诠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演唱者的艰巨任务,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体会。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字、词、换气和节奏都需要加以重视。要完整把握作品的情绪与风格就要充分了解作品的背景、含义与情绪,连同气息与身体融合,进而完美的演绎作品。要演唱好《阳关三叠》就要首先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年代环境等,从而才能够体会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情,才能够通过演唱技巧将情绪充分的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赵伟晶.悠悠琴歌 清微淡远